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加坡国大师生试搭无人驾驶电动车│完成汽车无法做到的最后1里

只要通过手机应用叫车,后端平台就会调派无人驾驶车辆载客。碰到行动不便者,平台还会派无人驾驶轮椅把乘客直接载到家门口,完成汽车无法做到的最后一里路。

这是研究无人驾驶科技的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简称SMART)未来城市交通研究室勾勒出的愿景,团队希望三年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试用无人驾驶巴士载客,五年后推出无人驾驶车队管理平台,同时管理由不同无人交通工具组成的车队。

研究室至今已研发出无人驾驶汽车、轮椅、电动踏板车和轻型电动车(buggy),这些交通工具目前在新加坡国大校园内和纬壹科技城测试区试行。研究室在国大举行展览,让学生和职员率先试搭这些交通工具。

无人车可在马路上行驶,轮椅、电动踏板车和轻型电动车则只能在行人用环境(pedestrian environment)内使用。无人车最快行驶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其他交通工具的时速则为每小时五公里。

交通工具安装的激光雷达(LiDAR)和摄像机等设备,负责收集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等数据,再由系统自行判断是否应放慢速度、转弯或继续前进,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

研究室新加坡主任、国大机械工程教授洪振勇受访时说,无人车负责较长距离的路程,其他无人交通工具则负责头尾一里路,结合起来可为用户提供无缝便利的路程。

他举例,行动不便的旅客下飞机后可通过应用呼叫无人驾轮椅来接送通关,出机场后会有无人车等候,轮椅则会自行回到充电站。整个流程不仅更有效率,还能节省人力。

除了机场,一些可使用无人驾驶方案的还包括校园、工业区、商场和公园等场所。

不过洪振勇坦言,要实现无人驾驶愿景还需要下不少功夫,包括确保操控交通工具的系统能更好地预测周围人类的行为。

此外,也要确保无人交通工具能在天气不佳的情况下正常行驶。“目前的问题是,一旦感应器探测到雨水,无人车就完全不能走。这是不少无人车碰到的问题,我们在探讨如何调整演算法,让车在下雨时仍能运作。”

一旦解决这些难题,估计无人交通工具就能在本地安全使用。不过洪振勇强调,平时还是会有一支幕后团队负责监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107A03PH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