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国重器”在此集结,诺奖得主亲自上台,腾讯这堂课幸好没错过

近日,2022年腾讯科学WE大会迎来了第10年。

腾讯科学WE大会从2013年开始,每年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面向公众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前沿思想,助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本届WE大会,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马瑟、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等离子物理学家李建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等同台,分享在未来能源、空海探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和发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了“天宫”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新进展和后期计划:梦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转位,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合体,“天宫”由此完成“T字构型”组建。“我们会相继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发射入轨,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届时,将有六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实现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所有既定任务。”杨宏院士表示。

“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姜鹏揭秘了中国科研团队历经26年,建造调试这一“观天巨眼”的技术攻坚之路:“巨大工程体量与毫米级动态控制精度的矛盾,是贯穿FAST整个建设阶段的核心难点”。而在2016年9月落成启用后,FAST不仅成为中国在天文领域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的利器,催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也拓展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边界。10月底,“中国天眼”发现了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这体现了我国天文观测设备在极端暗弱天体条件下的前沿探测能力。

此外,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韦布空间望远镜高级科学家约翰·马瑟介绍了韦布的系列观测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分享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的前沿突破。“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展示了中国载人深潜从“蛟龙”号开始,自主攻坚构建起全海深潜水器谱系的历程,以及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展示了“从鱼到人”探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不仅如此,在WE大会现场,腾讯还宣布将在前海新总部建一座永久性科技馆,并将和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科技史实和海量论文筛选,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制造一棵“科技树”。这棵“科技树”将跨越百年科技史,以基础学科为根脉,以学科的发展演变为枝干,串联起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WE大会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科学交流舞台,不仅仅能帮助整个社会营造科学氛围,也打开了一个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科技的窗口。正如本届站上舞台的李建刚、杨宏,还有往届的潘建伟、姚期智、王贻芳等中国科学家,他们向全球展现了中国前沿科技,讲述了中国科创故事。WE大会举办的十年,见证了中国十年科技创新的历史性突破。未来,腾讯的科普行动仍将持续,或者说是将“永久性”持续,为“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厚植科创土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107A04QQ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