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输入
单击添加输入,配置输入流信息: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选择输入协议,不同的协议需要的设置不同,其中,支持的协议类型包括:SRT、RTMP_PUSH、RTMP_PULL、RTP、RTSP_PULL、RIST。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各协议类型输入的其它配置字段,参考下文的配置详情。

SRT Listen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SRT。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模式:选择 Listener 模式,此模式下,您需要在推流侧使用 SRT 的 Caller 模式请求媒体传输(StreamLink) ,并推送流到输入节点。具体地址,您可以在流的地址中查看。
延迟设置:设置服务侧延迟参数,若推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同一个国家,建议设置为120ms;若推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国家,建议设置200ms;若推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洲,建议设置1000ms;具体可以根据分配的 IP 进行实际调整。
FEC:前向纠错功能;开启 SRT FEC 功能后,在数据发送端可以发送冗余数据包,这样当部分数据包丢失时,媒体传输的接收端仍能通过冗余信息恢复原始数据。
解密设置:如果您需要更高的安全性,您可以使用 SRT 的加密功能。需要您在此处打开开关,并填写密钥以及密钥长度两个字段。同时,您需要在推流侧设置加密 Key 以及 Key 的长度,否则您将推流失败。
解密密钥:开启加密后,您需要在此字段填写用于加密和解密的 Key ,同时需要在推流侧设置相同的 Key 。
密钥长度:开启加密后,您需要在此字段选择加密 Key 的长度,推流侧参数需要与此处保持一致。
容灾配置:SRT Listener 可以提供容灾配置,开启后,您可以再选择一个输入可用区。系统将会生成两个推流地址(在地址中查看),您可以同时推送两路流到媒体传输 。先收到的流将会作为主路生效,主路断开后将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路。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推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SRT Call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SRT。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模式:选择 Caller 模式,此模式下, 媒体传输(StreamLink) 将使用 SRT 协议 Call 您提供的源流地址,以此获取源流。
源地址:填写您源流的 IP 地址,也可以填写域名。
源端口:您源流地址的端口。
流ID:您源流的流 ID。
延迟设置:设置服务侧延迟参数,源流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同一个国家,建议设置为120ms;源流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国家,建议设置200ms;源流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洲,建议设置1000ms;具体可以根据分配的 IP 进行实际调整。
FEC:前向纠错功能;开启 SRT FEC 功能后,在数据发送端可以发送冗余数据包,这样当部分数据包丢失时,媒体传输的接收端仍能通过冗余信息恢复原始数据。
解密设置:如果源流开启了加密,则需要打开此开关,并填写密钥以及密钥长度两个字段,否则将拉流失败。
解密密钥:如果您的源流开启了加密,您需要在此字段填写相关的 Key ,否则将拉流失败。
密钥长度:如果您的源流开启了加密,您需要在此字段选择 Key 的长度,长度需要和源流设置的长度保持一致。
容灾配置:目前 SRT Caller 不支持容灾切换,故此选项暂不开放。

RTMP_PUSH
若选择此协议类型,您需要将流推送到系统生成的推流地址上。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MP_PUSH。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容灾配置:容灾功能开启后,您可以再选择一个输入可用区。系统将会生成两个推流地址(在地址中查看),您可以同时推送两路流到 媒体传输 。 先收到的流将会作为主路生效,主路断开后将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路。
弹性直播:开启弹性直播功能后,系统会在流输入后叠加延播时间,再进行输出。延播时间可以支持设置为10-300秒。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推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RTMP_PULL
若选择此协议,媒体传输将从您指定的流地址拉流。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MP_PULL。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源地址:RTMP URL,示例:
rtmp://example.com/live
。流密钥:RTMP 流密钥, 示例:
e18c3c4dd05aef020946e6afbf9e04ef
。容灾配置:目前 RTMP_PULL 协议不支持容灾切换,故此选项暂不开放。
弹性直播:开启弹性直播功能后,系统会在 Input 输入后叠加延播时间,再进行 Output 输出。延播时间可以支持设置为10-300秒。

RTP
若选择此协议,您需要将流推送到系统生成的推流地址上。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P。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容灾配置:容灾功能开启后,您可以再选择一个输入可用区。系统将会生成两个推流地址(在地址中查看),您可以同时推送两路流到媒体传输 。 先收到的流将会作为主路生效,主路断开后将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路。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推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RTSP_PULL
若选择此协议,媒体传输将从您指定的流地址拉流。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SP_PULL。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源地址:RTSP URL,示例:rtsp://ip:port/live/stream。
容灾配置:目前 RTSP_PULL 协议不支持容灾切换,故此选项暂不开放。

