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颇受关注的中移动2020年-2021年普通光缆集采项目公布中标候选人,最终长飞、富通、亨通等14家厂商中标。在5G规模建设的推动下,本次集采规模为1.192亿芯公里,相较于去年增长约13%。从中标结果看,长飞光纤、富通通信、亨通光电等头部厂商拿到了48.61%的份额,前五家厂商合计中标份额为70%,相对较为集中。
不过最后的中标价格,仍出乎部分厂商的预期,中国移动今年光纤集采价格继续下挫,降至16.98~25元/芯公里的价格区间。
产能过剩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4G 建设基本完成、固网宽带的光纤到户渗透率已经较高,前几年运营商的大规模集采使得各家光纤光缆厂商积极扩产,导致了供给端过剩,存货过高,新增产能利用率不足。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光缆降价体现了头部企业加速产业量去产能的决心。没有自主光棒技术的尾部厂商生产成本更高,面对这样的价格,只能“望而却步”,且行业的新增参与者意愿不强。而亨通光电、长飞光纤这样的头部厂商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灵活部署、光棒生产工艺的优化,在行业变革中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此次价格下滑,可能导致现有分散格局加速出清,长期利好行业头部企业份额提升。
进入2020年,5G规模部署之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开通超过60万座,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光纤光缆作为关键一环,本次集采规模也如愿获得增长。资本市场人士指出,对于光缆价格不必过于悲观,5G建设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未来3-5年都将是规模部署阶段,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CRU预测2020年中国光缆需求量为2.50亿芯公里,尽管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到2021年,光缆需求量将达到2.90亿芯公里。
在5G规模化建设的启动的元年,光缆集采价格进一步下探, 可能导致现有分散格局加速出清,未来的光纤光缆的竞争有望区域平缓,长期利好行业头部企业份额提升。
此外,国内头部光纤厂商已经围绕 5G 等新兴业务进行多元化发展和布局,例如亨通光电在量子通信、硅光模块、海底光缆(入股华为海洋)的布局,中天科技在海缆、光伏、新能源等方向的布局,通鼎互联在网络安全、通信设备等的布局等等都有不俗的进展,有望挑起业绩大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