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日本科技振兴理事:AI科学家应有红线意识

日本科技振兴理事:AI科学家应有红线意识

作者头像
企鹅号小编
发布2018-01-16 17:40:22
5280
发布2018-01-16 17:40:2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企鹅号快讯企鹅号快讯

【编者按】

2017年的脚步正在离我们远去。回望这一年,国际舞台风云变幻,新闻大事件层出不穷。过去一年里哪一件事最具全球重要性?哪一种技术、观念或是趋势深刻影响着世界?又有哪个人物改变着世界格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年终盘点——“国际2017”系列,邀请国际“大人物”谈一谈他们心中的2017年之“最”。

大竹晓(Satoru Ohtake) 资料图

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理事大竹晓(Satoru Ohtake)不久前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话题主要围绕2017年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和更新,以及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策略。

澎湃新闻:今年引发全球关注的一则科技新闻是,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会议,授予了“类人机器人”索菲亚国籍,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承认公民身份的机器人。作为科学家及日本科技政策的制定者,你怎么看AI技术在这一年的发展?对这种技术进行战略性使用,从科学家的角度,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一条“红线”?

大竹晓:尽管最近围绕AI做了些演讲,(但)我是科学政策人士,而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我们有一个科学部门,科学家们(在里面)追求的首先是重要性。举个例子,我的专业背景是基本粒子物理学,但这个学科几乎对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没什么(直接)影响。

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对社会而言非常具有革新力(transformative),影响非常大。所以,对这个领域的科学家而言,就需要思考,充满想象力地思考,这种技术的影响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影响。譬如技术的(军民)两用性问题,科学家们应该有这种意识。

科学家们应该让人工智能用于创造和平,而不是制造战争和冲突,而是提升透明度和平等性。这是我想给人工智能技术划的一条“红线”,比较抽象。对此,科学家重任在肩,这些两用性如何和他们所在的社会发生关联,是破坏性,还是有益性,科学家责无旁贷。

澎湃新闻:但对于人工智能,大家甚至连如何界定都还存在分歧。面对有限的资源投入,你作为科技政策人士如何保持平衡?

大竹晓:这个问题也不限于人工智能领域。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首先是对某些有潜力的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广泛投入,但不要投入数额太大,在这些领域还不明确的时候,投入太多并不明智。不过,很多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的,如果(初期投入)产生了些积极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战略性投资。

澎湃新闻:有报道称,科学家们对于日本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资减少很担忧,你怎么看?

大竹晓:不是这样的。日本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并没有减少,还是保持了平稳的量。但是,从科学家的观点来看,他们(对经费)的欲望是巨大而“狂野的”。所以保持了基本的稳步态势,可能让他们感到了失望。但考虑到政府预算的吃紧这个背景,要保持投入经费的稳步已经不易。还有一点是,在日本,80%的研究经费都来自私营机构,但这些私营机构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热情,他们的投资都是与自己的生意有关。

我们的担忧不是预算的减少,而是基础科学研究的质量在下滑,高质量研究报告的数量在减少。这个问题可能还不是预算减少造成的,而是有着更复杂的系统问题。

【人物背景】

自2013年起,大竹晓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中主要负责国际事务、科技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科学传播项目以及作为副主席对该机构进行总体管理。于2015年结束高级执行主任的任期后,他继续担任理事,进行该机构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国际战略。2016年,他被任命为日本内阁智囊机构——经济和社会研究院(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执行理事,并于2017年重新出任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国际事务理事。目前,他还是东京大学访问教授。1984年从东京大学获得高能物理硕士学位后,大竹晓便进入日本政府的科技部工作,之后主要参与该部门的政策规划和科研管理工作,并代表日本在多个国际机构任职。

本文来自企鹅号 - 澎湃新闻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来自企鹅号 - 澎湃新闻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