RIST Listen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入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Input 信息。
协议类型:RIST。
输入区域:选择您输入节点的区域。
输入可用区:选择您输入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配置方案:支持 Simple、Main。
模式:目前仅支持 Listener 模式,此模式下,您需要在推流侧使用 RIST 的 Caller 模式请求媒体传输 ,并推送流到 Input 节点。具体地址,您可以在流的 地址中查看。
缓冲区:缓冲区大小,单位为毫秒,支持50-5000ms。
容灾配置:目前 RIST Listener 协议不支持容灾切换,故此选项暂不开放,敬请期待。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推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添加输出
Output 协议
根据 Input 节点的协议类型,可以创建的 Output 节点协议如下:
Input 协议 | Output 可选协议 |
RTMP_PUSH、RTMP_PULL | RTMP_PUSH、RTMP_PULL、SRT |
SRT | SRT、RTMP_PUSH、RTMP_PULL |
RTP | RTP |
RTSP_PULL | RTSP_PULL |
RIST | RIST |
Output 类型
对于输出节点,有两种类型可以选择:单点类型、多路类型。其中,单点类型为常见的通用场景,可以更好地控制 Output 节点的输出流量用量;多路类型适合用于内容接收方的数量更多的场景,即:对同一个 Output 节点,拉流数量会超过4路。
单点:单点类型的 Output 节点,最多可以支持1路推流或者4路拉流,超过数量限制的请求将被拒绝。
多路:多路类型的 Output 节点,当前仅支持 SRT Listener,不限制拉流数量。
注意:
媒体传输的计费项中包括:传输费用、机器运行费用、转推流量费用。详细说明请参考:媒体传输计费说明。
传输费用:对于单点类型、多路类型,用量统计方式没有区别,均为:按照每条链路的当日带宽峰值进行累加计费。
机器运行费用:对于单点类型和多路类型,Input 节点的用量统计方式没有区别,均为:Input 节点数量 × 任务时长;Output 节点的用量统计方式有区别,单点类型的 Output 是:Output节点数量 × 任务时长,多路类型的 Output 是:(Output 节点的拉流总数量 / 4) × 任务时长。
转推流量费用:对于单点类型和多路类型,用量统计方式没有区别,均为:按 Output 节点输出流量总量进行计费。
添加单点类型的 Output
单击添加输出,输出类型选择单点,配置输出流信息:

RTMP_PUSH
若选择此协议, Output 会将流转推到您指定的地址。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MP_PUSH。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音频 PID:对于含有多音轨的流,您可以通过输入 PID 来指定需要使用的音轨,PID 可以输入1到8191之间的正整数。
视频 PID:对于含有多个视频轨的流,您可以通过输入 PID 来指定需要使用的视频轨,PID 可以输入1到8191之间的正整数。
输出至同地域的云直播:开启后,可以将直播流传输至同地域的 云直播 节点,请填写相应的云直播推流域名。当转推至同地域的云直播节点时,媒体传输将不收取转推流量费用。
目的地 URL:RTMP URL,示例:
rtmp://example.com/live
。流密钥:RTMP 流密钥,示例:
e18c3c4dd05aef020946e6afbf9e04ef
。
RTMP_PULL
若您需要从 Output 拉流,则可以在 Output 中选择此协议。创建 Output 后,您可以在 流的地址列表中获取拉流地址。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MP_PULL。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音频 PID:对于含有多音轨的流,您可以通过输入 PID 来指定需要使用的音轨,PID 可以输入1到8191之间的正整数。
视频 PID:对于含有多个视频轨的流,您可以通过输入 PID 来指定需要使用的视频轨,PID 可以输入1到8191之间的正整数。
最大拉流数:超过数量限制后的拉流请求将被拒绝,最多支持4路。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拉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SRT Listen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SRT。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模式:选择 Listener 模式,您需要在接收侧使用 SRT Caller 模式,请求 Output。拉流地址展示在 流的列表页。
延迟设置:设置服务侧 Latency 参数,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同一个国家,建议设置为120ms;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国家,建议设置为200ms;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洲建议设置1000ms;具体可以根据分配的 IP 进行实际调整。
FEC:前向纠错功能;开启 SRT FEC 功能后,媒体传输的数据发送端会发送冗余数据包,这样当部分数据包丢失时,接收端将能通过冗余信息恢复原始数据。开启此功能后,还需要设置 FEC 矩阵的列数、行数、排列方式,以及自动重传请求 ARQ。
列数:FEC 矩阵的列数,即每行包含的数据包数量,请输入2到50之间的整数。
行数:FEC 矩阵的行数,即每列包含的数据包数量,请输入-50到50之间的整数,但是不能输入0。
排列方式:FEC 矩阵的排列方式,支持块对齐、阶梯式非块对齐。
ARQ:定义自动重传策略。始终启用,表示一旦检测到丢包,立即触发 ARQ 请求,与 FEC 功能并行。按需启用,表示仅在 FEC 无法修复丢包时,才触发 ARQ 请求。禁用,表示仅依赖 FEC 纠错,不会触发 ARQ 请求。
开启加密:如果开启了加密,您在接收侧也需要开启加密,并填写加密密钥以及密钥长度两个字段,否则将拉流失败。
加密密钥:您需要在此字段填写相关的 Key,用于加密。
密钥长度:您需要在此字段选择 Key 的长度。
最大拉流数:超过数量限制后的拉流请求将被拒绝,最多支持4路。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拉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SRT Call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SRT。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模式:选择 Caller 模式,此模式下,媒体传输将使用 SRT 协议 Call 您提供的接收地址,以此将流传送到您指定的地址。
目的地址:接收 SRT 推流的 IP 地址,此处也可以填写域名。
端口:接收 SRT 推流的端口。
流ID:流 ID 信息。
延迟设置:设置服务侧延迟参数,目的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同一个国家,建议设置为120ms;目的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国家建议设置200ms;目的地址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洲建议设置1000ms;具体可以根据分配的 IP 进行实际调整。
FEC:前向纠错功能;开启 SRT FEC 功能后,媒体传输的数据发送端会发送冗余数据包,这样当部分数据包丢失时,接收端将能通过冗余信息恢复原始数据。开启此功能后,还需要设置 FEC 矩阵的列数、行数、排列方式,以及自动重传请求 ARQ。
列数:FEC 矩阵的列数,即每行包含的数据包数量,请输入2到50之间的整数。
行数:FEC 矩阵的行数,即每列包含的数据包数量,请输入-50到50之间的整数,但是不能输入0。
排列方式:FEC 矩阵的排列方式,支持块对齐、阶梯式非块对齐。
ARQ:定义自动重传策略。始终启用,表示一旦检测到丢包,立即触发 ARQ 请求,与 FEC 功能并行。按需启用,表示仅在 FEC 无法修复丢包时,才触发 ARQ 请求。禁用,表示仅依赖 FEC 纠错,不会触发 ARQ 请求。
开启加密:如果接收侧开启了加密,则需要打开此开关,并填写密钥以及密钥长度两个字段,否则 Output 将推送失败。
加密密钥:您需要在此字段填写相关的 Key,用于加密。
密钥长度:您需要在此字段选择 Key 的长度,长度需要和接收侧设置的长度保持一致。

