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科学的历史,是一场精彩演出,了解科学历史,甚至比科学本身还重要!

我们中国号称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古国",大禹治水约公元前2000多年,如果从这时候开始算起,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中国是值得骄傲的,文化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可奇怪的是,一进入近代文明后,我们古代的那套方法,突然就失效了,然后我们被西方文明远远甩在后面,导致晚清时期处处挨打。

说表面原因,我们就败在"科学"上,但是一说到"科学",一定有人会说,我们古代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我们无需去争论这句话的对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近几年,引力波的发现、量子计算机的诞生、人工智能的进步、以及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把"科学"深入人心。

这里不得不谈我们的教育,小时候我们背九九乘法表,长大后背公式定理,考试前我们背题型。这对大部分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以至于在学生时代,很多人学不好物理,解不开数学。虽然也不乏一部分人觉得有趣,但毕竟这样的人占少数。

可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习知识,他会本能地排斥数学,排斥科学类学科吗?

如果你回答"会",那么你和科学之间,得有多大的"恨"啊!

我相信大多数人回答"不会",可是那么多人不喜欢理科类学科,问题出在哪里呢?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我在这里说一种可能,仅仅是可能,至于对不对大家可以帮我判断。

就是我们的教育,在对科学的宣传中,过于照本宣科,没有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科学历史",被我们忽略了,老师让我们背乘法表时,仅仅是让我们背下来而已,如果出于这样的目的,将会扼杀多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当然我说的只是一个点,对数学产生抵触的人,肯定是多个因素综合起的作用。

我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高中时期,我们学习了虚数和复数,我深刻记得,书本上开篇就定义了,虚数单位"i"是"-1"的开方,然后再推导出一切关于复数的运算法则。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数学家吃多了吗,定义这个虚数有什么用"。

然后在我的高中时期,对虚数的态度就是雾里看花。

然而,当我上了大学,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无意中,我了解到虚数的发展史,从数学家排斥负数开根号,到一元三次方程中隐含了虚数,再到数学家接受虚数,整整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期间数学家们发生争论,有过挑战,甚至一些人为此献出生命。

原来科学历史,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其精彩性一点不输于主流历史。

这时候我明白,原来我们花了一节课,就弄明白的科学知识,很可能历史花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可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提科学历史,在课本上,爱迪生就是伟人,牛顿就是权威,毕达哥拉斯就是开山鼻祖等等。

可事实并非如此,爱迪生本质上是商人,他的许多发明都是他公司团队开发的;牛顿也有他的不光彩的一面;而毕达哥拉斯,更像一个邪说教主。

可能有人会质疑,就算知道真相,又有什么用,我们只需要知道科学真理就行,其背后的科学历史可有可无。

非也!非也!

我们了解科学历史,并不是为了去揭露某些人不光彩的一面,或者为某人申冤。而是我们去了解科学历史的过程,能体会那些伟人当时的想法,还有当时的处境。

人类创造一个新理论,并不是凭空就能想象出来的。从虚数的发现史,就可以看出来,数学家从未想过去定义虚数这个东西,只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

……诶……这里怎么出现了负数开根号,

……诶……那里的负数开根号后,居然得到了正确结果。

于是乎,数学家才发现,原来负数是开根号,得到的虚数是一座宝藏。

没错,一切科学真理的革命,都是循环渐进的,我们只有在了解前人的发现过程,才能借鉴他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了解科学历史,能大大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这点对初学者来说极其重要,去学习一门新学科,先去了解其历史,绝对是有帮助的。

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被错误的学习方法,扼杀了我们的求知兴趣,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加入对科学历史的普及,其中的精彩性,绝对不亚于主流历史,甚至一点也不输于那些小说电视剧。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必定是助我们成功登顶的阶梯。

二十世纪前的近代科学,没有我们中国人参与;但是二十一世纪后的科学,将会以中国为中心。

注: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如需引用,还请慎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3A0NG1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