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发生了一件可能足以颠覆游戏产业的大新闻:
一只猴子通过“脑机接口”装置,可以使用意念玩电子游戏。
用特斯拉玩斗地主,爱看《偶像大师》,发射的火箭刚刚爆炸的整活大师马斯克,在演讲上向世人展示,“脑机接口”技术的初创公司Neuralink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他们通过在猴子的大脑中植入了无线芯片,使得它可以玩电子游戏。
虽然很多玩家对技术的进步感到欣喜,但是笔者却坚决反对这一项技术投入实践:我们真的有必要用把芯片插入大脑的形式,来提升游戏体验吗?
更恐怖的是,万一这项技术正式投入市场,或许《赛博朋克2077》中所描绘的混乱、无序、恐慌的景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当“赛博朋克”成为现实
在《赛博朋克2077》的世界观中,未来各大跨国高科技公司则趁机崛起,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脑内植入芯片已经变成了人们的常态。当了解到马斯克开创了“双向脑机接口技术”的新闻之后,我们再回味游戏中这段描述,其中吻合的细节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或许很多人还没真正理解马斯克所研究的“双向脑机接口”有多恐怖,脑机接口(英语: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 BCI),是指在人或动物脑内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
在单向脑机接口的情况下,电脑或者接受大脑传来的命令,或者发送信号到大脑,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而双向脑机接口允许脑和外部设备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也就是说,马斯克研究的脑机接口并不是类似传统的VR设备那样,用“眼前”的景象来呈现游戏画面,而是直接将电子信号通过脑内植入的芯片直接传递到脑中,无论你睁着眼闭着眼都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游戏。
当游戏变成“真实”,游戏还仅仅只是游戏吗?且不说这样的“沉浸感”带来的沉迷会对正常人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没有退出键”的“游戏”如果不小心迷失了自我,究竟会变成怎样,光是一想像就让人脊背发凉。
我们自然不会阴谋论到毫无证据扯出“马斯克企图脑控全人类”这样的脑洞,但是谁能保证将来这项技术不会被恶用呢?脑内植入芯片行为是不可逆的,谁来保证它们不会感染计算机病毒?谁能保证这个已经成为我们身体一部分的“零件”不会发生故障?
更关键的是,我们需要进行这项不可逆的操作,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打游戏更爽一点”?!思考过这个问题后再回想一下,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而如果这项真的技术投入市场,从游戏领域衍生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好比随处都要使用手机二维码扫码那样,让各种机器来扫描我们的大脑,且不说个人隐私会暴露无遗,或许就在半个世纪后,或许在十年后,甚至可能就是明天,《骇客帝国》中的剧情,就会在我们现实中上演。
人体实验是对伦理道理的践踏
且不说拿猴子做实验是否过于残忍,马斯克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可能会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进行初步的人体试验。”这一不经过大脑的智熄发言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声讨。
就像基因编译婴儿受到国内外科学家强烈谴责一样,科学应该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服务,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马斯克作为商业奇才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喜欢“放卫星”的行事风格也是人尽皆知的。
要知道马斯克前不久才发射失败了火箭,用“世界上最昂贵的烟花”为众人带来了欢乐,世界首富爱砸钱,我们作为普通人自然不懂得“有钱人的生活是多么枯燥无味”,但是一旦使用人体实验,那必然是需要强烈反对的。
实验者从何而来,这项手术会有什么后遗症,如果失败了会对实验者带来怎样的危害,在马斯克无法明确回答出这种问题的时候,就急于做出想要人体实验的计划,我们如何保证,自己不成为实验室里下一只猴子?
我们真有必要为了打游戏去动刀吗?
虽然我们喷了那么多“脑机接口”的弊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为用户提供具有沉浸感的游戏体验,确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就连玩家们“又爱又恨”的Valve 联合创始人 G 胖(Gabe Newell)也在接受新西兰媒体 1 News 的时候,开始大谈特谈脑机接口。
和马斯克简单粗暴地“植入芯片”不同,G胖确确实实是一个为玩家着想的人。他们想出的实现方式是推出一款名为Galea的产品,这是是一个开源、非侵入式 BCI 设备。
早在 11 月,OpenBCI 就宣布正在制作一款专门用于 VR/AR 头盔的 BCI,名为 Galea,这与 Valve 的首席实验心理学家 Mike Ambinder 博士在 GDC 2019 年的愿景中描述的装有脑电图(EEG)设备的 VR 头盔非常相似。通过跟 OpenBCI 的合作,将可以“编辑”玩家体验的功能。
顺带一提,这个技术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利用这套设备,玩家已经可以使用自己的意识来玩《DOOM》。那么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既然可以使用外设,在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谁又会愿意冒着风险去尝试马斯克的“人体实验”呢?
和财大气粗的门外汉马斯克相比,G胖明显是一个更知道玩家需求的人,我们需要体验的“沉浸感”不应该是以牺牲现实生活和损害身体为代价,就像在使用VR设备一样,能够让游戏和现实划清界限,或许才是我们理应追求的“健康游戏”的目标。
我们需要游戏,并不代表我们将会抛弃生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