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成都打响新经济发展当头炮

中政智库.[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成都正在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新地标。继2017年11月9日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后,11月30日,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确立了成都新经济发展目标,意见分六部分共计27条,包含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空间格局以及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项具体政策措施。2018年1月23日出台的《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为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的第一个施方案。

成都新经济发展主要时间节点

2017年7月2日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大会召开,明确将支持新经济发展,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动能。

2017年9月5日

新经济企业座谈会举行,强调要营造环境沃土、强化平台支撑,推动成都新经济加快做大做强。

2017年9月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一职落槌,标志着这个为统筹推进新经济发展而专设的部门正式启动运转。

2017年11月9日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举行,明确将聚焦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着力构建七大应用场景。

2017年11月30日

成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出台。

2018年1月23日

《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到2020年,培育“瞪羚企业”10个,潜在独角兽企业5个,独角兽企业1个。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七大产业核心区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区

“智能制造”产业核心区

“数字娱乐”产业核心区

“新文创”产业核心区

“大健康”产业核心区

“新金融”产业核心区

若干产业功能核心区

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聚焦发展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

1、着力发展数字经济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硬件领域

2、着力发展智能经济

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卫星及应用服务领域

3、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聚焦绿色能源生成转化、绿色产业、绿色生活领域

4、着力发展创意经济

聚焦创意产业、创意设计、创意体验领域

5、着力发展流量经济

聚焦新金融服务、生产流通、经贸合作、网络社交领域

6、着力发展共享经济

聚焦生产服务模式创新,流通服务模式创新、消费服务模式创新等领域

着力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

【实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

结合国家制造强市、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

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测控、人工智能与政务、城市管理、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和谐、智慧、可持续发展。

【实施“双创”平合提能增效工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

【实施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蓉漂”计划,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协同机制,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实施消费提档升级工程】

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消费之都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提升消费的品质化和便利化,塑造互联网时代的“成都服务”和“成都消费”品牌。

【实施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

培育绿色低碳文化,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

【实施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

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加快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现代化全球化供应链体系。

成都新经济发展五大路径

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到2022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R&D经费支出占比达4.3%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以上。

坚持以新组织为主体。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新企业迅速成长,力争到2022年成都市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

坚持以新业态为引擎。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业态,力争到2022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2.2万亿元。

坚持以新模式为突破。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到2022年,打造一批交易额过百亿的示范平台。

坚持以新产业为支撑。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和生产要素组合再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力争到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

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具体举措

创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

优化政府服务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创新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生长环境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加快新经济企业引进;建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

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要素生态和供给体系

300万元

推动企业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重大专项工程,对进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的,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5万元

引进培育一批“猎头”公司,对其引进的年薪50万元以上新经济人才,按贡献给予最高5万元/人的奖励。

2亿元

设立2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对新经济企业天使段进行直接投资,单个项目投资不超过200万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31F0ILW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