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王欣的哲学逻辑与产品猜想

王欣的哲学逻辑与产品猜想

作者头像
区块链大本营
发布2018-06-19 17:09:19
7390
发布2018-06-19 17:09: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区块链大本营区块链大本营

本文授权转自“通证思维”公众号

相信王欣出狱,有不少人都在关注着他的动态,想知道他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本文作者根据前段时间王欣发出来的很火的一张图,进行了猜想。作者从哲学角度对王欣图示进行探讨,以及对王欣的产品逻辑进行猜想两个部分来构成此文。以下是原文内容:

作者 | 郑诚

王欣的哲学逻辑与产品猜想

序言:

首先申明,我并不认识王欣老师。对于王欣老师那张图好奇的原因在于他所做的事情与我们团队尝试努力的方向一致,实现的路径并不相同。

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对王欣老师前段时间发出来很火的一张图的猜想。解读别人思想最好的方式一定是通过阅读他的书,而我对于王欣老师的了解甚少,他又没出版过任何书籍。所以接下来的分析都是我个人的猜想,并不构成任何实际的指向。

我仅有的分析素材是:“快播王欣的下一站野心:建立区块链,“理想国”和“蓝港王峰夜会快播王欣三小时“,两篇文章+1张图仅此而已。

从两篇文章中我有且提炼出一条有效信息:

快播事件必然引发王欣老师对于人性的反思,其中哲学、神学和科学这三方面的思考,必然重构他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

思绪可得,思境不可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且仅有可能理解王欣老师思考过程中的某些思绪,他的思考过程,也就是思境是无法模拟的。本文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思绪,这个过程中间一定会使用,并解释很多哲学词汇,比如王欣老师图中引用的:报身、法身和化身等概念。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些词汇,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举例子方式来表达,这必然带来表述上面的不准确和不严谨,毕竟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的脑洞,还望见谅。

全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王欣老师图示的探讨,第二部分是产品逻辑的猜想,如果大家对哲学部分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产品逻辑的总结。


第一章节:王欣的哲学思绪追问

这张图有很多佛学概念,什么是理想国?什么是报身,什么是法身?太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概念,但是结合王欣老师的背景,快播的事件一定使他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这张图背后蕴含某些深奥的哲学思考。

哲学部分的主线逻辑——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感应属性?——什么是感应属性增益?——增益会带来什么?

从而一步一步追问王欣老师到底想表达什么。

王欣老师这张图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西部世界“这部美剧,这部美剧用一句话概述就是:一个关于机器人觉醒的故事。没有看过这部美剧的朋友赶紧去补一下,这部剧表述了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面全是人类编程好的机器人。人类可以在这个“游戏世界”里面扮演任何角色,也可以干各种为非作歹的事情,比如说:杀人、放火、强奸等等。每天晚上工作人员会把受到伤害的机器人带回实验室,刷新他们的记忆,最后重新投入使用。最后一张图就是机器人的整个思维方式,分别是M: memory 记忆 I:Impromptu reaction 即兴反应 S: Self-Interest 利己主义。

这个游戏世界设计者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和头号玩家的剧情是类似的)机器人是否可以和人类一样拥有意识?反观人类文明,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科学,其实都是站在不同层面有意无意的追问或者回答这个问题。

哲学与神学,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学对人类无法解释的那些超自然现象的做了一个原始表达,神学可以证实,却无法证伪,对于世界的探究中止于“神”这个概念。科学是一门可以高度可被证伪的学科,并且逐步分化为很多不同的学科,科学诉说人类的理性而无法解释超自然力量。

那么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种存在,一切超乎于知识之外的超自然力量都属于神学,一切可以被证伪的知识都隶属于科学,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学问就是哲学领域。换句话说,神学和科学都不关心,都不研究的东西就是哲学研究的范畴。

