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我们已经对Python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再通过补充程序、改正程序、编写程序,和学生一起明确变量、常量、表达式、数据类型、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数据类型转换函数、算术运算符等基础知识,溯本追源,正本清源。
一、教学目的
1、独立完成“补充‘长方形面积计算器’程序”任务,检测反馈上节课学习情况;
2、通过小组内“你问我答”及小组展示活动,梳理Python基础知识;
3、通过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补充、修正、编写程序加深对Python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数据类型及转换函数
三、教学时间
40分钟
四、教学过程
1、检测反馈(5分钟)
教师给出以下程序让学生独立补充完整,去掉了2个地方,一个是给变量b赋值,另一个是输出的时候去掉了变量s。
补充程序:长方形面积计算器
2、基础知识普及(20分钟)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下图给学生默读2分钟,溯本追源,对Python的基础知识(变量、常量、表达式、数据类型、赋值、输入、输出、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有一个整体认知。
结合程序解说Python基础知识
接着,教师下发7个程序(分别是7个算术运算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运算符的作用),要求每个小组(6人/组)按顺序每人认领一个程序,先自己调试运行并说一说该程序中的变量、表达式、输入、输出函数、数据类型转换函数、算术运算符有哪些,再两两互说,最后教师采用抢答或随机点名的方式,抽查学生对以上概念的掌握程度。
观察程序说Python基础知识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了Python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准备。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三个分层练习,要求所有同学完成练习一,大部分同学完成练习二,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练习三。
练习一:补充“圆的周长”的程序
练习一:补充“圆的周长”的程序
练习二:修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程序
练习二:修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程序
练习三:编写“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程序,教师不给任务代码提示,由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结提升(5分钟)
首先,小组长带领组员组内分享,接着派代表上台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最后老师点评本节课各组的表现,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大陈教初中生学Python,入门体验第二课的教学设计,请你提建议,我们评论区见。
我将4月26日上课,课后再给大家分享我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想要本文中提到的所有Python程序源代码吗?关注并私信我,发送文字“入门体验第二课”即可获得大陈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源代码和备课资源。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