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伯克利教授说人机共存才是未来;李飞飞说简直再同意不过

伯克利教授说人机共存才是未来;李飞飞说简直再同意不过

作者头像
量子位
发布2018-03-29 16:32:51
6710
发布2018-03-29 16:32:5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子位量子位
陈桦 编译自 WSJ 作者 Ken Goldberg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今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教授、“人类与机器人行动”主任Ken Goldberg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The Robot-Human Alliance》。

他从上个月棋手在乌镇与AlphaGo合作对局谈起,提出了思考未来AI时代的另一种方式:“机器取代人类”被过分夸大,人类的反馈循环是人工智能系统优化的关键,多样化的人类与机器配合,共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方向。

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在Twitter上转发文章,称“再同意不过”,MIT机器人学教授Rodney Brooks等人也纷纷发推表示赞同。

Ken Goldberg

以下内容来自Goldberg的文章,量子位编译:

人类再次被机器打败。上月,世界排名最高的围棋选手输给了谷歌的人工智能软件AlphaGo。考虑到围棋的复杂程度,这标志着机器学习取得了又一个重要成就。

然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某些世界顶尖的围棋选手已开始与AlphaGo合作,进行人机组队比赛。通过研究AlphaGo之前的新策略,选手们有了新思路。他们表示,与人工智能软件的合作给他们更强的信心。

这反映了思考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另一种方式。

大部分计算机科学家都认为,关于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工作的预测被过分夸大。与其担心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奇点”,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多样性”(Multipilicity):多样化的人类和机器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多样性并非科幻小说。机器学习、群体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已经深入美国人的日常:搜索文档、过滤垃圾邮件、语言翻译、查找新闻和电影、地图导航,以及管理照片和视频。

可以来看看谷歌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基于一组算法,这些算法的输入来自大量人类用户,用户的每次点击和跳过链接都会带来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垃圾邮件过滤器也是如此。每当有人将电子邮件标记为垃圾邮件,或是修改过滤器设置时,人工智能就会对系统进行微调,以确定怎样做才更加合适。

多样性帮助亚马逊推荐图书,帮Netflix推荐电影,以及为Facebook管理消息流中的内容。

数以百万计的的用户通过点击来表现自己的偏好,而这些数据被用于建立和维护统计模型,预测用户的需求。这里的关键是对用户和产品进行分组,而算法可以根据相似人群具有相似偏好的特点来做出推荐。持续的人际交互可以确保,随着新元素的引入和用户品味的变化,系统可以不断发展。

尽管科学家仍然不太理解多样性,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多样性带来的优势。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被称作“整体学习”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一组专门的算法协同工作,产生单一结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eo Breiman和Adele Cutler共同开发了名为“随机森林”的技术。他们证明,对于存在噪声数据的复杂问题,一组“决策树”的表现要胜过单一树,只要这样的树足够多。

基于同样的原因,几个世纪之前,人群多样性带来的帮助和挑战就已经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得到认可。对群体问题的实验表明,参与人群的多样性比他们的智商更重要。或许,机器学习最有趣的领域是深度学习。在这种技术中,利用人工打上标签的语音或图像数据进行训练,数百万个参数将得到不断调整。

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许多技术进步都可以用多样性的方式来描述。通过整合不同人群司机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做出反应,进而训练多个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并将其运行在分布式硬件上。

系统必须根据道路、天气和交通状况的变化,以及用户期望的变化来持续做出改变和微调。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持续的反馈循环,而核心是人类。

配合人工智能的集体智慧带来了当前正在使用的最复杂、最高效的系统。如果人类停止提供输入,那么这些系统很快就会过时,甚至恶化。尽管我们在人类因素和人机界面领域已有多年经验,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将多样化的人群和多样化的机器组合在一起。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机器何时能超过人类智能,而是人类如何以新方式与机器合作。

多样性的关键是合作,而不是对抗。这类技术不会影响全世界的人类劳动者,而是赋予他们更多力量。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6-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子位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陈桦 编译自 WSJ 作者 Ken Goldberg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 △ Ken Goldberg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