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李善友:客户完全满意,可能是划地为牢的陷阱

李善友:客户完全满意,可能是划地为牢的陷阱

作者头像
用户1756920
发布2018-06-20 17:27:21
8430
发布2018-06-20 17:27:2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数据的力量数据的力量

文/李善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创业营创办人)

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客户肯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企业根本就生存不下去。但有时候客户真的是我们最大的遮蔽盲区,顾客完全满意可能就是个大陷阱。你受制于你的客户,你的客户没有进入未来,你也就没有进入未来。

顾客完美满意可能是个大陷阱

我们回顾一下14英寸硬盘制造商之死。14英寸硬盘制造商曾经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大,它占据了62%的市场份额,可它却死掉了。

它其实已经研发出了8英寸硬盘技术,然而当它去问它最大的客户IBM是否需要这种硬盘时,IBM说:“不,我需要容量更大的硬盘。”

因为它的大客户不需要,所以它就没做8英寸硬盘。

那么,为什么IBM不需要8英寸硬盘?因为IBM没有进入到小型计算机市场。

IBM为什么没有推出小型计算机呢?原因依然如此,受制于它的客户,因为IBM的客户是大型机构的集中核算和数据处理部门,它们不需要小型计算机。

我们再继续反思:

1

为什么8英寸硬盘制造商会错过5.25英寸硬盘市场?

2

为什么5.25英寸硬盘制造商会错过3.5英寸硬盘市场?

3

为什么3.5英寸硬盘制造商会错过1.8英寸硬盘市场?

答案都是因为它们的客户不需要。

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客户肯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企业根本就生存不下去。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资产、生命线,我们与客户共生死。

但是有的时候客户真的是我们最大的遮蔽盲区,顾客完全满意可能就是个大陷阱。

你受制于你的客户,你的客户没有进入未来,你也就没有进入未来。

你也可能是米缸里的老鼠

这是一个惊悚的商业故事。一只老鼠跑到一个装满米的缸里去偷粮食吃,吃饱了就跳出去玩乐。

第二天饿了又跳到缸里去吃吃喝喝,再跳出来玩乐,天天如此,它就这样幸福地生活着。

突然有一天,它跳进去之后跳不出来了,因为那缸已经变得很深了。没关系,里面还有米啊,它在里面生活就好了,可最后有一天它发现缸里一粒米也没有了,活活地饿死在了里面。

如果你的公司有一两个客户占据你全部收入的30%以上,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米缸里的老鼠。

所以,有两个规律性的现象:

1

第一,你属于什么价值网,这根本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你的主要客户决定的。

2

第二,在惯常的商业规则之下,你绝难从原来的价值网中逃出去。

在小说《三体》里,当地球要毁灭的时候,人们想从地球逃逸出去,造了很多飞船。结果呢?只有一艘飞船逃逸了出去,因为这艘飞船的速度是光速。

换句话说,只有达到光速,才有可能从地球逃逸出去。《三体》是一部巨大的商业哲学的隐喻小说,你从A价值网想逃逸到B价值网,需要以光速才能逃逸出去,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我们今天处于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时代,我们正在从工商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移民。你以为是移民,其实没那么轻松。

我们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逃逸中,如果你不能从原有的时代逃逸出去,你将在那个地方等死,而逃逸的速度需要与光速一样。

“增长”背后的窘境

千万不要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为什么客户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因为利润!

企业归根结底是关于收入和利润的游戏。但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回报在于股市而不是分红,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必须有增长,其股价才可能上升。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重要的不是收入和利润,而是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玩的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增长游戏。

“增长”二字成为大公司的核心命题后,就出现了窘境,小公司不能解决大公司的增长需求,大公司无法进入小型市场。

比如,一家年收入4000万美元的企业,如果想增长20%,只需要增加800万美元的收入。但一家年收入40亿美元的企业,必须增加8亿美元的收入才能有20%的增长。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能够获得800万美元收入的新机会,大公司的老板会关注吗?

所以,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它们也基本丧失了进入小型新兴市场的能力。而所有的破坏性创新刚开始的时候,全都是小市场,不可预测,它们慢慢增长,突然有一天呈指数级加速,瞬间变大。

它小的时候你不抓,等它变大了你想重新进入,机会已然没有了。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时间是最大的魔术师,一旦别人先进去了,后边你将很难追赶。

特斯拉:占领大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

以电动汽车行业为例,所有的大型汽车公司都在做电动汽车,特斯拉是后起之辈。

在2013年前5个月,大型汽车公司共销售了32700辆电动汽车,可是这一部分的销售收入还不到大型汽车公司销售总额的2%,对大型汽车公司而言无足轻重。

大型汽车公司专注于它们的核心业务,即使主力产品的利润不断下滑也无怨无悔,即使特斯拉的MODEL S挤压了自己的订单,它们也对这个市场不屑一顾。

因为就算通用的CEO拼命来做电动汽车,这么一点数字也解决不了增长问题。特斯拉占领了大企业不屑一顾的小市场,并不断完善产品,直到市场突然逆转。

2013年,特斯拉宣布把它的专利全部公开。当有人问埃隆·马斯克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

“我们曾经担心大型汽车公司会复制我们的技术,用其展开大规模生产销售,最终压倒特斯拉,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现实恰恰相反:在大型汽车公司当中,电动汽车项目比重很小甚至没有。电动汽车在所有大型汽车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不到1%。”

即使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电动汽车已然是个颠覆式创新市场了,为什么大型汽车公司还是进不去?这就是大公司的窘境,解决不了利润的增长,就以收入增长为目标。这是理性决策的结果。

在通常的公司里,工程师和销售员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新的创新产品往往出现在大公司里,工程师已经发明出来,但是销售人员去问客户时。

如果客户说不要,这个创新产品就会被扼杀掉。这就是企业亚文化中,销售员文化和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文化冲突的结果。

在增长压力大的公司里,很显然是销售重于产品,销售员重于产品经理。

通用汽车前CEO瓦格纳说过这样一句话:“财务分析告诉我,早点推出一款烂车,胜过晚些推出一款好车。”

企业最重要的哲学是增长,在增长的推动之下,销售重于产品。

联想:销售为中心的公司做不好产品

我们再分析另外一家了不起的公司——联想。

这个公司里获得晋升的全都是销售岗位出身的。为什么销售岗位的人容易获得晋升?因为销售扛收入。

所以,决定联想做什么手机的一定是销售部门。更重要的问题,联想的手机是通过运营商渠道卖出去的,所以联想手机应该怎么卖,是运营商告诉销售部门卖什么,销售部门转身告诉产品部门做什么。

但是,运营商真的懂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吗?完全不懂。

再说一个问题,当运营商告诉联想哪款手机好卖的时候,运营商一定不会说某一台手机好卖,他一定提出很多要求,要求联想做好多款手机。

而做多机型的手机有什么问题?对单款手机投入就不够,而且最后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

我举一个例子,苹果的原材料有一部分来自于三星,三星67%的原材料是自己产的,按道理来讲,苹果手机的成本是不是应该比三星手机的成本更高呢?

但是恰恰相反,苹果手机的平均生产成本是188美元,三星是236美元,就是因为三星是多机型的。

你还能相信以销售为中心的公司能把产品做好吗?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9-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据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