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AI 行业实践精选:Mobile 2.0——当移动碰上 AI

AI 行业实践精选:Mobile 2.0——当移动碰上 AI

作者头像
AI科技大本营
发布2018-04-26 11:00:17
7410
发布2018-04-26 11:00:17
举报

【AI100 导读】本文作者 Benedict Evans 是硅谷最顶尖风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合伙人,著名的科技和创业意见领袖,他的观点对于整个高科技产业很有影响力。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 Mobile2.0 的概念,预言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与碰撞,创业者不可不读。

Tim O'Reilly 于2004年召开了“Web2.0”的发布会,此时距 Netscape 的发布已过去整整十年。在会上,他提出让互联网的运行方式来一次更新换代(或者说,让互联网走向品牌化)。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变革的趋势,但是并没有真正地发生。回望过去,人们常说:“如果我们不管什么拨号连接,也不去更新那些过时的浏览器,我们假设有很多人上网并且习惯于老旧不堪的网络状况,那么,我们还能开发什么新的东西来呢?”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为重要。

不是所有人都有宽带,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台装载了最新浏览器的新电脑,但是目前已有足够多的人促使你去思考:如果不使用14.4k的调制解调器和基于表格的静态网页,怎样才能设计出全新的东西来呢?网上在线的人足够多,而且他们也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大量正在上网的人,足以让社会模型发挥作用。2005年,Flickr 被 Yahoo 收购时已有超过150万的用户,这在当时已经算很多的了。

今天,距离第一代 iPhone 发行已经过去10年了,我已经丢掉了早期的束缚和各种假设,新模式开始出现。2004年我们有“Web 2.0”,而现在呢?周围到处都是“Mobile 2.0”。Web 2.0 旨在让大部分人连接到宽带,并且用上新的浏览器,而在 mobile 2.0 时代,已经有10亿人拥有高端智能手机了。所以,到底有哪些假设被遗落了呢?如果你在2007年想到的不仅仅是触屏,而是无限电池和网络带宽(在发达地区,有近一半左右的智能手机连接上wifi, 后移动网络的速度比之前快10倍)、high-DPI 屏幕、比94年的 PC 快100倍的 CPU 和 GPU,以及一大堆高质量的图像传感器,那么你做的事会有什么不同?

利用界面来观察更新换代最为容易。虽然 Facebook 致力于移动设备“本地化”, 但其所有的功能都能在电脑上使用——也许只要一个 Tab 键就足够了。这是一种本地化的代码,但(或许)不是本地化的界面。与之相反,现在大部分有趣的 app 界面已经开始迎合智能手机,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功能。所以,各个软件纷纷将滑动(而不是滚动列表)作为主要的操作方式,触控屏幕就可以完成鼠标做不了的事;用 GPU 来增加图像的透明度和效果,远远超过2007年的任何一款电脑,更不要说手机了;这些软件还将图像传感器和触屏功能相结合作为主要输入方式,可以和键盘的功能相媲美。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你的用户体验将会非常棒。这样一来,电脑也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了——从不怎么使用移动设备逐渐变成了只使用移动设备。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图像传感器,正日益成为一种通用的输入方式和传感方式。正因如此,用专门的“照相机”拍“照片”就没有意义了:传感器捕捉到的画面和你35mm焦距的相机差不多。而且,用智能手机的相机可以拍照片或者发送照片,就像是把 email 打印出来——你在用新工具来适应旧的模式。鉴于此,某些简单的娱乐功能(例如 Snapchat 的镜头和故事功能)就没那么有趣了,几乎没有值得借鉴之处。因为它就是将传感器和屏幕相结合,组合出了一个单一且统一的输入方式,然后生成新的内容。同时,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识别方式的出现意味着,图片传感器输入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输入方式——比如,在翻译的过程中,单词输入开始使用图片识别功能,数学题的输入也是一样。接下来,负责将图片识别出来的,不是用户而是手机。将来,还会有很多东西会开启“照相”识别:电脑一直用于阅读文本,但从来没有识别过图片。

我们将从带有照相功能的电脑发展到有图片识别能力的电脑。

把照相机和触控结合在一起得到的功能,将集成像、视频和手势功能为一体——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但这还有另一方面的影响——社交 app 中的内容变得更像是视频,而非文本,但又与TV或者 YouTube 上的视频不同,这些视频是动态的,参与度更高。社交 app 中的视频是新的 HTML,或者新的 Flash ——新的文档格式可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自然而然地,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快的 CPU 和 GPU、快的网速和无限上网流量。当然,这些在浏览器里没有,大部分都在六大社交平台上——大多数人都在 Facebook 的新闻供应 app 里面浏览了信息,使其成为现在最流行的手机“浏览器”。

