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钱塘号】人类未来如何适应人机共生的世界?

【钱塘号】人类未来如何适应人机共生的世界?

作者头像
钱塘数据
发布2018-03-05 11:20:35
7680
发布2018-03-05 11:20: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钱塘大数据钱塘大数据

美国人民花了上百年的时间用自由主义(liberalism)信仰搭建出来的信念体系被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击溃到土崩瓦解。我们知道,所谓的自由主义就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具有完整、独立的自由意志之上的。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己内心的召唤而独立完成选择和行动。

但是,由这些自由意志所构建出来的科学研究却无情地指出,人类既没有所谓自由的意志,也从来不拥有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验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读取脑电的模式提前预测人类的自由意志选择,这种提前量可以达到几秒的时间。另外有关裂脑人的实验则认为,每个人的心智中实际上都有两个独立的自我,一个负责体验,一个负责解读。而我们能够给出来的解读其实根本不是真实的体验,在很多时候都是“解读自我(Narrating self)”的虚构。

正当人类信仰大面积崩塌的同时,人们看到了另一种力量的崛起,这就是机器。人工智能近年的突飞猛进不断地敲打着人类的神经,全面超越人类将指日可待。既然同样是算法,AI和人类没有本质区别,而AI会比人类更高效的计算,于是,机器替代人类将不可避免。最终,人类的大部分将会被机器圈养,而只要少数的“精英阶层”将会通过生物工程和人-机结合技术而进化成神人(Homo deus)。

然而,神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人工智能究竟会发展到何方?该如何看待《未来简史》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事实上,人类440万年的发展历程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早在旧石器时代,大量的人具备一种感天应地的能力,他们可以与天地相沟通,甚至具备一些超凡脱俗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人就是一种神一样的存在。例如,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就描述了“采集者”们的非凡能力:“……他们(采集者)做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他们还形塑了我们现在的世界,程度之大,出乎许多人意料。”

而在中国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更是有对于“上古之人”的神奇描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及“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远古时期的人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低级和野蛮。不同文明都有着“失落的文明”的说法,有可能这些采集者拥有非凡的能力,甚至可以达到神通的程度。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伴随着更加复杂的人类语言的诞生,人类开始衰退。他们一点点丧失了这种超凡的与天地沟通的能力。一方面语言使得人们的感官不再那么敏锐,另一方面,语言却能促成大规模的人类合作。特别是,当语言不仅仅能够描述真实存在的事物,而且还能够虚构想象中的存在(例如神、上帝等)的时候,人类开始通过宗教信仰完成超大规模的协作。一方面,复杂的语言开始刺激大脑的生长,新皮层被逐渐加厚、放大;大脑的发育进一步促进了语言复杂性的增强。于是,人类开始用语言思考“思考”本身,这便使得人类诞生了自我意识。

二分心智理论指出,神的产生来源于两个自我的交谈,而当语言开始思考“思考”本身的时候,神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最近热传的美剧《西部世界》恰恰表现了这样一种二分心智的理论。

进一步,人类开始对语言进行精炼和提取,于是产生了数学。所谓的数学,实际上是一种更加精炼准确的人类语言。数学的发展伴随着科学的诞生与深化。而到了20世纪初期,数学开始做人类语言同样的事情:用数学语言思考“数学”本身,这于是就促成了人工智能的基础——计算科学的诞生。而随着计算科学的进步,人们终于造出了会思考的机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对人类 工作的替代,更促使了人类想尽一切办法与机器相连甚至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追赶上机器进化的步伐。最终的局面将会是人类与机器深度融合,通过脑电就可以和机器,和人类进行交流。于是,语言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种窄带宽的交流方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当奇点临近的时候,人类将与机器融合,人类的语言将消失。而语言消失也就必然伴随着意识的消失。于是,那个被囚禁在脑壳中的人类自我就会顺着脑机接口和庞大的网络而弥散在整个世界之中。这个时候,人已经不再是人,而成为了真正的神……

但《未来简史》所宣称的未来世界真的是太过黑暗。一方面,作为算法,机器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奋,所以必将替代人类;另一方面,人类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只能戴着个VR眼镜,成天吸食精神鸦片;即使唯一幸存的那2%的人得以有机会进化成超级物种:半人半神的怪物——神人,但是按照作者的意思来说,这些神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整个升级过程可能也是违背“人”性的——所有的替换(将人类的部件替换为机器,进化成神人)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的自由意志来进行,而是根据机器的旨意。也就是说,基本上超级物种神人也是机器的傀儡。由此可见,人类的命运只能是:收拾收拾去世吧~

但是,面对机器的强势崛起,人类至于这么惨吗?笔者以为,尤瓦尔.赫拉利说的过于骇人听闻了,甚至有哗众取宠之嫌。一方面,赫拉利只有将全人类的命运贬低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才能够迎合美国民众——特别是庞大的中产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毕竟赫拉利只是一个文科生,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而不是一个一流的科学家。这就导致了他在分析数据教以及神人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

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顺着尤瓦尔.赫拉利的思路走下去,看看人类的底线可以输到哪里。根据赫拉利的观点,智能压根就和意识是两码事儿,拥有智能的机器可以并且不必要具有自我意识。换句话说也就是,意识也许会成为机器很难甚至最终无法替代的人类能力。那么,意识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也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所以,意识的一个特征是,我知道我知道,并且包括了我应该知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件事情本身,以至于无穷的循环。

