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工业机器人换人计划正在进行中……

工业机器人换人计划正在进行中……

作者头像
机器人网
发布2018-04-20 14:43:03
5950
发布2018-04-20 14:43:0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人网机器人网

我们人类总是面临着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涌来的各式问题:工业革命之后的流水线作业让工人变成被束缚在自己狭小工位上的机器人,而人工智能时代,当真正的机器人来了,我们的工作却又受到或将失去的威胁——谁让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架轰鸣的机器呢?

曾经的工厂流水线需要大量的工人

好了,还是让我们乐观点,至少在我们的工作被工业机器人替代之前,并且,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工作将会是如何被替代的。

亚马逊货仓里,橘色机器人正在静悄悄地干活儿

在很多人看来,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是个过于注重高效而近乎严苛的偏执狂,他会很看重自己所做之事是否具有颠覆性意义,比如他所推进的亚马逊物流系统改革。

前段时间,亚马逊的全自动货仓被美国当地一档电视节目曝光。在那段时长几分钟的视频中,我们看到数十个树墩大小的橘色机器人正在高效率且有条不紊地工作,整个库房静悄悄的,没有了以前那种打包机、标签机,以及员工偶尔聊天的声音。那些橘色机器人稳稳当当地“走到”装满货物的货架前,然后“钻进”货架底部,将它“搬到”指定的地方。而当两个机器人“相逢”时,其中一个还会自动停下来让另一个先过。

这就是亚马逊在2012年以7.75亿美元收购的仓库机器人创业公司Kiva,那我们那称这些机器人叫Kiva吧。

形似树墩的Kiva机器人

长76厘米、宽64厘米、高41厘米,Kiva的“块头”显得有点呆笨(其实它非常灵活),且一点也不像人(不像人却是机器人),这都是为了移动货架的快捷高效。为什么要移动货架?这是物流效率系统的一部分,就是说将顾客网购的货物储存在仓库特定的货架上,需要时就移交到特定区域,然后来实现货物挑选和配送,而移动货架的正确率能保证整体配送的高效率。比如,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面积为25500平方米的运营中心里,有200台机器人帮助工人每天处理10000至20000个订单商品,且工作准确率高达99.99%。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准确率,都是单纯的人工无法做到的。

据了解,目前亚马逊供拥有约15000台Kiva机器人,部署在美国各个库房,每个库房根据需求拥有10至50台的数量。这就能保证即使在如圣诞节这样的购物季,亚马逊也能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另外,亚马逊还准备尝试无人机送货系统。贝佐斯将英国作为无人机送货的试点国家,因为英国制定的无人机监管规则非常先进。不过,2015年可能还不能享受到无人机递送服务了,因为这项服务的时间表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飞在空中的亚马逊的无人机快递员

于是就自然有很多人担心这些机器人的使用可能会取代人类员工。亚马逊表示,机器人对目前的亚马逊来说还只是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人类员工从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机器人以后变得更加智能,则就有完全取代人类员工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在亚马逊工作,可能未来哪一天,你就真的失业了。

富士康的用工之困,以及机器人之困

富士康最近又陷入新一轮的难以名状的“疯狂”之中,因为它接到来自苹果公司的iPhone6S、6S Plus和6C的数量庞大的订单,而新iPhone预计9月中旬就要发布,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为此,作为组装新机主要基地的郑州富士康大幅增加了生产流水线,并计划紧急招纳10万名员工以备战生产。为了能招人,富士康还把先前设定的员工年龄限制一头一尾共放宽了10岁(原定23至40岁,已放宽到18至45岁)。

富士康的流水线女工

然而,工作条件差、工资偏低、劳动强度高、加班时间长等负面影响使富士康招工越来越难了。据媒体报道,求职者必须接受每天约3个小时的加班,每月薪资约3500元,而这3小时的加班量是和新iPhone生产量相匹配的。并且,富士康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和缺乏人情味也多为人所诟病。

富士康的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引进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其实早在2006年,郭台铭就提出了发展机器人的规划,07年还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到09年算是小有成果,15款名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开发完成,并在喷涂、转配、搬运等相对简单、易操作的工序上被率先使用。据称,富士康现在有大约5万个机器人投入生产,但员工数则高达120万。

富士康的“无人车间”

富士康也想用机器人来组装大批量生产的iPhone,但它无法满足iPhone对精准度的超高要求,因此就不得不继续使用人工组装,包括最新的iPhone 6S手机——富士康的机器人组装零件时误差在0.05毫米左右,而iPhone对误差的要求不能大于0.02毫米。这无疑给了富士康当头一棒。

郭台铭这几年在富士康机器人换人计划中显然是过于激进了:

2011年: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最终“三年造一百万台机器人”;

2014年: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希望在五至十年内利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2015年:在未来3年内达成7成人力由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取代。

按现在的情况看,富士康的多数工作仍需要依赖超过百万的员工来完成,尤其是对精准度要求高的工序。所以,富士康想要完成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则至少需要克服这两个问题:精准度不高,不能进行精细化工作;现有的机器人太大太笨重。除此之外还有机器人的成本问题,需要在人工成本和机器人成本之间做一个权衡。综合这些因素,富士康要实现完全自动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工业机器人也要有“穿针引线”真功夫

有些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的是如运输、装卸、大件组装这类工作,这相对简单一些,同样也越来越需要一些机器人能从事更精细化的工作,像iPhone的组装那样,因为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离不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之类的消费电子产品,并且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要把人类员工从这些精细化工序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解决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精准度的问题。

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用在精准度高的工序上

数十年来,工业机器人主要被用在汽车制造业上。2013年,宝马为旗下位于美国南加州的工厂安装了由丹麦一家名叫Universal Robots的公司设计生产的机器人。据媒体报道,这款机器人可以在工人手握车门组件的情况下,通过喷射胶水以帮助完成汽车车门的隔离和水封操作。而没有这些机器人,传统的手工操作将非常费力,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手腕职业伤。那么,它的安全性怎么样?比如说,工人距离机器人太近了?机器人就会发出警报,说你靠得太近,随后就会停止当前操作,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另外,2015年这款机器人又被应用到另一人体工程学繁重的任务上:向车底盘的孔内插入硬橡胶。以前人工操作时很容易导致大拇指受伤,为了保护手指,宝马公司开发了3D打印保护骨骼来支撑手指,而现在,机器人就能安全、简单地操作这项任务了。

还有能更精细化操作的机器人被逐渐应用于产品制造工序。今年年初,有一个叫Sawyer的“一只手”机器人被用来执行电路板测试和机器操作等任务,一个名为YuMi的机器人因为身上转配有大量的传感器,而可以将线准确无误地穿过缝衣针,并且YuMi的尺寸本身就比较小,因此,它就可以用来做一些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虽然面临着工人(尤其是产业工人)未来大量失业的风险,但是机器人仍将是工厂现代化进程的不变趋势。我从一位从事机器人应用研究的业内人士那里也了解到,只要是生产5000件批量的产品,以后都将会是以机器人工作为主。并且,现在我们不是早就看到珠三角等地的用工荒了吗?这样巨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或许能促进机器人行业的进步,那么,机器人全面走向工厂,大规模取代人类员工,或许为期不远了。

可是,我们人类,真的准备好了吗?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8-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人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