视频是新的HTML。

虽然已经说过“视频”是新的 HTML,但是实际上这些社交平台都在按照自己的第一需求搭建内容格式。对于 Snapchat 来说,当务之急是丰富性,所以其内容格式以视频为主(或者看上去像视频);对于 Google 来说,加载速度最重要,所以发布了 AMP;基于同样的需求,Facebook 发布了 Instant Articles。网络媒体只有使用这些平台的专属工具,才能够得到相应的便捷服务(AMP 可以让你更快地登录,而 Snapchat 会让你的内容更加丰富)。你把内容给他们,他们就会告知你怎么使用,同时还会提供用户,并且告知用户的类型(如果他们计算正确),告知你怎样可以赚钱(或者是能否赚钱)。

除此之外这也表明,手机能够带来体验上的改变是领先的服务公司目前集中使用的原因。当然了,集中使用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改变。有人会说这就反映出“空白”被填满了:就像10年之前一波公司利用社交搜索,填补了空缺,现在的移动设备也是如此,留下的空缺越来越少。或者你也可以将其看成是技术从绑定到解绑的过程:AOL 绑定了内容,网络解绑了 AOL;Google 绑定了网络,apps 解绑浏览器属性,但同时又把每个网址和单独的图标功能相绑定,并且现在这些平台形成了新的绑定。某一天又会从解绑回到绑定,周而复始。有人还说,Snapchat 并没有从 Facebook 中解绑“照片”功能,而是解绑了其趣味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当然了,绑定正是 app 商店要做的:他们决定你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不同程度地)怎么挣钱。例如,Facebook 的聊天机器人平台就是尝试想转移 Apple 和 Google 的潜在实力——如果你自己没有智能手机这个平台,又如何被利用呢?到目前为止,这种绑定在内容上面比在 “app”上更成功——社会分布模型和内容之间相互协作,保留 app 商城的合作方式(可能除中国之外)。

过去:你只能以本地化app的形式构建这个体验

现在:你只能在Snapchat中构建这个体验

你可以从围绕智能手机而衍生出来的一堆小巧设备上看到相关的绑定和利用问题。Snapchat Spectacles 或者 Amazon 的Echo(类似于 Apple 的 AirPods)好比大脑的不同部位,但他们不过就是拿出了智能手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然后再装进塑料壳里而已——他们解绑了一个智能手机的 app,然后将其转移到新的环境中。你不用到处搜寻,找手机去记录那个时刻,也不用问两杯面粉是多少公斤。但是你也不能决定用哪个 app 来分享视频,或者当你说“我需要更多的肥皂”时,你也不能决定 Alexa 会买什么牌子。对于聊天机器人而言,各平台之间存在着较量。但对我而言,Alexa 的语音功能并没有多少新奇的地方,与 Spectacles 有相似之处——既致力于解绑智能手机,又致力于为云技术创造出一个新的、独立的端点。

或许这些设备也在向我们展示“Mobile2.0”之后可能出现的实物。Web 2.0 之后出现的,并不是 Web 3.0,而是基础平台的转移。而 iphone 触发了这一转移过程,各种平台从电脑转到了移动设备上,成为新的技术中心。AirPods、Spectacles、watches 和 Alexa 也反映了或者预示着平台的转移。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设备让人们看到了机器学习技术的崛起,机器学习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技术;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设备也让人们看到了计算性能的优化过程和微型化过程。我们可以在 Apple 一些最新小型设备的增强现实眼镜(AR)中看到了很多硬件模块,AR 也似乎期待能够成为下一代的多点触控。与此同时,当电脑开始进行视觉和声音识别时,机器学习也必然将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部分。所以,移动设备的S型曲线图末端也可能正是新曲线的开始,也就是说,会有新的变革。

❉全球目前有50亿的人拥有手机,其中25亿人有智能手机(但有些流量有限或者充电困难),大约有10亿左右的人拥有高端智能手机。同时,还有6.5-7亿部iphone手机正在使用当中。

本文由 AI100 编译,转载需得到本公众号同意。


编译:AI100

原文链接:http://ben-evans.com/benedictevans/2017/1/30/mobile-20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2-1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科技大本营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