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银行鸡肋一“云工作室”

今天吐槽,前几年单位就搞过云工作室,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又盯着推广了一番。

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脑回路的人能设计出这种东西出来?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这东西一无是处,设计这东西的人绝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脱离实际却只知道不断的要下面推广转发。

云工作室是银行为客户经理等岗位设置并要求使用的。然而在我眼里,这东西就是把银行的各类信息重新黏贴复制到一个新的页面,但最近行里是变本加厉的让我们推广,要求客户关注再关注。问题客户有什么需要还是会直接电话或微信我,我和客户双方都没觉得这东西怎么能方便我们,更没有动力去使用。

你要说吸引新客户,那问你这云工作室的流量在哪里?哪来的新客户,还不是先有客户再往上面引流。

银行社交需求分两类,一类是对外的,就是说方便对外交流和沟通的;一类是对内的,避免企业信息泄露,只能员工之间内部使用。比如OA、企业微信、钉钉等。有些银行还有专门的员工社交软件(不过大多是买了腾讯的企业微信换个图标名字套个壳在用)这也是从信息泄露的风险考虑哦。

而云工作室就属于对外的,术语叫企业外部公用社交媒体(enterprise external public social media;简写EEPSM)。

你看看这云工作室。

说白了,本质就是银行信息的搬运工,在这个咨询大爆炸,时间碎片化到都不够用的时代 ,我会闲到看这种搬运过来的东西吗?不会。

社交媒体是一种没有温度的工具,在企业管理研究中,一直存在悖论,即究竟该倡导还是加以限制?因为已经证实了这种社交媒体使用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带来的影响并非是积极的、正向的,很多情况下产生的负面作用巨大。

举个例子来说,上级业务部门总有一群喜欢坐在办公室地图开疆的大聪明,会制作各种产品的海报、文案等信息下发到基层,然后要求朋友圈转发,最好是早中晚各一次,一日三餐不重样变换着发,不发的还要通报批判。

想出这种办法的明显就是没干过基层的,说难听点跟蒋光头写日记强国没啥两样,他们根本没有实地调查过、研究过,不关心结果,你们发了,我工作就是做了,就能领工资。

朋友圈,作为员工私人的人脉资源,资源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你这么发就是在消耗这种珍贵资源,你的朋友圈被某位好友这样早中晚刷屏,试问你会不会烦到屏蔽之?

而完全不考虑员工的朋友圈人脉资源怎么再生,就是这种“云工作室”的弊端之一。

对于客户来说,“云工作室”的使用目前真的是有骚扰性质的,正常人都会觉得令人生厌,屏蔽是常见的做法。

对于银行内部人来说,更是如此。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创造力、离职倾向等等都会不同程度被这种社交媒体影响着。社交媒体使用是具有“双刃剑”效应的,谨慎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以后要给哪个岗位开发新生产工具的话,麻烦让提出想法的人先去这个岗位体验3个月再说。

当下如果你是真的要维护客户的话,非常不建议把云工作室发给客户。开发和维护客户不是某些人想的那么简单的。放眼现在的银行,哪家的云工作室目前能拿的出手?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聊天类社交软件有明显的龙头效应。这就好像微信把MSN、短信、米聊、飞信都干死了,你银行自己硬是再造出个叫“云”的聊天工具,让客户用这个和你联系,而且这个“云”聊天工具上充满了你们银行的广告传单。

开发客户和业务不是这样简简单单一股脑的发传单转发就能实现的,你以为的云工作室便捷便民、塑造专业IP很多时候都是感动了自己,实际降低了有效沟通、拉远了与客户的距离,得不偿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09A00QF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