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12

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12

作者头像
谢伟
发布2018-06-06 11:09:39
4930
发布2018-06-06 11:09:3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GopherCoderGopherCoder

13.jpg

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

算是最近阅读博客和图书的一次总结

最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穿插着再次阅读《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和《学习之道》,同时重点关注了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接触了读书方法中的主题阅读,发现这些人写的书和行动风格都有着相通的地方。

自己也是理科生,同时内心深处有着那么一点读书写字的小火星刺激着,为了强调思考和输出,写下这次总结以及反思之前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重点描述包括两个方面:1阅读, 2提升技能

1

为什么会开始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这本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通过Kindle阅读结束了,比较凑巧的是《暗时间》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段阅读结束。当初并没有产生比较强的化学反应,大多数有点像阅后即焚,没有一点痕迹,对这种阅读方式,其实也没有产生很强的内心抵触,还是坚持着阅读通俗小说类型,偶尔会在社交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动向,这种动向的缘由大概是接触通俗小说中的故事,继而联系到自己,现在看来,那些动向充斥着愤青思维。2015年末,接触元知识,于是审视自己为什么感觉一直有话说不出的状态,一直以来这种状态的原因都被强迫性的归结为内向的性格。再次看来,性格确实是有点影响,但那都是次要的因素。

思考,这个浅显,但又极度匮乏的状态,重新进入了视野。

填补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不管你是阅读书籍,还是海量的网络资源或是与人交流。为了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的,读书很挑。必须已经经历过很大部分人的筛选,才能成为备选项。

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读书,之前受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影响也挺大,说中有讲述一系列的思考模型,和读书方法,印象最深的是秋叶老师从赵周老师引申出来的独立思考书籍的模型,大为启发,但考虑到经典和时间考验的程度,还是选择了莫提默.J.艾德勒的版本。半个月的空闲时间,大致是结束了第一次阅读,同时阅读此书的方式也和以前不同,运用检视阅读了解书本基础框架,分析阅读论述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为解决如何读书这个问题,作者用从读书的层次,读书的方法,读书和心智。思想类的书籍,之前的阅读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都是从起点到终点的阅读方式,这并没有提升知识含量或者思想精进点,稍微有点可能就是对这个世界认识更感性点。

这些读书的方法,其实都在强调主动性。万维钢老师提及的强力研读书法,赵周老师的拆书方法,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等,都在不断的思考问题,并对感兴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解。万维钢老师,借豆瓣《卧底经济学》几个点赞比较靠前的书评,论述了强力研读书:不好玩,用时少,阅读慢,思考深,同时指出几位书评并没有思考到深处,抓住最关键的点。刘未鹏也提及受父亲影响,不断的读书,学习一项知识,不断的问自己的三个重要的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 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3. 它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学习和思考中也在不断询问自己问题。知乎心理学大神采铜近日将有新出版的书籍《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也谈及了如何读书思考的问题,并致力于研究致用心理学。 这些人,已然成为平常人眼中的厉害的人?难道他们反复提及的方法不值得你陷入思考?

另一个被提及和反复倡导的和读书相关的是:笔记

古语早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些浅显的道理,表面上都懂。但在碎片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透着俗落的方式并没有及时的闯进思维。 《谷歌整理术》,《失控》都谈及了关于记忆,大脑对知识的无序组织,所以知识难以调动出来,笔记就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赋予更多的信息量,从而大脑关于这知识点的信息更多,更能轻易的调动出来。

万维钢老师借钱钟书大师的做笔记的方法,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做笔记需要和已有的知识想结合。不断打磨自己的知识体系。 刘未鹏在《暗时间》,7年的写博客经验,就是不断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人。 采铜在《深度学习》一书中谈及:提问,解码,实践和融合。实践篇谈及知识如何正确的运用,其中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的输出,输出才能得到及时反馈,才能看到所谓的进步。 善于管理自己的人,没有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笔记系统。《奇特的一生》中主人翁--柳比契夫的时间日志法和笔记法,无一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笔记系统包括:收集,完善,整理,应用,归档 收集只是第一步。如果说读书有个误区是把阅读当知识,那么笔记有个误区就是把收藏当知识。 加工整理,对收集和笔记加工的次数越多,理解的越透,大脑赋予的信息含量越多,能及时调动的概率更大。 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技能都是用来实践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实用性书籍的阅读方法中提及,实用性书籍无法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对待书籍观点的赞同,都依赖于实践和行动。

正在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纸质版有纸质版的好处,网络工具有网络工具的好处,印象笔记可能是此类应用中最为友好的一个。

2

谈技能,原则上,技能更多,就越厉害。这里谈及的是技能的宽度,而下面有个词,谈及的是技能的深度。 最近在接触一个概念:刻意练习。这个词牵扯的一本书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这本书籍强调天才并不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着天生神秘的能力,除了在某些体育类项目中的特殊要求,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人人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积累都能成为顶级专家。 对“刻意练习”这个概念,万维钢和李靖都进行了不同的解读,解读方式虽然各异,但却惊人的指向了共性。 如何成为顶级专家: 刻意练习:在学习区练习,不断的重复训练,持续获得即时反馈。 这三个方面并反复提及,针对技能的掌握存在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要想获得技能的精进,只在学习区不断练习。重复的力量,有人把重复当做再现,有人把看似重复都不断的在精进,思考的层面不断的提升和解决,把复杂化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不断的解决。即时反馈强调的是对技能精进方向的不断纠正,没有正确的参考,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获悉这一刻意练习的概念,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为什么会迷茫? 为什么还不具有走向社会拥有的技能? 关于知识和技能这一切仿佛有了新的答案。

比如写字和编程是内心向往的两个占据比较重分量的爱好。 写作持续无精进,事实上,写的少,就是看,看的也不算多,谈精进,有点不合时宜。 编程,问题导向型编程,并没有精通某一编程语言,编的少,那些少的里面好些还是重复的,并没有远离舒适区和在学习区学习,恰巧技术领域有学不完的知识,有需要不断更新的技术,不在学习区学习,是会趁早被淘汰出局,甚至其实你没机会进局。重新审视了这条道路: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认为是艺术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

多了份思考,多了份使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6.04.09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Deep reading and Deliberate practice
  • 1
  • 2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