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创客谈:如何成功设计出儿童陪护类机器人

创客谈:如何成功设计出儿童陪护类机器人

作者头像
机器人网
发布2018-04-20 15:24:14
7780
发布2018-04-20 15:24:1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人网

在今年,很多创业团队涌进了机器人领域,扫地、陪护、人形,投资人的一句“2015年是机器人的元年”预示着产业的兴起。不过机器人不同于穿戴等智能设备,虽然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不少,但可不意味着机器人创业的门槛会很低。

云顶畅游此前曾发布过两款APP,51拉钩和51听听,针对的都是家庭领域。也许是软件上并无太多斩获,最近他们开始涉足硬件,推出了一款名为快乐童年的儿童陪护类机器人。虽然产品还未正式上市,但智能跟随、避障、语音交互、学习等功能一应俱全。

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软”而优则“硬”的现象不胜枚举,但云顶畅游显然并不符合说法,所以记者好奇的是他们选择推出硬件产品,是草率之举还是深思熟虑?以下是李际明与记者的对话:

关于创业

记者:说说为什么会想创业做机器人吧。

李际明:因为年龄大了,有一次与朋友聚会聊到一个话题,未来10年里面是沿着原来的路走下去还是要另做一番事业?最后我们几个人决定花5-10年的时间换一个领域尝试一下。创业开始我们的方向就是家庭领域,推广APP的时候发现相比于软件,硬件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家庭中去。机器人给人的感觉是拟人化的产品,能够与人真正的互动起来,而像玩具都是被动去玩的。

记者:机器人的门槛不低,你们之前有哪些积累?

李际明:我们总公司主营业务是无线射频,研发和生产过很多军工产品,在硬件上我们又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从传感器到硬件的驱动,包括底层的驱动,我们组建了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专门做FPGA和DSP的算法。也就是说,硬件到驱动再到软件我们都可以打通。

记者:很多情感陪护的机器人都被看做是伪需求。

李际明:首先,所有厂商都知道未来的大方向一定是机器人进入家庭,但究竟以怎么样的方式进入,什么样的需求才是强需求,这是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慢慢摸索。

其次,从我个人的角度看,通过一项先进的技术畅想未来的时候,一定是有一群人在这个领域坚持不懈的做。尽管还有差距,但现在就是将设想慢慢落实的过程。

回到问题本身,是不是强需求我觉得完全是机器人本身能不能像伙伴一样。所以对于快乐童年来说,我们在对人的感知上做了很多努力,主动陪伴、跟随才是产品的重点。

关于硬件和交互

记者:机器人的螺丝孔很明显,有人说你们的产品外观太像玩具么?

李际明:产品现在还是样机阶段,正式上市的时候可以把螺丝孔堵上,但是目前我们正在犹豫这个问题。堵上后如果有问题,拆装就很麻烦。产品的设计我们找了洛可可,他们做了很多调研,并且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很喜欢我们的设计,之所以有男女两款,也是因为家长的反馈。

记者:怕影响拆装这其实是设计有问题。

李际明:我们产品针对的用户是学龄前的孩子,所以材料选择的是ABS+PC,杜绝一切喷漆。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不仅是材质安全,紧固性也有一定要求,方便拆卸的摔多了就会松散甚至损坏。

记者:你一直提到感知能力,机器人采用的方式就是集成多种传感器,你们有什么不同?

李际明:我们确实用了很多传感器,但不只是将传感器都集成到一个产品这么简单。想做一款像伙伴一样的机器人,我们认为感知系统一定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比如主动陪伴,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距离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避障传感器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共同处理的问题。由于机器人本身是可以动的,传感器相比于静止状态,运动时对于复杂环境人和物的感应也有很多困难,底层算发也要做相应调整,这在研发上是个挑战。现在快乐童年可以做到毫秒级反应,在跟随和避障上可以保证不撞上。

记者:给孩子设计的陪护机器人交互上一直是个问题,你们怎么做?

李际明:快乐童年的交互模式是语音和触觉,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和软件系统。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语音交流很容易勾起他们的兴趣,而触觉是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对于陌生事物总是习惯东拍拍西拍拍。我们也加入了语音唤醒和触摸唤醒,不过我们也在纠结如何改进才能让机器人既能跟随孩子,又不打扰孩子。

记者:针对的用户是学龄前儿童,怎么解决小孩子发音不清晰的问题?

李际明:首先语音技术来自科大讯飞,对于基础环境解决的比较好,2-3米以内没什么问题,降噪处理的也比较好。其次孩子在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更多的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说一句,机器人立马就能够识别出来。我们希望通过场景化的游戏过程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记者:机器人的续航怎么样?支持自动充电么?

李际明:产品配备了一块1500毫安的电池。我们测试了一下,充一次电大概需要3-4个小时,使用时间要根据运动情况,比较频繁的话大概3个多小时。只做语音等一些交互,一般可以达到7-8个小时。这一代的产品还不支持自动充电

记者:孩子总是四处跑,机器人能跟上么?

李际明:通过传感器检测,跟随状态可以与孩子保持50-60厘米的范围。在APP端我们设了三个档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快的速度约0.3米/秒,对于孩子正常的行动还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产品上你的遗憾是什么?

李际明:遗憾就是没能加入声源定位功能,这种交互其实很好,但因为是第一代产品,想法虽然很多,但想要一步到位还是有些困难。

关于产品周边

记者:机器人的教育内容来自哪里?

李际明:我们与一些出版社合作,比如浙江少儿。很多厂商都会选择与线上平台合作,但我们认为对于大人来说,内容来源可以是全网络,而对于孩子,内容一定要细心筛选。不过未来不排除跟一些线上优质的内容商合作。

记者:作为子公司,有对外引进融资么?

李际明:目前还没有融资,都是靠母公司支持做的。产品会上众筹,这其实是验证现在走的这条路,等到众筹结束后我们会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投资商。

记者:说说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的售价是多少?

李际明:众筹会定到1000以内,结束后的价格大概会在2000以内。

记者:会有人愿意花2000块买一个需求不明显的陪护机器人么?

李际明:初期应该主要是一些家庭状况比较好的用户。我们发现有很多1000多块的产品销量其实都很好,国人对于孩子的投入是非常多大的。

记者:很多家庭机器人也都是智能家居终端,你们为什么不做?

李际明:对于智能家居,其实我们也在纠结。团队更想做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像伙伴一样陪护孩子成长,并且还是学习的助手。

后记

情感陪护一直被看做是模棱两可的需求,一方面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老人,都有陪伴需求。另一方面主打情感陪护的机器人却有不能解决实际需求,买回家后常常是处于吃灰状态。

在交流过程中,自嘲为“老一代创业者”的李际明对于家庭机器人的很多问题做出了解释,记者也注意到他多次用了“纠结”一词。显然,做机器人他和他的团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产业的不明朗也让创业者走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人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