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料放缓,上市公司当何如?

受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等国际国内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资本市场也经受了严峻考验。前三季度中国GDP仅增长3%,显著低于中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上证指数年内也多次跌破3000点。

聚焦上市公司,在愈加不确定的复杂环境面前,过去“依赖加大要素投入获得增长”的成功逻辑已经备受挑战,不少企业增速放缓,亟需突破固有模式,切换增长动能。

12月23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五粮液独家冠名的2022上市公司峰会暨第十六届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与会的专家学者、分析师及上市公司高管大都谈到当前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张平,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杨等众多专家、分析师携手上市公司高管,把脉2023年经济动向,探讨后疫情时代的突围路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张平:中国经济政策应积极应对二次冲击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被美欧信用收缩所削弱,世界经济在2021年出现反弹式复苏后,2022年和2023年两年的增速将趋于下降。美国、欧洲持续加息,信用收缩和美元指数持续上升都导致了全球信用收缩,全球经济放缓已经是一个确定性趋势了。”张平在会上指出,全球化的裂痕从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开始已经显现出来,后经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加上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和平与发展势头减弱,全球经济分化加速,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越来越不同步。

在其看来,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分叉,避免了通货膨胀的挑战,但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的挑战则会更为明显:(1)中国疫情流行期间保持复苏态势主要靠出口,因此全球收缩对中国出口会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2)全球利率的上升周期与中国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的货币周期相背而行,导致资本流出加快,抑制了国内的货币政策运用空间,而且引起了人民币汇率对美元贬值;(3)资源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的潜在冲击。

展望全球化的转变,张平说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全球化转变已经开始;二是全球经济的相互关联依然很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方面。”

张平认为,当前,中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下滑和政策空间受到限制,仍应积极利用国内低通胀的有利条件,把短期稳定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化解中国的国内风险,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实施。

张平表示,从政策组合上看,中国利用低通胀周期,可以推出更积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比如加大赤字预算以保交楼为抓手稳定房地产-金融,继续加大相关政策金融支持的力度才能更长远地解决房地产问题;加大赤字预算,利用低物价周期,加大国债筹资,支持基建等各类内需,加强对失业和企业破产开展救助;提高中央政府的支出范围,减低地方政府支出,缓解地方政府的预算压力,为搞好全国统一市场积极贡献,在经济有所缓和后再进行税收方面的改革探索;保重中国的粮食、医疗和供应体系安全;推动市场化改革,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对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化改革,提升服务业升级;继续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对冲二次冲击等等。

至于上市公司,张平则建议,“节约战略将是上市公司未来重要的选择,一方面积极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绿色节能、循环经济、降低风险等各个方面进行可持续战略调整,应对不确定性的冲击。”

华安证券胡杨:半导体周期探底,否极泰来

“2022年新冠疫情再度反复,消费端场景受限,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其中,半导体景气度犹如乘过山车,2022年前高后低急转直下。”但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杨认为,半导体行业周期已经探底,否极泰来,成长属性终为主旋律。

通过复盘,胡杨发现,半导体不仅是周期性行业,更拥有周期成长属性。并且,相关成长股哪怕是在半导体市场牛熊转换的时期,也能穿越周期,给投资人带来不小的回报。这类公司的共通点在于:总能找到新的应用市场、形成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和充分的技术护城河。当前芯片国产化率不足20%,客户对于国产替代预期的加强可加速本土企业成长。

胡杨亦表示,新能源与AIoT作为新需求,也创造出了更多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看好新能源汽车、光风储、海外5G、摄像头、大家电等相关芯片在2023年的发展。

展望2023年,胡杨建议聚焦个股alpha,看好拥有高端化逻辑和第二成长曲线的标的。同时,虽然需求端还没有明确回暖的迹象,但库存作为先行指标,先改善的标的会提前反应复苏预期,建议关注有库存改善基础、需求端复苏逻辑相对确定的标的。

中银证券余嫄嫄:传统与现代结合,催生新投资机会

此次峰会落地成都,中银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余嫄嫄便以四川化工行业转型举例,给出了上市公司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并蹚出一条新路的转型样本。

四川位居西南,是国内矿藏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省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较强。得益于此,四川省化工产业门类齐全,拥有1000余家化工企业,是天然气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能源化工等子行业的产能集中地,其中钛白粉产量占全国22%,工业硅产量占全国15.1%,多晶硅年产能超21万吨,黄磷产能占全国的23%,锂盐产能占全国29%。

余嫄嫄谈到,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需求快速扩张,锂盐需求保持旺盛。富集的锂矿资源让四川具有较好的资源保障和成本优势,世界级的锂矿资源、世界级的锂化工企业、世界级的动力电池企业齐聚四川,为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传统磷化工企业具备原料、工艺合成等优势,往下游延伸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为持续发展带来新增长点。”其还谈到,传统化工企业向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案例,典型的如和邦生物、钒钛股份等均属此类。

事实上,不止是四川,推及全国诸多传统企业也有借鉴意义。毕竟新材料种类众多,下游应用广泛。利用原料端资源优势与下游产业链配套等优势,可催生新的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邬博华:看好光伏、储能、锂电三个新能源赛道

随着新能源赛道的崛起,这一领域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但随着行业的产能释放,该赛道是否会过于拥挤,相关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如何?

在长江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邬博华看来,“近期新能源板块遭遇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板块基本面向好的趋势并未发生大的变化,2023年仍然看好光伏、储能、锂电三个新能源赛道。”

邬博华判断,2023年全球潜在光伏总需求或超过500GW。潜在需求充裕的条件下,随着2023年硅料瓶颈解除,产业链价格下降,电站投资成本降低,收益率提升,装机积极性预计显著提升。供给瓶颈将从硅料转移至其它,包括粒子、高纯石英砂、电池片等。

投资层面,基于2023年光伏行业需求高增明确,建议瞄准盈利趋势的变化。新技术和储能是2023年光伏产业链的两条投资主线,对应电池组件及逆变器环节。此外,盈利底部的辅材也有望受益于需求弹性,迎来量利齐升。

邬博华表示,在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提升,锂电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储能产业正处于爆发期。2022年预计全球储能装机45-50GWh、出货90-100GWh,对应翻倍以上的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300-400GWh、出货量或超过500GWh,行业在2022-202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70%-80%。当前时点,板块β重于α,需求和盈利趋势是关键。

锂电方面,邬博华认为,锂电产业链在2022年二季度起逐步回归制造业的合理供需和盈利水平。在目前的供需格局下,锂电中游最为受益的是锂电池环节,电池企业在二季度完成了价格传导,盈利能力显著修复,三季度仍在改善趋势。

对于2023年,一方面是锂资源限制下,电池的有效产出不会明显过剩,能够支撑电池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材料供给释放使得电池厂对上游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进而带来成本改善空间,头部企业资源自供的布局落地更会体现阿尔法。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来源:视觉中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357400.html?rss=qcloud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