一般的机器智能真的没必要做到这一点,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AlphaGo在下围棋的时候时时刻刻惦记着:“我这是正在跟李世石下围棋呢啊……”,“我知道我刚刚走了这样一步棋”,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它该有多么的崩溃!但是我们人类却是能够做到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知道我刚才走了一步臭棋”。而且,通常情况下,意识的确会妨碍棋手下棋的发挥。如果你下棋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琢磨“我这是在下棋呢啊”,那么你一定不会沉浸在下棋过程之中。顺带指出一下,笔者以为评判一个聊天程序是否是真人,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对TA的历史问答进行提问,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清楚地知晓他的上几步说的是什么话,而对话机器人通常很难做到,除非我们特意给它编写程序。

那么,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人类拥有了意识以后又能有什么用呢?难道可以阻碍人类被机器替代掉的历史命运吗?没错,人类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产生注意力,而这种人类独有的注意力才是人类所必须要的,并且机器很难替换掉的。正如高德哈勃(Goldhabor,被誉为注意力经济之父)所说,我们每个人自打一出生就开始需要别人的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哭泣,那是在向爸爸妈妈诉求注意力,而且越多越好。

那么,这里面的关注能不能被替换成机器呢?你只需要面对一台摄像机聊天你就能够体会到,这种来自别人的关注不能简单地被机器替代。因为关注本身意味着是一种意义层面的沟通。尽管机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伪造出虚假的注意力,就像新闻联播中的主持人会随时死盯住镜头以创造出他正在注意每一位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假象,但是我们终将对这种虚假注意力不当回事。更高级的注意并不局限在用眼睛看,而体现为各种方式的互动。所以,只要机器无法完全伪装成真的人类,那么人就总可以根据互动慢慢识别它是假的人类,那么机器对人的注意力就会相应地贬值。所以,在这一点上,人类需要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无法最终被机器取代。人和人彼此的关注会形成一个独有的人类世界的意义之网,机器很难入侵进来。

按照《未来简史》中的说法,大量的人类将会被机器所取代,从而靠VR游戏或者药品存活。作者暗含了这样的生活已经猪狗不如,暗含了人类的堕落。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人类将全面进入休闲娱乐的社会,意味着人类的解放。

事实上,让我们观察一下人类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娱乐和休闲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一方面当然是拜机器所赐,它把大量的人类工作抢走了,我们不得不休闲;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物质生活越来越不成问题了,人类才休闲,所以我们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每周6天改成了每周5天,而且还有很多长假以及带薪休假。

将这种大的趋势进一步外推,我们将得出结论,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会常年处于休假过程中。你可能会有疑问了,这些人的经济来源是什么?谁来养着他们呢?答案是,他们的休闲娱乐本身就可以养活他们自己。我们习惯了将娱乐和工作进行二分化处理,但其实,这两者都需要付出注意力。

在未来世界,人们只需要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就可以将枯燥的工作转化为好玩的游戏,因此,原则上讲,休闲与工作并不必须是彼此对立的。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些人真的没有了经济收入,但是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付出注意力给那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神人们,从而换取一定的报酬。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本身尚很难被机器所取代,因此即使对于高层的神人们来说,他们仍然有被别的人类所关注的需求,因此,他们愿意支付巨款来购买注意力。故而,为注意力付费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主流形式。

从另一方面讲,其实机器替代人类可能并不是坏事。因为至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替代大多集中在物质世界。但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是一片更大的战场。人类需要越来越多、越来越奇特的体验来填补我们相对匮乏的精神世界,因为我们的意识需要贪婪地消耗各种各样的内容。在这一方面,机器能够产生的内容还是太过局限,因此,这部分的生产也需要大量人的参与。从理论上说,人类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物质世界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精神世界所栖息的空间是一个双曲空间,而外在物质世界则是欧氏空间,双曲空间相比较欧氏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指数增长的。因此,当我们从一个概念点进行切入,我们便会得到指数级庞大的概念群。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超级IP可以得以兴起的重要原因——我们已经从真实世界搬迁到了精神世界,而将真实世界留给了人工智能。

总结来看,我的观点是更可能的未来世界将会是人机共生的世界,人离不开机器,机器也同样离不开人。为什么机器离不开人类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自我意识会创造出一种独属于人类的意义之网,机器要成就真正的伟大,就必须进入人类编织的这个意义之网之中。

所以,一切的好坏善恶的评价基础仍然掌控在人类手中。那么,你也许会问,难道说机器不能产生它自己的意义之网吗?当然,这是很有可能的,《未来简史》之中就举出了一些例子,就比如风头公司Deep Knowledge Venture正在编织机器的意义之网。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使这样的机器意义之网出现了,它仍然与我们人类无关。

这就像是在说,其实我们整个银河系就是一个超级生物体,星球就是它的细胞,我们的一切活动都不过在帮助银河系的进化,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银河系的意义,这个道理是类似的。其实,我们用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语言对外在世界进行任何的定义与描述的时候就已经暗含了一个前提,这就是用我们的意义之网来去做出判断,我们无法完全跳出人类语言和意识的范畴来讨论抽象的机器的意义之网,这就像一个人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吸引力一样。

本文整理自

集智Club,雷锋网,机器人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2-0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钱塘大数据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话机器人
对话机器人(Conversation Robot,ICR),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面向企业场景的 AI 服务,可应用于智能客服、服务咨询、业务办理等场景。本产品旨在帮助企业快速构建,满足自身业务诉求的对话机器人,从而减少企业人力成本或解决服务不及时问题。用户可通过对话机器人用户端引擎,实现高准确率的对话服务。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