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985硕士自曝“月薪过万”工作难找:预期管理,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解药

“真的,今年太难找工作了。你都不知道有多难……”

今年大环境不太好,我收到了许多关于感叹举步维艰的留言。但接触得越多,我越发觉:

找不到工作,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预期问题。

01

上个月和前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聊了1个多小时。正事说完,彼此免不了问问近况。

他突然叹了口气:“我现在的位置也很尴尬。”

同事开发出身,32岁,这次晋岗时对一个技术管理岗位颇感兴趣,可了解后马上犹豫了。除他以外,其他竞选者都是30岁以下,有些人已有一定管理经验。

无论从哪点,他都没啥优势。

纠结好几天后,他索性就不提交申请了,结果呢,回过神来又懊恼不已。

这种情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记得我们还是同事时,有一次他想提薪20%,原本斩钉截铁地咬死必须加到预期薪酬,可听说部门计划限制每年的加薪名额时又犹豫了,“算了,等下次一起多提些。”

自我安慰一番,发现几个资历和能力都不如他的同事提薪成功了。郁闷得他两三天都没怎么说话。

他的逻辑是:

1、做了,就必须成功;

2、如果没胜算就不做,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咳咳,逃避虽可耻但确实有用,可正因如此,你会使劲摇着一面耀眼的flag,却始终站在原地。

预期过高,导致内心恐惧:算了算了,下次吧。

这种念头多出现几次,机会就算看到你都会绕道走。就算勉强尝试,大概率将以失望收场。

几番下来,再大的动力都将消耗殆尽。

许多人总觉得自己行动力不足、拖延症缠身,实际上,往往不是行动力问题,而是你所谓的高要求,其实大可不必。

02

我很理解,现在不少人都志存高远,渴望追求更闪亮的目标。

这想法当然OK,但假如一上来就摆出破釜沉舟的姿态,很容易被现实击垮。

我以前就是个标榜自我要求高的人,为此真心吃了不少苦头。一拍脑袋觉得“这有何难?我也可以!”,然后吭哧吭哧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抬头,被惨淡的现实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5分挫败+3分不甘+2分郁闷,憋屈得我恨不得把大腿拍烂。

预期过高其实是一种损耗。

先不说达到目标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夜之间兑现。况且如万维钢说的:“你有你的计划,这个世界另有计划。”

脱离实际的预设,反而很难落地。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毕业于牛津大学化学系,有一次在餐会上遇到一位同样化学专业出身的政治家,两人就聊起来。

她问,为什么我们化学界很多人从政呢?

对方说,我们学化学的从一开始就会被训练,在实验室合成一个东西,能做出来7成我们会非常高兴,而不会埋怨,怎么只有7成?

“每件事情只求做到7分就是成功的,这才适合做行政嘛。如果像数学家、物理学家每次追求100分的话,下一件事情很可能是0。你不觉得化学家这种思路,更接近现实吗?”

我特别认同。

想的是否完美不重要,有几分真的落地了才重要。何况就算落地也不可能100%,预期放低一些,给自己一些甜头,才能持续发力。

蒋方舟在一篇文章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年少成名的她在30岁时突然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是“稳居二线”。有句话大家都听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她观察身边人,一大半的痛苦都是源于没有做好预期管理。

直至被过高的预期压得喘不过气。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前阵子一位读者说,他是985大学硕士毕业生,找了半年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年初的疫情又对就业市场造成直接冲击,弄得他心急如焚。

聊了几句后发现,他理想的offer是月薪1万以上、企业有一定规模、岗位与本专业相关。“我很多同学都能找到啊,我又不比别人差,怎么就找不到呢?”他心有不甘地说。

他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100%匹配预设的工作。

优秀的人常有个毛病:自我要求过高。

喜欢紧拽着心中的那根金线,可降低几分要求又何妨呢?

是不是可以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考虑发展?是不是可以试试小公司或创业公司?是不是未必非得专业对口的offer?

把自个儿端得越高,选择面就越小。

时任哈佛校长的德普·福斯特曾在一场毕业典礼中说: “请大家记住,今天是你毕业的日子,也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成功的一天。因为未来你可能会发现,你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听起来有些丧,却能帮你认清局面。

身段放低一些,触碰到的机会就多一些,将来的可能性才多一些。

03

尤其在尝试新事物时,这种预期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有人写了几个月公众号来问我:为什么粉丝还没暴涨呀?有什么方法吗?

我:???

大兄弟,我写了几年都没暴涨好么。你一上来就想暴涨,考虑过我这种兼职码字的108线小号主的心情了嘛?

咱先试试行不。

谁都不能保证只要做了什么就能实现目标。所以,但凡你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定要留出试错空间,而不是信誓旦旦地扬言下一秒就要做整条街最靓的崽。

步伐小一些,反而跑得更快。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Gustavo Manso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

这种容忍,本质上就是预期控制。

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厉害的角色,从不制定一步到位的计划。

  • 华为在初期,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要去做芯片吧?
  • 腾讯最开始,也没想出能推出微信这么个颠覆型产品吧?
  • 苹果创建时,还觉得卖个人电脑这点子可真够牛X的。
  • Netflix租赁DVD时,也不可能想到它今后会变成自制内容的流媒体巨头。

你以为他们都是规划到万无一失才动手做的?

若真如此,黄花菜都凉了,只有被早早冲入战场、吃饱喝足的胜利者踩踏的份儿。

想尝试新事物,几乎不可能原地开挂或是平稳向前,都是起起落落地在曲折中前进。

想要成功,首先要放低预期,允许自己失败。

04

当然,不是说让你走另外一个极端,对自我毫无要求,允许自己混吃等死。

而是说,别太死盯着理想目标,也别太放大不利因素的影响。

今年大环境不太好,很多人收入降低、 求职受阻、生活品质下降、瞅啥都惶恐不安,脑海中不断循环跑着“怎么办”的弹幕。

其实,你的焦虑源于预期落差。

就像前两天有人问我,临公子,全球经济今年都不景气,普通人要怎么应对啊?

我的答案很简单:努力工作,好好挣钱,多给自己拓展几条收入渠道。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的那句话: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什么用。

人么,不都是三起三落活到老,这点儿小风浪真不至于把一艘船打翻。

收入上:经济环境不好时先解决温饱问题,找工作先生存后发展。况且许多人本来就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多尝试看看没准有惊喜。

生活上:买不起星巴克,挂耳咖啡也很香啊。喝不起喜茶,一点点也挺好嘛。

投资上:过分指望逆风翻盘还是算了吧。多数人翻盘不成,变成翻车。查理·芒格大爷说得好,一个好的投资心态,降低预期很重要。危机中,谁亏得少,谁就是赢家对吧。

最后我想说——

我们总喜欢把预期挂在山顶,而吓得自己迈不开腿。总喜欢把自己看得太重,而百般犹豫下手太轻。

现实与预期相距过大,最遭罪的是你那颗摇摇欲坠的玻璃心。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

别动不动和自己死磕,放心,机会永远都在。路还很长,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者简介: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财经/职场平台签约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新书《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当当热卖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作者临公子。转载本文请联系临公子的后花园公众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news.51cto.com/art/202010/628102.htm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