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终结立陶宛半数以上的全球份额?国产化开始替代,倪光南说得很对

自从华为芯片事件以来,相信很多网友对光刻机都已经不陌生,简单来说,该设备就是用光来对晶圆进行刻画、切割,继而生产出符合各类应用场景的芯片。光源是光刻机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它来自于激光器,是该设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除了光刻设备之外,其他很多工业场景、高科技领域也都必须要用到激光,甚至包括医疗行业在内,比如激光手术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激光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它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应用消费市场,不管是多达千家的激光企业数量或者是大约680亿元的产业年产值,都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皮秒、飞秒和纳秒激光器等特殊应用方面,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非常依赖从立陶宛进口。

立陶宛虽然只是一个拥有280万人口的小国,但在激光领域却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史,并连续数十年在全球激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皮秒、飞秒和纳秒激光器,立陶宛三大激光企业EKSPLA、LIGHT CONVERSION和ALTECHNA所拥有的份额超过了50%以上。

可众所周知,由于美国的原因,立陶宛对我们似乎并不友好,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之担心,一旦它在皮秒、飞秒等特殊激光器领域突然实施断供,届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岂不是又要陷入“卡脖子”局面?

好消息是,国产化替代已经开始了。在近五年时间里,国内的飞秒激光器产业发展迅速,华日激光、大族激光。安扬激光等纷纷加大了自研投入,且取得了重大突破。

华日激光在研发Teak系列亚纳秒激光器产品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技术专利;大族激光自研的国产飞秒激光器,在功率效率方面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准;安扬激光更是掌握了超快激光核心技术。

在这些国产厂商以及中国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国产飞秒激光器系列产品在核心元器件方面已逐渐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比如中子源、保偏光纤、特种光纤等等,其国产化率达到了约95%左右,且已在高端制造等行业实现了落地应用。

也就是说,在激光产业方面,我们与立陶宛之间的差距正在加速缩小。

不过,若想结束立陶宛50%全球份额,国内激光厂商还有一段路要走,必须要克服市场难题,主要是因为皮秒、飞秒激光器市场太小,全球产业值也不过50亿元左右。

要知道,企业并非慈善机构,盈利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皮秒激光器这个小众市场对于国内激光厂商而言,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不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那久而久之又将被立陶宛的三大激光企业拉开差距。

如果不计成本地去进行技术创新,或可能会达到比肩立陶宛企业的水平,但市场就这么大,摊平研发成本是个无法忽略的问题。

立陶宛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这里摆着,是很多国家地区的首要合作对象,这意味着我们打开国际市场并不容易。

甚至是就连国内市场也不一定会立刻全面替换国产激光器,毕竟立陶宛的相关产品非常成熟,国内有些企业未必就会因为“国产”的标签就去贸然替换掉立陶宛的产品,因为试错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也无需悲观,市场体系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是清楚或将面对市场难题,可我们也看到了,国内激光厂商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不管是研发投入或者是技术创新,都不遗余力。

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国内市场就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正如中国院士倪光南曾说过,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的。其实这不只是针对半导体芯片产业,实则指的是所有关键领域,华为近些年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希望国内企业和用户们能够团结起来,“支持国产”意义重大,它关乎着市场走向,不该只停留在口头上。也希望某些自诩为国际型的企业能够幡然醒悟,不要再恬不知耻地说什么“科技无国界”,更不要毫无追求的甘愿做一个大而平庸甚至连国籍都难以分辨的“组装厂”!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0404A04DX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