所以康德说:“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形而上学》

思绪可得,但思境无法得到。想要分析王欣老师是如何构思这张图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王欣老师在思考什么问题。 《西部世界》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王欣老师这张图其实也在探究意识是什么。从图中他大量引用佛学词汇可以看出,他不仅在探究意识到底是什么,还想通过某些手段实现它。

那么接下来的需要追问就是探讨意识的什么,以及如何探究的问题了。

王欣老师在开篇就给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圆满报身”。 圆满报身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佛学追求的终极。

报身:是人间的这个身体

法身:是你同时存在于佛国的身体

化身:是法身在各个点上法力的显现

见地:修佛的过程,不断积累和世界的链接数量,出现不同的境界,对应不同的修行阶段,就是不同的见地

修行者必须修行三身才能达到一个“圆满报身”的境界。三身是一体的,一个生命不同展现形式而已。三身如何对应到我们这个真实+虚拟的世界,请大家自行斟酌,不做展开。

接下的部分相对比较抽象,如果对人类意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会推荐一些书籍。

感应属性增益原理

这个概念源于一位民间哲学家——王东岳先生,他著有一书《物演通论》,想要了解这本书的详情可以关注混沌大学。李善友老师详细分析了王东岳先生理论。接下来我从递弱代偿的原理来尝试分析王欣老师的哲学思绪。由于要保证文章的可阅读性,以下推断并不构成任何严谨的逻辑分析。

《物演通论》卷二精神哲学卷对“感应属性”一词定义如下:

指一般的理化感应现象,是原始分化物类为达成残化依存结构所必然生发的代偿识辨属性自然初级信息,广义外延包含人类的感知属性

这些字单独拿出来都认识,组合起来就看的有点云里雾里了。下面通过图片方式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感应属性。

从左到右,姑且可以把左边这个符号理解为一个人的侧面吃饭的样子,他不断吃食物的过程就是主观感应的过程。等式右边的分别是一个质子,一个草履虫、一只软骨爬行动物和人类。

人类,做为生命2.0时代的代表,和其他1.0生命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特有的精神属性,这种属性表现为人类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等等与众不同的能力,正是借助人性中特有的属性才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生存。

“所谓“精神属性”不过是物质感应属性的代偿增益产物。从物态的物理“感应”到原始低等生物的直观“感性”,再到中性脊椎动物的“知性”,最后到高等灵长类动物的思维“理性”。主观(属)性的愈多,感知对象的扭曲度或失真度相应也就愈大,因而导致它的生存反应情况愈来愈紧张不安,摇摆无定。” (知鱼之乐)

这段话的浅显翻译则是,越是后衍的物种,对于物质感应的能力就越强。比方说人类虽然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细菌,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最后终于折腾出一台显微镜,利用工具来感应物质。越是高级的物种,主观感应属性表现的越强。

看到这里,我们会默认一个概念,就是主观感应属性强是一件好事,不正是因为我们主观感应属性强,我们才造出了显微镜,造出了人类文明所拥有的一切嘛?

然而,在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中,他提出了一个“非共识”。我们主观属性强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生存环境极度恶化,不得不的一个被迫选择。主观感应属性的增益是我们迫于生存环境的压力,不得不进化出来的一种补救措施。下面用一些列例子说明:

1、为什么吃肉比吃甜食香,因为每一克葡萄糖只含四个大卡能量,精瘦肉中脂肪的含量是18%。脂肪的能量是9个大卡,是葡萄糖(一克4个大卡)的一倍以上。在远古的大草原,我们的祖先每天想的可不是健身减肥,而是摄入更多的能量,所以需要借助感官属性的扭曲加强我们对于肉比甜食更好吃的错觉。

2、再有这张图举例,人类通过我们感官通道来收集外部的信息,其中眼睛和耳朵收集的信息超过了90%。有一句老话叫:眼见为实。反思一下,眼睛看到的东西真实嘛? 如果链接外物的方式是通过我们的感官通道,那么蝙蝠是没有眼睛的,它通过超声波来感知外物。它用超声波感知到的沙发和我们肉眼观察到的沙发是一个沙发嘛?

