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00
一、今日得到
所谓知识,是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决策(有用),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个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知道了这些之后是否有用,长期看来这些知识会给我带来什么想到和想不到的好处
年轻的时候早知道多读一点书了
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
上学、读书、学习之间的区别
长期绝对有用的知识
有些知识能够繁衍出更多的知识:通识
逻辑学、概率论、英语
碎片化的不是知识而是时间
知识是有体系的,就像砖头只有搭接起来才能称其为房子一样
事实上时间永远是被碎片化的
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
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
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在学不会学不好的时候,依然觉得学习很有趣!
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生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在学习的时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最好的策略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汇贯通的能力。
有些人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而另外一些人脑子里却又一栋房子,一栋高楼大厦。
二、反思与提高
1)对于学习知识,大家都是理性且短视的
学习知识本身人们总是会判断这东西是不是有用,而这种判断往往还建立在是不是立即有用,而不是考虑将来会不会有用,或者说长期会不会有用。
在知识面前,大部分人是短视的。
如果一个知识或技能长期有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还没用到它的时候就开始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个数字时代,什么东西是长期有用的呢?
英语、写作、编程,我们发现这些都是语言类的技能,即用于和人、和计算机产生连接的技能,一定是长期有用的。
不会用英语你就不能顺利的“去墙外面看世界”,就比如你的妈妈
不会写作,你就不能把你的思想记录下来让它影响更多的人,不能有效的把吸收的信息沉淀成知识,把知识编织成体系
不会编程,你就不能有效的实现人机交互,有人说,我可以用鼠标和键盘,对于iPad我还可以用我的手来跟它交互,然而,这些交互的方式是浅层次的,
在计算机面前,你说的内容它听不懂,它说东西你也看不懂,这就产生了沟通障碍。你有需求,要通过编程告诉计算机,让它来帮你实现。
又有人会说了,我不是相关专业的,我学不会,我数学不好,总之一堆理由把你挡在了学习编程的门外。
就这一点我也是受害者,很早想学,但是总找借口。今年打算学学Python,跟着成长会的同学,一起学学编程,哪怕入个门也好。
2)关于碎片化学习
我用得到已经整整一年了,在得到上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在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达到18w订阅用户时,我作为留言优秀代表写了感言登录了得到的首页,刘润老师在我前面一页。
对于学习,有时候可以感受到一种获取知识的快感,当你知道了一些新鲜的系统的理论以后,你看世界的方式就会大不相同,这些知识无疑或多或少对你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体系,一开始你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你需要一个导师,主动地去互联网上寻找你的导师,并且向他讨要体系,按照体系,去填充内容,这就是你的知识地图, 希望18年你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漫游。
思考与行动
1. 在此之前,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反复提到的“长期”这个概念,在这样的话题里有着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2. 锻炼自己融会贯通能力的方法很简单,除了“学啊学”之外,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把这句话放在一个显眼之处,随时拿出来问,直到你无法忘记这个问题为止……
3. 今天终于深刻体会到了吧?概念不清,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么请问,你以后要用什么办法让自己避免这种尴尬呢?
4. 请重新阅读《决定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那并不是我的原创,但,我是那个学过之后,把那知识真的用起来的人…… 那,你觉得我和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