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微信十年熬汤,凡人露了众生一相

文  |  柒间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不是看了刚刚结束的2021微信之夜,全程听完了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部总裁赵小龙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你很难相信,这十年时间里,我们手机里的一个软件,给这个世界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而且就算你知道了全部的内容,也依然不敢轻易揣测未来十年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到今天,每天有1.9亿人打开微信,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3.6亿的用户会读公众号文章。

大体量的全民应用之下,是一个时代通信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小人物们可以逆风翻盘,寻找另一种人生的起点。

张小龙说,“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对此,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光他想不到,当时还在上学的我一样想不到。

曾经我以为会用微信的就是代表年轻的新生一代了,忍不住就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还要一遍遍教着父母,让他们也能跟上潮流。

时间一晃十年,当年的学生都成了游走在社会的大叔大姐,曾在小圈子里盛行的微信,也成了全民聊天、视频、支付,乃至创业的核心工具。

但是,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越来越多,可能有2亿以上的用户了…

相较于今天的00后,10后来说,可能8090们对这十年的感受更为真切,因为世界的改变都被浓缩在了必须去接触的柴米油盐里,一个接着一个能让“猪”都飞起来的风口被微信就在身边缔造和演化,一个接着一个的错过被我们自己亲身创作。

不是谁不够努力,而是努力没有被运气看到。

这是现实,也是事实,毕竟微信用了一个十年慢火熬制了一锅汤,愿意、急需,以及必要去享用的人太多了。

凡人们个个拿着锅碗瓢盆往前冲,还远近高低各不同,打上了的多半都后悔自己拿的碗太小,还没蹭上的都在抱怨自己的锅太沉。

但不管你聚过来的能人、路人、凡人有多少,汤还是那锅汤,而且越熬越香,饿着的人还是饿着,而且越等就越疯狂。

只是,就像微信的张小龙自己说的那样,人家毕竟有着自己的灵魂和审美,也有一定的创意和观念,既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目标的罗列,也就不可能按需分配,雨露均沾。

2

今年是微信的第十年,悄悄算了下,这也算是我从成长走到半生不熟的第十年。

很不幸,微信只是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却并没有改变我的人生轨道。

就好像这些年我都是个不怎么饿的,又不肯在人堆里死命往里挤的人,吃不着也不太难受,看人飞还要拍手叫好。

只是现在想想,当初被自己努力荒废的日子,真是又傻又无聊。

好像那时还是一个同学在我啃着馒头看小说的时候跟我说的,“喂,新出了个软件你试试,还不错。”

对于什么都能接受,但什么也只是接受而已的我来说,赶紧就试了,然后果断更新了自己的聊天交友方式,还捎带着把老家的一种亲朋好友拉进了微信的水里。

但好像之后的很长时间,大家都在新的方式里尝试着很多娱乐化的事情,所有的时间都应用在了表面化的社交关系里面,对微信的尝试,可能还不到它实际功能的十分之一。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

如果要给过去的十年一个分水岭,真的有点像是迎合了“二八定律”的感觉,因为前八年我都只是在延续当初的试试就试试,然后浅尝辄止,然后是不太喜欢的工作和不太喜欢的人生轨道。

直到2018年开始断断续续的去深入了解,开始和很多人一样,用一种饥肠辘辘的状态去往那锅汤跟前蹭的时候,才真的了解了一点点微信,真的看见了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点可能。

当然,到今天为止,这都只是一点点可能罢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公众号了。

2014年注册,算得上是第一批去尝试了的人了,但直到2018年的10月才真的第一次动笔,还是因为再不整点什么的话,过几天人家就要收回账号的原因。

当时就想,真要是被收回了,那些年的情怀找谁要去?

然后就写到了今天。

3

有人曾说,在今天这个似乎只要稍微能有点成功可能性的东西都被人提前好几年做完了,而对于凡人来说,真的就只剩下坚持这一条路,还要坚持到运气的降临才可以。

这就对凡人来说,优叻个秀了。

因为坚持本身就不怎么好说,更何况凡人都不怎么会指望运气能落在自己身上。

所以从2018年的10月到2020年的4月,我差不多不坚持了十好几次,重新开始了十好几次,怀疑自己了十好几次,接受现实了十好几次。

然后,成功没来,疫情来了…

被动宅在家里的那几个月,对我来说可能不好也不坏,因为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停滞,接受现实的认知被按下了超范围的快进键。

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功学和方法论,像是颠倒了因果一样堆在你面前,而你就那样游手好闲着跟儿子一起堆积木,陪爱人一起怼来怼去,瞪眉瞪眼。

