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作者头像
企鹅号小编
发布2017-12-28 16:27:32
9940
发布2017-12-28 16:27: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企鹅号快讯企鹅号快讯

最近,百度一条新闻成为科技圈关注的焦点: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永久免费,AI免费战再升级。关于AI平台与开发者之间关系的争论尘嚣直上。

12月8日百度DuerOS宣布开始和高通骁龙的战略合作,双方将推出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语音和智能助手解决方案,进一步激化了媒体对平台与开发者关系的讨论。因为外界普遍认为,DuerOS与高通芯片的合作,将使DuerOS带来的AI语音交互方案成为晓龙的芯片级预装技术。换言之,AI语音能力将很快在手机等硬件中成为基础化、常态化的存在。

这个消息背后隐含的问题,是AI平台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打造开发者赋能计划。要知道,看似每一家大公司都在争夺开发者资源,但很多开发者实际上却是有苦自己知。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一个开发者,希望用语音唤醒和人脸识别技术改进老家某个工厂的效率。并且希望开发出的产品能推广到其他同类的工厂当中,那么我可能面临什么问题呢?

1.中文的训练数据和接口找不到;

2.主流机器学习平台社区开源的资源很单一,没办法满足具体行业的需要,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

3、从测试到部署,需要花费大量平台能力和接口使用费,在开发出的产品没有面世之前,成本可能就hold不住了。

这种看起来很热闹,但真弄起来很尴尬的情况,绝不只是个别AI开发者以及准开发者会遇到的。大量有着AI梦,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和创业者,很可能会先被这几大难关挡在了AI的大门之外。

这也折射出,今天看似热络的AI平台赋能开发者计划,其实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甚至包括如何看待平台-开发关系的基础定位问题。

投奔国际巨头,可能要用创造力做代价

有过机器学习经验的朋友,想必首先想到的会是TensorFlow、Python这些欧美主流机器学习框架的开发者计划,确实这些平台背后的欧美科技巨头也有针对开发者的各种能力输出,但如果你不只是纯粹的爱好而研发,而是希望以AI来开发产品乃至创业,那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有点多了。

尤其是中国AI开发者,如果在今天尝试利用分析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巨头的平台能力和开发者计划来完成创业,不仅要面临各种文化和市场认知上的隔膜,更可能遇到设想和实际资源不对等的问题。

由于战略和额生态上的保守性,欧美巨头开发的资源往往方向单一。比如谷歌的开源数据一般只针对它迫切希望解决的AI难点,并且全部根植于TensorFlow平台。而且平台提供给开发者的数据集一般是比较古老,接口也不灵活。据一些开发者反应,谷歌的开发者计划往往像是给TensorFlow做广告,这个也是蛮尴尬的一件事。

这种情况下,开发者的价值更像是在给巨头打工,而不能在广阔的AI世界里构建自己的小生态,开发独属创意。并且也很难兼顾平台优势,更好的提炼模型。

另一方面,欧美巨头的开发者赋能计划都比较简单,一般只提供数据资源共享、简单的工具包和视频教学,缺少资金、接口、测试环境、解决方案等层面的开放,这让很多开发者无所适从。而且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开放资源中也缺乏中文品类,也导致了中国开发者难以适应欧美大公司的赋能计划。

由于战略框架上的封闭,和文化市场语言层面的隔阂,中国开发者如果仅仅用谷歌等企业平台做研发那么还好。但如果想要打磨产品,完成创业,就会碰到各种限制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即使有幸占据了名额稀少的开发者资源,也需要牺牲创造力去妥协大公司战略,置中国国情和开发者的想象力于不顾。

种种磕绊下,中国开发者也许真的还不能那么快的国际化。但土生土长的AI平台就一定好受了吗?

选择国内企业,成本你能hold住吗?

