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简述ERP提前期的运算逻辑

简述ERP提前期的运算逻辑

作者头像
SAP最佳业务实践
发布2018-03-26 17:49:18
1.8K0
发布2018-03-26 17:49:18
举报

在ERP系统内,提前期也是MRP(物料需求计划)需求时间计算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

  提前期(lead time),是一个从作业开始到作业结束所需要的阶段性时间的概念,它是设计生产装配件工艺路线和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在ERP系统内,提前期也是MRP(物料需求计划)需求时间计算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

  如果仅仅以产品在生产或采购中所需的时间段来说明提前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如果要以产品在生产中,如装配、零部件、材料等不同状态期间所需的时间来体现它,则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多个零部件组装成的产品,其各个零部件的制造、装配以及其材料的采购都有一定的提前期。所以,整个产品的提前期并非是零部件提前期的简单加总,而是与产品构成、组装制造顺序、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的,复杂和令人费解的逻辑运算。

  为了能够更直观的体现提前期的概念和运算逻辑,笔者从提前期的分类和使用点出发,对不同提前期的运算逻辑作以较为细致的介绍。

  提前期的类型划分

  从本质上来说,提前期是对生产作业和管理作业的量化管理形式。基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提前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从生产过程的划分标准来看,提前期可以分为产品设计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生产加工提前期、装配提前期、试验和测试提前期以及发货运输提前期等类型。

  ·产品设计提前期:是指从接受订单开始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准备提前期:是指从生产计划开始到生产准备工作完成(可以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

  ·采购提前期:是指从下达采购订单到所采购的物料入库的全部时间。

  ·生产加工提前期:是指从生产加工投入开始至生产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装配提前期:是指从装配投入开始至装配完工的全部时间。

  ·试验和测试提前期:是指产品装配完成之后进行试验、测试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发货运输提前期:是指产品测试之后开始包装、出库、装箱和运输,直到客户接收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2)从生产使用目的划分标准来看,提前期又可分为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预加工提前期、加工提前期、固定提前期、总提前期、累计制造提前期、累计总提前期、提前期批量等类型。

  ·固定提前期:是用来直接定义制造装配件完成装配所需要的时间。

  ·可变提前期:是用来输入追加生产一个单位装配件所要求的时间。

  ·预加工提前期:是用来反映采购业务人员,从下达采购订单到发送订单到供应商所需要的内部工作时间。

  ·加工提前期:对于制造装配件,加工天数等于制造提前期。对于采购物料,是指把采购定单下达给供应商,到收到供应商提供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后加工提前期:是用来反映供应商到货到检验入库需要的时间。

  ·总提前期:对于制造装配件,根据装配完成时间来计算开始装配的生产时间。即以“可变提前期”乘以装配总量,再加上该制造装配件的固定提前期。

  ·累计制造提前期:也就是制造提前期,是按制造装配件BOM逐层生产装配,到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

  ·累计总提前期:也就是累计采购和装配总共所需的提前期,是从订购全部原材料,并按制造装配件BOM逐层生产装配,到最终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

  提前期的运算基础

  对于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预加工提前期\后加工提前期而言,它们都是属于定值,都是根据实际业务所需的标准时间来制定。而加工提前期\总提前期\累计制造提前期\累计总提前期则是根据对应运算逻辑计算得出。

  装配件的加工提前期计算,即装配件的制造提前期=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定货量。如果装配件存在工艺路线(Routing),那么对于装配件的加工提前期计算,就需要结合该装配件的工艺路线(Routing)而计算。

  在计算时,我们需要了解在装配件工艺路线中,每道工序的都存在提前期百分比和偏置天数:

  (1)提前期百分比决定每道工序在装配件的提前期所占有的时间比率,是计算累计、总提前期时所使用,并且在运行计划时,系统以此计算组件的需求制造/采购起始日。例如,如果装配件的制造提前期为两天,而该装配件存在两道生产工序,它们的生产速率时间相同(均为1天),则第一道工序的提前期百分比是0,第二道工序的提前期百分比是50%。

  (2)偏置天数则决定每道工序的资源使用所占有的比率。例如,上述实例中第两道工序分配了两种不同的资源,并且每种资源需要四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则第一种资源的偏置数值为50%,第二种资源的偏置数值为75%。

  (3)偏置天数=工序提前期百分比*物料制造提前期。

  (4)计算装配件的提前期百分比,和计算装配件的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在计算上有一些区别:在某道工序的时间换算上为天数时,取整后剩余的时间如果恰好为半天4Hr (工作日历为8Hr/Ddy)。提前期百分比使用的加工提前期按5/24计算,而固定\可变提前期的加工提前期按4/24计算。

  提前期的运算逻辑

  结合装配件的工艺路线(Routing),我们来看一下装配件的相关提前期是如何进行逻辑运算的。例如:某装配件A标准批量为200,如果它的Routing

  那么,根据各工序的提前期以及装配件A的固定提前期和可变提前期将为:

  (1)提前期% =偏置天数/加工提前期= (3 +1/24) / (315+6 /24)= 0.96 %

  (2)提前期% =偏置天数/加工提前期= (65 +6/24) / (315+6 /24)= 20.70 %

  (3)固定提前期= 3 +1/24≈3.041667

  (4)可变提前期= (加工提前期–固定提前期) /提前期批量= [ (315+6 /24)- (3 +1/24) ] / 200≈1.561041

  在装配件按BOM逐层生产装配后,我们需要计算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也就是装配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例如:

  (1)假定物料X由A、B、C、D四个组件组成;

  (2)组件A、B、C、D分别用于工序G01,G02,G03,G04;

  (3)物料X(提前期批量)的制造(加工)提前期为10;

  (4) A、B、C、D各组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提前期百分比

  (5)因为组件A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为10天,也就是在加工物料X前,必须提前10天将A完工入库以供X的需求。

  而组件B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为15,但因为在X的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领用A,并且X对A的加工时间为2天,也就是说,B单独加工时间为13天[其中有两天B与X可以同时处理,而X的制造提前期已经计算在内(即物料的制造提前期)]。

  同样,对于组件C单独加工的时间为16天,其中有4天C的加工可以与X同步。

  所以物料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的计算,需要使用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

  (6)组件A,B,C,D的加工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在计算累计制造提前期时,将取该类组件中最大的提前天数。最终得到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即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 X的制造提前期+ MAX [组件A,B,C或D(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 = 10+16 = 26。

  在计算完装配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后,在将采购所需的提前期与其进行累计。从而产生整个装配件的累计总提前期,即:累计总提前期=物料的总提前期+MAX [各组件(累计总提前期-偏置天数)]。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4-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SAP最佳业务实践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