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被算法绑架的青年人尝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中宏网12月1日电(记者 韩鹏飞)坐在马桶上的吴小欢不停刷着手机上与猫狗相关的短视频。这已经成他上厕所的习惯,有时超过一个小时,不知不觉中,腿麻了,行走困难。

在北京工作的赵勇睡前有两个习惯,躺在床上先刷个把小时手机,各种搞笑短视频、稀奇古怪的“真人秀”。睡前打开听书软件,让声音陪伴他进入梦乡。或许太依赖手机,赵勇视力下降得很快,去年体检查出左眼白内障。“还没到35,眼睛就废掉了。看这些东西根本没什么兴趣,但还是禁不住一个个往下翻。有时把手机扔在一边,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干啥!”赵勇就在这种奇怪的行为中度过每一天。

资料图

吕伟从三年前开始意识到自己被手机“绑架了”,“有时跟朋友聊天,聊到某款电脑,第二天翻开手机,昨天说的那款电脑被推送到醒目位置。”很多人都察觉到这一点,但似乎让人难以置信,手机真的智能到“想人之所想,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地步了吗?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讲述自己遭遇手机“窃听”的恐怖经历:“刚讨论完中午吃什么饭,订餐软件就推送了刚才说的食物”“听朋友聊起一款运动耳机质量、音质不错,打开搜索引擎就看到‘戴耳机跑步不掉线的诀窍’的词条”……

资深网络架构师徐先生告诉本网记者,所谓手机摄像头、拾音器“窃听”用户的说法由来已久,不过从业内看,软件供应商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实际操作中,软件平台根本不需要采用这种“极端手段”,用户的行为信息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张“清晰画像”。

软件平台通过算法生成用户的行为特征“图谱”,这种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人们最熟悉的是,在某购物网站查询、搜索某款产品后,相关的购物平台都会给访问者推荐相应的产品,这是所谓的“千人千面”算法。算法优化提高了用户访问效率,降低企业获客成本,但从用户角度看,没有人愿意被网络设备所“窥视”。

资料图

“每个人总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这些秘密不伤害他人,应该被保护。网络世界,用户没有秘密,人人都在裸奔!”徐先生说。

网络世界带给人们便利,同时“大数据杀熟”“时间吞噬”等负面效应日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被算法“绑架”,他们尝试通过算法挣脱对网络的依赖。某平台成立了“反技术依赖小组”,聚集了上万名“抗拒”算法的年轻人,他们形成共识,购买老人机,只下载必要APP,看视频、新闻、购物等只在电脑上进行。

吴小欢为了抵御手机“诱惑”缩减了流量,每月仅购买1G必要流量。张勇果断放弃手机支付,抛弃多年的钱包带在身上,手中预备一部分现金,尽量使用现金交易。同事感觉他的行为过于另类。

年轻人自发与算法对抗,避免掉进手机“陷阱”,他们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问题,规范商业领域使用大数据、算法技术,算法技术需要有明确边界。

“算法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应该成为手机的‘奴隶’。”吕伟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201A0609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