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阔别两月院士讲堂人才公园“复课” 院士分享未来机器发展……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志明)阔别两个月后,院士讲堂又与大家见面。3月20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系主任,深圳市杰出人才孟庆虎院士向广大市民朋友分享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着重讲解智慧医疗、医疗手术机器人以及稠密人群动态环境中人机交互与操作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探索,介绍未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院士讲堂活动由南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协办,华润置地有限公司承办。市区高层次人才、省市创新创业团队、区“两代表一委员”、区企业家联盟、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和市民朋友们共180余人现场聆听了本次讲堂。

孟庆虎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史。他提到,中国人最早的关于机器人的记录可能是在《山海经》当中,《山海经》记载的“逐鹿之战”,极有可能就是高科技“机器人”之间的战争;而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次,实为现代移动机器人之父。西方科学界直至1943年,才由McCulloch和Pitts两位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神经元模型;1956年,随着Dartmoth研讨会的召开,正式标志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开始;到了20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开始让机器人尝试人类的工作。

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孟庆虎提到了5点:智能感知、传感功能、操作能力、灵活柔性、移动性能。单一领域层面,机器人可以做到比人类强,但是综合起来远不如人类。孟院士举例说,皮肤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器官,起到了传感作用,手可以通过“把玩”一件物品,感受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属性,而机器人完全无法完成这个动作。如果想让机器人跟人一样灵活,首先要从设计上进行改造,使得它变成非刚性物体,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强智能感知方面的能力。

孟庆虎进一步阐述道,人的大脑是一个“集合”,每做一件事就是从各个集合中做交集。人的大脑可以每秒处理10000亿比特的信息,每秒收到4000亿比特的信息,但只会对其中的2000条信息可能有关注,对其中的7条信息有短暂记忆,最多对其中1条做出反应。因此,不能将人类和人工智能作对比,因为人类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学习、不断受到信息的冲击,而人工智能完全没法做到多维度的、全天候不间断的学习。

如果要想让人工智能跟人类普通智能达到一致,要将世界万物变成数据进行学习,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数据,也没有这样的计算能力,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的缺陷。所以,在做人工智能研究时要有取舍,不能将人工智能算法和人类智能相比,要限定人工智能的运用范围和场景,了解人工智能的长处和缺陷,才能最大发挥它的用途。

孟庆虎分享说,如胶囊的人体消化道智能诊断、机场行李回收机器人、骨科手术治疗机器人,均是当今世界上最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特定的场景和任务下,用特定的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

最后,孟庆虎谈到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的话题,他认为,目前科技水平无法设计出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无需启动、无需升级的人工智能,如果未来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届时,社会才需要思考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真的可以逼近人的智慧。

孟庆虎极具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演讲收获现场观众不断的掌声,带领大家走进了机器人的世界,深化了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就人工智能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孟庆虎热情积极解答。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320A099A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