不过也多亏了那几个月,让我觉得,这世上其实并没有可以帮着人成功的方法,都不过是一个人飞起来了之后,就有人把那个过程总结成了方法,然后把手伸进了你的钱包。

这是围在锅边的人和外围正拼命往里挤的人之间一种必然的信息差,你要是信了,可能这辈子都要举着空碗做白日梦。

但好在,微信的锅足够大,能让人从朋友圈,群聊和“搜一搜”里,看到这个世界最新的样子,也能让你关心的人,第一时间看到你的近况。

所以,这两年多虽然断断续续,虽然不断改变,不停试错,但我仍遇到了从一开始就愿意留下来,到今天还没离开的朋友。

从我的某一篇文章开始,不知道会从将来的哪一篇文章结束。

但起码有人来过,起码有很多我没有亲身走过的地方,我的文字去过。

这或许就够了,没有成为哪个正兜售方法论的人的附庸,也没有让一次用心的发声成为笑话。

4

实际上,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成功本身就是一个随机性太大的事情,特别是在“上学-考试-上学-考试-找工作-就业-努力工作-结婚-生子---”这样既定的人生轨道之外,后知后觉着想要寻找另一种可能。

这本就是一个失败率天然靠近100%的事情。

哪怕你重新再做一次,都不敢确定会有和今天一样,或是更好的成绩。

毕竟,在现有的人生轨迹之外去开疆拓土,更像是坐着个不怎么高速的火车,还想要跳窗而出。

你总要想清楚这么做的目的,以及自己的能力和这个平台可以给予的正向反馈,说白了,要找好地方和时机,跳了不会死,还要跳到有饭吃的人堆里。

其实在2018年我第一次被动去做公众号的时候,图文类的公众号就已经被说成是夕阳产业了。

虽然它促成了“自媒体”,虽然它近乎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纸媒,但你还是挡不住人们碎片化的需求,挡不住“传统自媒体”这个称谓的形成。

唯一庆幸的是,微信平台的天花板足够高,而且仍在谨慎地成长,开放地包容。

多数时候不是公众号老了,而是内容的人越来越千篇一律,把内容的形式做老了。

所以我才想说,可能直到今天,微信仍然是一个最适合普通人作为内容创作者低门槛,慢启动,小作坊式试错并能一直走下去的平台。

这或许就是能区别于眼下的大多数内容平台的地方,因为微信天生具备着社交和分享的属性,让人人成为流量又让人人成为流量的主人。

而代价,就是你工作之外,告别游戏和应酬,少了些休闲和放松。

毕竟我们都还要靠着上班养活老婆孩子,还要为爱发电,也要争取能给自己一点收益。

说不定,眼下我还没见过你,但同样能通过你,在留言区也好,在私信里也好,在点赞、关注和转发里也好,在单纯增加的一个阅读量上也好,看到未来可以去走的方向,还有走下去的一些意义。

5

其实今天我们在拿起手机和电脑的时候,都可以在微信的生态里造作一下,可以作为求职的背书,也可以成为发泄的渠道。

又或者,作着作着就作出了自己的门道,好歹认识了更多的人,也有了多一点点的私房钱。

这是不同于当下众多内容平台的地方,因为微信的核心是表达自己,然后在熟人的社交里去影响他人。

认不认可,你认可的人说了算。

而有用的东西被分享了,就是一次私域流量向公域流量的延伸,让好的东西得到传播,不好的东西留给自己。

只要你付出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提供了足够个人化的创意和价值,用实实在在的能力说话,本本分分的心态去经营,微信里面足够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足够自由且标准化的收入体系,都可以给付出一个答案。

包括文章、图片、漫画、声音、小程序,以及现在的视频和真人出镜,还有未来更精致也更碎片化的新的内容表达方式。

归根结底都是内容,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用心制造的商品。

有没有用你说了不算,用户说了算。

是不是假冒伪劣也不要你去自白,用户分分钟就能发现。

而脱离了私域流量的创作平台,更像是一个靠着算法高速运转的内容机器,符合调性才能进去,符合标准才能输出,迎合了算法才能积累关注。

结果是平台的类别越分越多,在细分领域下的内容越来越像,你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被雕刻好的牵线木偶。

固然木偶也很努力,但红利怎么可能会给你。

大家都是软件,软件的背后都有要养活自己的公司,跳出了社交这个根本属性去谈内容,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报纸飞进了手机和电脑,成了数据化的,另一种形式的外包。

6

还好,我从微信开始,也终要从微信结束。

可能还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用一种不被人直接认识的方式去认识更多的人。

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告诉更多的人。

世界肯定会继续去变,微信正熬的汤也必然会变了味道。

但每一个个体同样如此。

我们都在变,年龄也好,认知也好,对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看法,甚至是找对象的标准,生孩子的医院都在变好。

而要不要改变自己,自己说了才算。

被人赶着骂着推着拖着打着才肯挪挪屁股的人,终究还是躺在了路上,活该一辈子跟自己苦大仇深。

普通人是丢不起自己的饭碗的,财富自由的梦太美,现实创业的坑太深。

你只有把玩法抓在自己手上,用能力和本事在大家都很努力的状态里,找到“个体”凸显的途径,才有超车的机会和可能。

跟着走不行,太听话也不行。

说的不好不行,演的太烂更不行。

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舞台永远都在那里,只是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沉淀自己的本事,去接受和拥抱世界的新,也要放下和迭代自己的旧。

在下一个10年,找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机会,并且能够用沉淀的本事养活自己。

遇见更多接受并支持自己的朋友,一步步向前,一点点走远。

我仍是一个喝着白米稀饭,赚着一日三餐的普通人,会哭会笑,会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

我想,或许你和我一样,但只要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有一瞬的相遇就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5A04J6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