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重庆80后归国博导: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致力于将中国制造推向世

在国外科研生涯顺风顺水之时,他却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全心投入到祖国科研事业中;他所从事的微能源技术和先进微纳传感技术的研究工作分别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经济主战场两条脉络展开。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力争通过新机理、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解决困扰传感技术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新能源问题;在国家经济主战场方面,积极推进被国外机构垄断的声学传感芯片(可听声域、超声、射频)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推动芯片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助力我国"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5G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内涵式发展,受到了科研及产业界的广泛称赞。他就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牟笑静。

人物介绍:

牟笑静,现任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第十二批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重庆市"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计划"特聘专家。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国家级)、重庆市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声学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2014年获得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2015年获得新加坡科技局航空项目成就奖,2017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9 年获得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成果奖。

1983年,牟笑静出生于孔孟之乡山东邹城,2002-2008年,就读于重庆大学车辆工程系,勤于学习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并顺利取得硕士学位。2009年1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奖学金,开始攻读该校微机械电子系统方向的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电子研究院的一名科研研究员,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仅仅几个月之后就被任命为独立项目负责人(PI)。

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牟笑静研制了用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圆周扫描MEMS微镜,这是探明了早期肠胃癌组织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种非侵入式的医疗检测技术的核心元件。此外,他还主持和参与了新加坡-阿布扎比联合项目等8项涵盖政府间合作、工业界和政府公共部门支持的科研项目。他主研的"风致颤振硅基氮化铝薄膜能量收集器技术"被评为2014年新加坡科技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他所在的团队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新加坡杰出工程技术成就奖。

2015年9月,牟笑静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在母校重庆大学,他加入了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立志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重庆大学,牟笑静教授开始了对先进压电声学传感器和新型微能源技术的研究和研发工作,比如"氮化铝薄膜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 和"氮化铝薄膜超声换能器",可用于监测极端环境的物理参量,在航空航天、航海勘探、汽车工业以及石油钻井等行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功用。

牟笑静说:"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传感器芯片技术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600℃以上的高温压力传感器基本上是需要进口,900℃以上的高温压力传感器被国外限制出口,我国市面上的高端声学麦克风芯片和超声换能芯片技术也一直被国外大公司垄断。我回国的目的就是要做中国自主可控的传感器芯片技术,打破技术壁垒,把重庆大学MEMS传感器的品牌和口碑树立起来,成为国内该领域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归国后的牟笑静依然一身重担,他承担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例如: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高功率密度微纳振动能量收集器技术及其矿井装备智能化应用研究的课题任务,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项目,承担了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重大主题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近几年,牟笑静教授的团队连续在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Sensors, Actuators and Microsystems,(简称Transducers 2019),The 3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简称IEEE MEMS 2020) 等微纳技术领域顶级会议有所斩获。尤其是IEEE MEMS 2020 的佳绩(5篇论文入选)令国际上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重庆大学在微纳技术领域的努力刮目相看。

"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可以去做基础研究,发表高水平的或者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享受学术界的顶礼膜拜;也可以去做一些工程化的技术最终实现其孵化落地,从而获得产业界的推崇。"在牟笑静看来,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难分高下,基础研究是我们一直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而应用研究则能把创新升华到另一个层面。

秉承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信念,他将继续用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不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03A0TCS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