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疫情期间产能提升营收猛增 合肥晶合集成第一季度逆势飞扬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产能规模提升10%,每月从2万片增至2.2万片;第一季度营收较2019年第四季度增加57%,较2019年第一季度增加481%;非面板驱动类芯片正式进入量产,产品多元化迈出第一步……作为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合肥晶合集成有限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市上扬,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也为安徽制造业“芯屏器合”齐头并进点亮灿烂“芯”光。

历经五年发展 晶合集成产能规模突破2万片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合肥晶合集成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第一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也是安徽省首个超百亿级的集成电路项目。2015年6月,合肥市政府和力晶科技(Powerchip)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资在合肥新站综合保税区设立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建设一条月产4万片12英寸硅晶圆生产线。

2015年10月,合肥晶合集成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6月开始试投产,2017年10月正式量产,顺利达成了自制驱动芯片点亮面板的历史性任务。晶合集成项目是安徽省首条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让安徽实现了高端集成电路核心制造“零的突破”。

2018年,晶合集成产能爬坡顺利,当年12月达到月产能1万片。2019年12月,晶合集成月投片量超过2万片。同时,晶合集成还在大尺寸面板驱动IC、小尺寸面板驱动IC、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AMOLED等领域完成全方位布局。在优质客户业务的推动下,公司营收一路走高。在芯思想研究院推出的2019年中国本土晶圆代工排名榜单中,晶合集成名列第六,较2018年提升一位。

疫情下逆势增长 产品多元化迈出第一步

进入到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晶合集成也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挑战,晶合集成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度物资储备,维护生产进度,推动12英寸生产线高质量的持续稳定运行,取得了逆势之中、强势增长的好成绩。

2020年第一季度,晶合集成在未新增投资下,通过挖掘潜力,提升机台生产效率,将月产能由2万增至2.2万片。同时,12英寸生产线保持高质稳定生产,产能利用率突破100%。在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突破2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再创新高,达到3.2亿元,较2019年第四季度增加57%,更是去年同期的近六倍。

更加可喜的是,在面板驱动的基础上,晶合集成还在2020年第一季度迈出了产品多元化的第一步,非面板驱动类芯片正式进入量产。

“三架马车”齐头并进  市场本土化将达45%

晶合集成的逆势增长,为疫情期间安徽乃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宝贵的信心。面对未来,晶合集成总经理蔡辉嘉对市场、研发、生产营运“三架马车”的齐头并进很有信心。

“首先是市场本土化。”蔡辉嘉说,晶合集成在市场本土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本土客户营收从2019年的0,到2020年第一季突破20%。我们会趁势而上,在2020年底,计划将国内客户营收占比提升至45%。”其次是产品多元化。蔡辉嘉说,晶合集成一直有自己准确的定位,“驱动芯片为晶合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实现良性运营。在此稳定的基础之上,再加入非面板驱动芯片,实现产品多元化。”蔡辉嘉透露,晶合集成已经增加了全新的CIS工艺平台。“预计明年初将投入量产,这将拓宽晶合产品线,扩充产能,协助客户提高CIS产品安防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同时能带动安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另外,晶合集成还将持续推进先进制程的研发,提高技术竞争力。据介绍,晶合集成在高压制程方面可以提供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工艺平台,支持各类显示器之应用。而微处理器工艺也已进行试产。“CMOS图像传感器工艺将于2021年初进入量产。”

而在产能方面,晶合集成也将积极扩产,计划在2020年底具备3万片12寸晶圆的产能,2021年底将达4-4.5万片满产规模。“晶合集成承载了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不忘初心,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为安徽“芯屏器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倪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430A0CGYR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