如果不是一个沙发的话,到底蝙蝠的沙发是真的,还是我们眼睛观测到的沙发是真的呢?我们并无法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这必然导出下面一个猜想,我们的感官通道存在某种特殊的设定,而不是一个真空的“孔道”。

这个观点反驳了恩培多克勒所谓的“唯物反映论”。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是类似真空的孔道,通过外部发散的某种粒子“流射”而形成感觉。所以他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的世界

然而,科学已经一再证明,我们主观感知的世界并非一个客观世界,而我们的感官通道并非为了获取客观真相而设立的,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设立的。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上混沌大学学习李善友老师的创新院课程,这里不再赘述。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

感官通道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

罗素:“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精炼的愚蠢呢?” (西方哲学史)

理解上述概念对于理解王欣老师的“理想国”概念极为重要。我们看到理想国这个词,第一直觉反应或许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国家。然而,理想本来的表述含义并非如此,是后人对于这个词汇的解读产生了偏差。“理想”的原意是:纯粹推理之想

理想国的准确翻译应该是纯粹推理之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国”翻译为了人类命运共同有非常重要的寓意,由于篇幅的关系,并不在这里详细展开)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有关“主观感应属性”的表达,你一定理解由于先天感官规则的限定,我们无法纯粹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某种特殊的工具来完成理想的推演,这就是王欣老师提出的“化身”概念的寓意。接下来我对“感性属性增益”当中的增益进行探讨。


增益的意义是什么?

“所谓“社会”原本不过是物质结构属性代偿叠加产物,它的发生脉络和层级构成如下:粒子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细胞结构——机体结构——社会结构,这个进程使得愈后衍的结构,能量消耗愈多,系统内部的联动关系和变数影响相应也就愈复杂,因而导致它的结构稳定情势愈来愈动荡有加、奔溃在即。” (知鱼之乐)

倘若物的感应性能呈现出某种似乎要突破天然限度(依存条件)的递进趋势,则表明该感应物正逐步趋近于失存,因为感应属性无非是感应载体的一种代偿属性,是为感应代偿的增益原理。 (物演通论)

上面的这段文字如果无法理解的话,还是结合案例来说明更加直观。

自宇宙以来,世事始终是分化演进的。从粒子、原子、分子再到生物的演化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逐渐丰富,物种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由于分化导致残化,而残者必须通过互补来维持生存,属性就被互补的要求所激发。譬如,细胞的分裂,伴随着某种性质发生变化。细胞的分化导致细胞的分裂。当细胞分化以后,作为残体的细胞又会生长某些类似免疫能力的辨识属性,然后把其他残化的细胞收拢唯一。这种分化再收拢的过程表明了所有的分化者都追求永恒的归一倾向。这种归一倾向某种意义上对应了王欣老师追求的“圆满报身”。

随着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它追求归一倾向的难度越高。假如物是一个质子,那么它的目标就是在分化过程中寻找一个合适的电子,因为电子和质子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氢原子。(追求永恒的归一倾向)假设物是一个氦核,它结构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心,那么它的目标就进一步追求稳定,必须在外界寻找两个电子。

随着后演物种分化条件越来越苛刻,自身演化已经无法满足依存的要求,物性的主观属性不断递增。比如人类和细菌,我们老以为肚子饿了,是我们自己要吃东西,其实是细菌要吃东西。一个人的平均体重在50kg~80kg左右,我们的体内有2~3公斤的细菌,主要就在我们的肠道里面。虽然肠道里面的细菌的数量仅仅是我们人体重量的五十分之一,但肠道里面细胞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大部分食物其实被处于共生关系的细菌吃掉了。

人与细菌的表面上看是共生关系,背后其实是物种演化过程中主观属性增益带来的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人类所有的精神行为和社会结构变化都在映射了主观属性“增益”追求归一倾向的规律。

