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浅谈可穿戴医疗设备

顶端新闻·河南市场监管周报记者 胡炳俊 杨璐 通讯员 余冬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医疗或健康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

可穿戴与医疗技术的结合能够便捷地对人体健康进行检测,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时刻监测我们的身体状况、运动状况、新陈代谢状况,还会让动态、静态的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实时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以及对人体基本的治疗。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植入人体、绑定人体,识别人体的体态特征、状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可穿戴技术与设备已成为产品开发的热点方向。

一、应用领域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应用于健康监测、疾病治疗、远程康复等方面。

健康监测健康观念已深入人心,人口的老龄化及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医疗健康监护备受关注。市面上的可穿戴监测设备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为主,具有可操作性强、便于携带、外形美观的特点。主要的功能有计步、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能量消耗及睡眠监测等。

疾病治疗可穿戴设备用于康复疾病的治疗多处于研究与评估阶段。例如:穿戴式体外自动除颤仪,可用于高危心脏病患者,在危急时自动除颤。临床上还出现了不少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如手外骨骼、上肢外骨骼、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有效地帮助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远程康复不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还可以扩大康复人群,减少就医压力,及时把控患者病情。

临床中常见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有连续血糖检测仪、心电图检测仪、脉搏血氧仪、血压检测仪、助听器、药物输送仪、除颤仪等。

二、主要特点

可穿戴性用户长时间“穿戴”,应用各种传感器采集用户体外数据或生理参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智能移动性长久有效采集数据,并最终传输到移动终端和网络云端。再加上无线通信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智能穿戴设备更具智能性和移动性。

人机交互性实现人机互动,更精准采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在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精准评估用户生理状况,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常见分类

常见的设备形态包括头带、项链、眼镜、马甲、衣服、腰带、手表、手环、脚环等。其中,以手表、手环最为常见,大多用于监测健康情况,如运动、睡眠、心率及周围环境相关参数等。此外,还有少数手环、手表融入了先进技术,实现了基于光学传感器的血压水平与血液成分的监测。

按采集模式分类,可穿戴设备分为三种,包括定时采集、需要时采集、不间断采集。这主要由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来决定。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主要有血压、心电、心率、呼吸、运动步数、热量消耗等生理参数,血液、尿液、泪液、血红蛋白、白血球等生化数据,身体各部位照片与便携式B超等影像数据。

按设备功能用途来分,可穿戴设备可分为健康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干预等多种。

四、未来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可穿戴医疗设备走在了健康产业的前沿,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可穿戴医疗设备从探索期迈向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虽然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重点已经从健身转移到了医疗,但这也意味着应用到健康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将会被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显然,在数据精准性、对复杂病况的科学识别、续航能力以及隐私安全保护等方面,可穿戴医疗设备还有很多技术短板,需要的支撑技术还不足。

其次,“尝鲜者多,使用者少”是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的真实写照,也是购买过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消费人群的共同特征。可穿戴医疗设备在设计之初,除了需要体现硬核的技术优势外,还应该输出带有一定人文关怀的柔软力量。

尽管如此,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潜力无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1229A05ST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