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世界的经济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随之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各种文化因素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所以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将怒江州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的保护起来,是所有文化从业者都需要严谨考虑的问题。笔者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中国目前所采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发现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法上各有千秋,各自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在国家扶持、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方法上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在管理手段、资金来源、维护方式以及法律保护方面等还是有着一些差距的,根据这些异同,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怒江州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推动怒江各少数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

关键词: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闲暇时间也充斥着碎片化、网络化的各种信息,很少有人会去花费时间关注传统文化。像过去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代表着地方民族信仰的各种民俗活动,迎接贵客的传统方式以及普米族的成人礼等等,都在日久年深的岁月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以,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如何将全新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完成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归纳、宣传以及扶持,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而将数字化技术应用进去,对于全面提升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其它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1、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1.1传统保护方式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怒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尚处在原始的开发阶段,既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远未形成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除了零星地利用,仅起到宣传作用外,没有系统的保护开发规划,还没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效益。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最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建立相关文化遗产的展示中心或传习馆等等诸如此类的活态传承基地,将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数据、记录、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信息都记录在案,利用“非遗进校园”的方式使青少年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最后则是通过云南省“歌舞乐”展演等平台宣传展示怒江各少数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怒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从而使外界对怒江各少数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从我们国家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到现在,采用的保护手法无非也就这几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保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求,各种弊端逐渐的显现出来。

1.2传统保护手段的弊端

现在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稍微有一点这方面知识的人都会想到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等这些文献保存的场所。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说,一些重点保护的文献和古籍在漫长的时光冲刷之下,很容易就会出现书页损坏、发霉或者是字迹剥落的情况,而一些记录着过去的信息的DVD和磁带这些音频视频文件也会出现难以播放和读取的现象。如果想要避免这些情况,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保护工作,而且即使经过努力,这些资料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也只是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够进行查阅和翻看,很难让所有人都了解到怒江各少数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4年文化部 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至今,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省、州市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有一部分教育机构也开始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方案,将这些代表着中国最古老的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学习,希望能够让青少年对于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了解,并成为全新的传承者,然而出于现实的因素,比如说资金投入太大、教师团队不够完善以及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教育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等等因素,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的新方法只能在尝试中缓慢施行。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无论是对外旅游业还是国内旅游业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所以有人提出了一种将怒江的旅游产业与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新思路,这种全新的思路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种手段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于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致使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大批游客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时候,这种破坏就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如丽江摩梭人的“走婚”,西双版纳天天“泼水节”。所以说,我们工作人员需要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3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本内涵

什么叫做文化遗产数字化呢,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对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保存、归纳以及传播和宣传等工作,从而使文化遗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使文化遗产的内涵得以丰富,意义得到全新的解读,而且也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

2、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2.1建设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

只有我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统计,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所以现在全世界有很多国家都已经设计出专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政府部门,在这中间,有一些发达国家会建立起专门分管这部分工作的部门,我们国家有一个机构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它隶属于文化部管辖,但是他并不具备专门的管理手段,在工作的时候经常要协调其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工作形式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起一个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新体系。

2.2优化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经过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工作做的并不完善,查阅有关的资源数据库的时候,能够得到的结果非常驳杂,这主要是因为,怒江州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标准统一、工作方向统一、采集信息流程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利用好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将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与一些大的国家性的数据库相联系,方便人们进行网上查阅以及自行了解,也能够确保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不至于丢失,对于那些有利于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和意见我们需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探究,不断的完善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过程和保管工作,从而确保怒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集工作我们可以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试行稿)作为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的按照这个要求进行信息采集,从而确保怒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结语

作为当地传统文化以及古老的生活方式的载体,怒江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怒江境内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和白族等22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此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这也就决定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我们为之感叹的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这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实际,从而推动怒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全面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限.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管理模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2]黄永林.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文化遗产,2015,(01):1-10+157.

[3]黄永林,谈国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49-55.

[4]宋建峰. 云南怒江流域多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有关问题[J]. 学术探索,2010,(03):63-69.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4F056A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