不讨论过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开发者在使用国内所谓“算法”公司提供的平台支持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成本压力。

一些技术与算法导向的公司依靠向开发者收费来支撑自身业务。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些公司同时也在提出以资金、资源等方式赋能开发者,希望争夺开发者资源。那么赋能计划和商业模式之间就可能会产生某种尴尬。

真的希望开发者快速入场,在AI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让他们零成本进入,尤其是对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

因为从开发到测试,再到部署实验和解决方案的自我升级,这其中对平台的工具和接口使用度强度是极高的。可能有些费用看似很少,但在探索新技术和反复实验的要求下,却会成为开发者无法免去的巨大负担。

长期来看,AI平台卖技术同时搭生态,可能会成为一种双输局面。一方面开发者成本过高,对于AI产品商业化会产生门槛。尤其是要考虑消减测试和反复打磨产品带来的技术使用成本,就必须少测试,快速投放市场。最终可能导致产品功能体验的下降。这对于平台的长期生态其实无利好。

另一方面,在自带场景与商业属性的AI平台陆续成熟,尤其是BAT等巨头自带体系、资金进场后,坚持收费壁垒的平台也很难守住优势,客户群面临流失风险。

此消彼长之下,让开发者hold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场,也许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活力:今天AI产业群中最贵的资源

今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中关于AI的讨论很多。但如果总结其共性,或许可以归纳为一个“乌镇AI定理”:各家大佬都认同,AI的价值是在技术、数据和应用场景之间三者产生贯穿性。从连接中获得体验和商业回报。

而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必须在这三端同时加强,换言之,占据着技术高位的巨头,必须不断获得新的数据交互和场景拓展,才能强者恒强。

这就意味着,良性持久的开发生态是整个AI战略的中心。尤其AI是一个后端导向严重,充满创意和想象空间的技术类别,不同的开发者会从近似的环境与开发要素中得出天差地别的结果。

而AI进入消费空间,产生从技术到商业实体的进化,也依赖于开发者的创造力。

所以说,对AI开发者来说,免费才是硬道理。上文提到的百度,就已经在开发者实战营活动陆续打开了AI资源、平台能力免费这张牌。将语音和人脸识别开发中应用到的数据、接口以及系列解决方案都免费释放给开发者群落。

11月30日,在百度AI开发者实战营广州站中,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费开放,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多平台SDK,全方位支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此前,AI开发者实战营上海站中百度就曾宣布调整人脸接口收费策略。这套“组合拳”下来,基本意味着百度提供给AI开发者的技术支持全面趋于免费化。

而从加入“燎原计划”等百度开发计划的项目数量和趋势活跃度上来看,免费策略基本得到了认可。虽然短期收入会降低,但从聚集起的优质数据、垂直场景落地能力和生态循环性上看,这种战略已经被证明是值得的。

这或许是个信号。在今天,AI领域的各种优势都可以快速搞定,唯独平台中的开发活力,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短期内聚集,也不能造假的。平台下汇聚更多更好的开发者,会使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更强的交互活力,也许是巨头攻占未来的最佳选择。

百度选择在这个节点上不断推动AI开发资源免费化、全景化,或许是在战略上认识到了对AI时代真正重要的东西。看似今天失去了一些眼前利益,换取的可能是未来连接无数产业空间的结构化能力,以及创造活力这种近乎无价的资源。

大公司都想通过自己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领先优势,建造起一座属于未来的AI商业之城。但是造城者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能跟千百万建筑设计师收过路费。反而应该尽一切可能给他们给养,让他们发挥才能。

只有这样,AI这座城才有美感和温度,才能有畅想中的繁荣。

本文来自企鹅号 - 脑极体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来自企鹅号 - 脑极体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人脸识别
腾讯云神图·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基于腾讯优图强大的面部分析技术,提供包括人脸检测与分析、比对、搜索、验证、五官定位、活体检测等多种功能,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用的人脸识别服务。 可应用于在线娱乐、在线身份认证等多种应用场景,充分满足各行业客户的人脸属性识别及用户身份确认等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