RTP
若选择此协议,Output 会将流推送到您指定的地址。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P。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目的地址:接收 RTP 推流的 IP 地址,此处也可以填写域名。
端口:接收 RTP 推流的端口。

RTSP_PULL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RTSP_PULL。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拉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RIST Listener
若选择此协议,则: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RIST。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配置方案:支持 Simple、Main。
模式:目前仅支持 Listener 模式。
缓冲区:缓冲区大小,单位为毫秒,支持50-5000ms。
最大拉流数:目前仅支持1。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拉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考:设置IP安全组。

添加多路类型的 Output
单击添加输出,输出类型选择多路。多路类型的 Output 节点不限制拉流数量,需要您自行对拉流方数量进行管控,并且当前仅支持 SRT Listener。
SRT Listener
输出名称:您可以填写一个简单的名称,方便您管理多个 Output 信息。
协议类型:SRT。
输出区域:Output 所在区域,在这里选择您将流传输到的区域。
输出可用区:Output 所在区域的可用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择。
模式:选择 Listener 模式,您需要在接收侧使用 SRT Caller 模式请求 Output,拉流地址展示在流的地址列表页。
延迟设置:设置服务侧延迟参数,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同一个国家,建议设置为120ms;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国家,建议设置为200ms;若拉流侧和媒体传输的区域在不同的洲,建议设置1000ms;具体可以根据分配的 IP 进行实际调整。
开启加密:如果开启了加密,您在接收侧也需要开启加密,并填写加密密钥以及密钥长度两个字段,否则将拉流失败。
加密密钥:您需要在此字段填写相关的 Key,用于加密。
密钥长度:您需要在此字段选择 Key 的长度。
安全组:选择已配置好的安全组,用于限制拉流使用的 IP,以此增强安全性。安全组的创建可以参见 设置 IP 安全组。

附录
Listener/Caller 模式说明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无论是数据发送侧或者是数据接收侧,都可能使用这两种模式。
Listener 模式
监听某个端口,等待对方(Caller)来发起请求。
推流端(数据发送侧)使用 Listener 模式:本地持有数据源;接收对端请求后,会将数据发送给对端,此时对端应该是 Caller 模式。
收流端(数据接收侧)使用 Listener 模式:本地没有数据,需要对端发送数据过来;接收对端请求后,需要对方将数据发送过来,此时对端应该是 Caller 模式。
Caller 模式
主动向对端(Listener) 发起请求。
推流端(数据发送侧)使用 Caller 模式:本地持有数据源;推流端主动发起请求后,会将数据发送给对端,此时对端应该是 Listener 模式。
收流端(数据接收侧)使用 Caller 模式:本地没有数据,需要从对端获取数据;收流端主动发起请求后,需要对方将数据发送过来,此时对端应该是 Listener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