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光明时评:带货主播不能只获受益不担责任

作者:敬一山

近年来“直播+电商”的网购方式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下单购物。直播电商购物这一新业态从萌芽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消费维权问题。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7.3%的消费者曾遇到过消费问题。在直播电商购物流程中,消费者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

相比于传统电商的购物模式,直播带货模式中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可以说就是主播的宣传能力。而这一块消费者满意程度最低,显然是值得反思的现象。从消协的调查报告来看,宣传更具体的问题体现在“主播夸大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则在于主播法律身份和法律责任的模糊。

一些市场号召力强的主播,现在舆论影响力堪比头部明星,一举一动都能成为网络头条。可是到底怎么界定他们的身份,其实很多消费者心里都没谱。这份调查报告也显示,38.5%的消费者认为主播就是经营者,30.8%的消费者认为不是,还有30.7%的表示不清楚。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很多消费者是看到主播推荐才购物,但一旦买到不满意甚至劣质的产品,却不知道主播要不要承担连带责任。

可见,要规范直播电商领域,就需要在主播这个核心群体上进行更准确的界定。诚如上述报告所言,主播群体不能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任。从法律角度看,带货主播可能涉及两种法律身份:其一是只负责宣传推广货物,相当于广告代言人。他们从售卖的物品中收取佣金,如果出现夸大宣传甚至引流假冒伪劣产品,那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只是,相比于过去的明星代言,他们推荐的产品量大且分散,在单个产品上的个人信誉背书不太容易被量化,因此如何界定不同情形中的法律责任,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细化,很难简单套用明星代言的法律。其二,有些主播本身也是网店店主,他们直播推荐的货物可能就属于自己的企业。这也就是消费者理解的“经营者”,这种情形法律责任就比较好确定。主播显然要为虚假宣传或缺陷产品承担完全的责任。

由此可见,带货主播虽然是一种跨界而生的“新事物”,但完全可以放置在法律框架中把法律责任厘定清楚,当然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厘清法律责任,才能督促主播在带货过程中更谨言慎行,而不是信口胡吹,哪怕翻车了也就道歉了事。另外也更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现在不少看直播购物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往往放弃维权,有些是因为觉得钱不多就算了,有些是因为担心流程繁琐太费时间。

随着直播购物行业的继续发展,这些纠纷和矛盾可能越来越突出,早日加以明晰,对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好处。现在那些暂时不接触直播购物的消费者,最大的两个顾虑就是“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以主播为核心,进一步理清整个流程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就显然尤为迫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02A0KC7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