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基因脑影像文章解读:个体应对死亡威胁的文化-基因协同机制

基因脑影像文章解读:个体应对死亡威胁的文化-基因协同机制

作者头像
用户1279583
发布2018-04-08 15:50:55
6900
发布2018-04-08 15:50:5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思影科技
2017年9月17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罗思阳副研究员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在线发表了题为“5-HTTLPR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dependence and brainresponses to mortality threats”的论文,报道了关于个体应对死亡威胁中的文化-基因协同机制。该论文由中山大学罗思阳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大学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共同完成。

每个健康的成年人都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都知道总有一天自己将会死亡。这种终将死亡的现实所带来的焦虑广泛地影响人类的行为、认知和情绪。以往研究发现,人类发展了两套应对死亡焦虑的系统,文化价值观和自尊。但这样的应对机制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同等有效的。我们假设,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对死亡威胁的应对作用依赖于个体的生理基础——基因。

研究者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死亡威胁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现的死亡威胁效应强度有所差异,而同时该地区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S等位基因携带者比例也存在相仿的差异。因此提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在应对死亡威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研究者在大样本范围内测量了个体的5-HTTLPR基因类型,并招募了24名S/S和24名L/L等位基因携带者参与实验。首先测量了被试的互依文化价值观、死亡焦虑和非死亡焦虑(神经质)特质。结果发现,在L/L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互依文化价值观可以帮助缓解死亡焦虑,但在S/S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互依文化价值观不能缓解死亡相关焦虑,还能预测更高的非死亡焦虑。

图1. 5-HTTLPR两种基因型个体中互依文化价值取向与死亡相关/无关焦虑的联系

研究者进一步使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S/S和L/L等位基因携带者在加工死亡相关内容时的大脑活动。研究发现双侧壳核、双侧丘脑以及前扣带回在加工死亡信息时的活动受到个体的5-HTTLPR基因类型和互依文化价值观的交互影响。L/L等位基因个体互依文化价值取向更强,则面对死亡信息时这些大脑区域活动更弱,提示互依文化价值观起到缓解死亡焦虑的作用。但在S/S等位基因携带者中则呈现相反的模式。

图2. 5-HTTLPR两种基因型个体中互依文化价值取向与死亡相关大脑活动的联系

研究者还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死亡相关的文化-基因交互作用是有别于普通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中的文化-基因交互作用主要体现于前扣带回和两侧前脑岛区域。同时,也有别于自尊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自尊与5-HTTLPR交互影响加工死亡信息过程中的腹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回活动。

图3. 负性情绪中的互依文化价值观与5-HTTLPR交互作用

图4. 加工死亡相关信息中的自尊与5-HTTLPR交互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从行为和神经层面共同证明了5-HTTLPR调节文化价值观对死亡焦虑的缓冲作用。提示未来研究在探索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认知过程时,需要考虑个体的生理基础所带来的个体差异发挥的作用。

论文链接:Luo, S., Yu,D., Han, S. (2017). 5-HTTLPR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dependenceand brain responses to mortality threats. Human Brain Mapping. In pres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3819/full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0-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思影科技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