做为人类,我们的主观属性“理性”要求我们不断在外界获取寻求归一的条件,如果我们无法获取,就无法生存。与我们的常识恰恰相反,并不是由于感应能力越强,我们的生存条件的越稳定。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们生存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才需要我们增强感应属性。两者之前的关系彻底颠倒了。(这才是为什么李善友老师提出了认知型创业者的原因,如果你无法认知,无法寻求归一,你连生存下去的条件都没有)

我不知道是否有把这个概念表达清楚,因为文字的局限性,无法用非常严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我的论述,如果无法理解上面的概念的话,记住下面的结论对于理解王欣老师的这张图是有帮助的。

1、理想国是一个纯粹推理之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计划

2、我们先天条件(感官通道非真空)导致我们无法达到纯粹推理之想

3、想要达到“圆满报身”有且仅有两条路径:

a.从法身通过自身觉醒达到“圆满报身”的境界

b.通过法身映射出的化身,再由化身最后实现圆满报身 (实现路径:感应属性增益)

4、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导致我们需要增强感应属性

最后用一张图从递弱代偿原理去解释王欣老师的图示。

这张图的逻辑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并不是想通过一张新图来忽悠大家。如果是混沌大学的同学或者学习坊友同学理解起来更加轻松,而且有李善友老师那么多知识做为基础铺垫,搞清楚这个概念并不难。 (哈哈,已经安利混沌好好几次了,要收广告费啊!)


第二章节:王欣的哲学产品架构

王欣老师这张图的发布对象是谁?

我大致认为发布的对象有以下三种人

1、未来该产品的用户

2、关注王欣老师商业模式的合作伙伴

3、关注人类整体命运的合作伙伴

对于第一类人,这张图未来可能是一个某个具象产品。

对于第二类人这张图是一个数据上链的区块链项目。

对于第三类人这张图代表每位修行者的觉醒之路。从入世修行,达到最终出世的境界就是通过内观反思达成修行。他们敬畏自然,对他人谦虚,对自己怀疑。 我把从入世到出世的过程称之为“认知跨越之旅”

这是我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关注王欣老师的这张图的原因,虽然并未与他有任何面对面的交流。或许是我个人的认知偏差,或者是个人理解能力有限,以上猜想纯属我个人脑洞猜想而已。

我反复思考是否有必然写一段有关产品架构的推论。因为我获取的信息量极小,根本无法体会王欣老师的思境,就跟谈不上什么产品逻辑了。但从图中的线索不难发现这个项目与个体不断自我认知实现觉醒有关,所以我粗浅的把这张图比喻为:从小白用户体验一次完美的修行之路。

实现的路径是什么? 通过P2P+区块+AI的方式:采用技术优化输出给每个个体,完成一个产品的闭环。

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这是一个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媒体板块确权,然后上链的区块链项目,有点类似李笑来老师的 Press One。这和王欣本人的背景是相匹配的,通过数据的确权做一个全球版权发行商。这个方向我无从而知,也不是这篇文章的讨论方向,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我非常认同傅盛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人体寿命的限制阻碍了我们持续认知的过程,但是语言的出现让传承成为了可能。这是社会行为开始大规模出现协作和今天形成“共识”的基础。

达成共识的过程使得通过交流来弥补认知局限性成为可能。王欣老师希望借助技术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完成这次认知跨越之旅,使更多人享受思维带来的美妙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项目。

正如斯宾格勒所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毕竟被拖着不太舒服,还是跟着这个时代前进是最好的选择。

PS:

感谢王永超同学提供的图示,他对我的启示和帮助极大

感谢我的团队和学习坊访友帮助我完成这篇文章的思路整理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Sr8dI5ag2_VohQAY21OYA 本文经授权转自“通证思维”,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5-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区块链大本营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区块链
云链聚未来,协同无边界。腾讯云区块链作为中国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和技术提供商,致力于构建技术、数据、价值、产业互联互通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引领区块链底层技术及行业应用创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