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告别 Tubi:我讲了三个故事

告别 Tubi:我讲了三个故事

作者头像
tyrchen
发布2018-07-30 17:52:44
1.3K0
发布2018-07-30 17:52:4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程序人生程序人生

宿雨收尘,朝霞破暝,风光暗许花期定。 —— 《踏莎行》晏几道

这是我 3 月 23 日的一则朋友圈。下了一夜的雨后,清晨的 AT&T 球馆,如出水芙蓉,美目盼兮。走在去往公司的路上,我心情复杂,因为我终于要告诉老板我计划四月底离职的消息了。

是的,三月初那次西雅图之旅后,我便已下定决心,挥别 Tubi(虽然非常依依不舍),投身 blockchain 技术。之所以过了三周之后才告白,是因为我们正在做数据中心的迁移工作 —— 我不想因此而动摇军心,让这个项目再度延迟。好在 22 号凌晨的迁移,一切还算顺利,心口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 —— 从任何角度来看,Tubi 都处在它生涯的最好时光:我们的 personalization engine 表现超乎预期,内容越来越好,服务稳定,数据中心的迁移(主要是 Infra as Code)奠定了两三年甚至更久的 infrastructure 的基石,销售业绩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在连续几年超过两倍的增长后,步入到一个新的,更具爆发力的拐点 —— 业绩历来最惨淡的一季度,竟然创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单季收入。即便不考虑今年的爆发,按照之前年均两倍增长的节奏,不出三五年,我们就有望摘取胜利的果实。

而要做 blockchain 就不可能避开的 cryptocurrency,则刚刚度过一个起高楼宴宾客的火爆的 2017,应了老子那句「物壮则老」,开始走下坡路。2018 年,比特币于高点已去将近一半,楼塌之言并不算得上是悲观之论。所以从入场的时机看,不算很好。

“Are you SERIOUS?” 这是我老板 Marios 和 Farhad 在听了我的决定,惊愕之余的第一反应。但既然我做下了决定,它便是一个 serious 的决定。对一个执拗的水瓶座来说,这样的决定一旦和家人(主要是妻子)商量妥帖,对朋友同事老板而言,剩下的就是交代。几个月前狸叔一篇文章谈起邹胜龙,满纸辛酸,说:人到中年,真心就是交代二字。我是越来越感觉到这两字的千钧之力。

老板们想尽各种办法留我,甚至在两次受挫后,在我从北京出差回来之后,不惜代价提出一个几乎我不该拒绝的方案。我还是善意地回绝了。我很感激,但我跟他们说,创业公司要死磕那些我们达成共识的 KPI,因而不该有人和 team 游离在这之外,享有特权。我们不是微软,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光吃草不产奶的研究型团队。

在他们还在纠结如何留我的同时,我花了一周把手头的事情了结。我写了一份关于 China team 每个人的 SWOT 分析的手稿,完成了计划中的 engineering bootcamp 的目标和初始的课程设置 —— 这将是一个造福 Tubi 未来,让 Tubi 源源不断产生合格工程师的重要项目。这是我对 Tubi 的交代。

终于,这周一,在我首次提出离职两周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和美国的团队,在美国出差的中国团队,以及还在北京的中国团队,一一谈话,挥手告别。周一早上十点开始,我开始和每个人聊,几乎不间断地重复回答大致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去哪里?做什么?我们怎么办?产品怎么办?中国团队怎么办?未来怎么搞?一直聊到晚上十一点半,中国团队的最后一个人聊完。

随后,我们周二,也就是前天的例行 all hands meeting,Farhad 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说了很多我的好话,说得我有些热泪盈眶。随后,他邀请我上台,讲点什么。

而我,准备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既是给我的同事们的,也是给我自己的 —— 我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也能 get 到一点点东西。

Serendipity

第一个故事是和 Tubi 的邂逅。serendipity 这个美妙性感的词儿,我在 缘分天注定? 里面写过。那时我拿到 O1,正式加入 Tubi,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是这么说的(大概,有些内容准备了但没讲):

2015 年初,我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很快,我认识了 Haofei。他是个聪明的小伙子,常来我家做客,然后跟我探讨当时 Tubi 在生产环境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成功激发了我对 Tubi 这样一家创业公司的好奇。当那年 7 月份他兴冲冲告诉我 Tubi 正在招一个 VP of Engineering,要不要试试?我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见了公司的创始人 Farhad 和 Tom,也跟团队一一见面。虽然我们互相倾心,但横亘其中的是签证问题。我拿的 L1 签证,无法换工作。Farhad 和 Tom 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 —— 为我办理 O1 签证至少需要三个月之久,成功的概率也就在 50% 上下,然而他们甘愿冒着风险等待。终于,我如愿以偿,拿到签证,在 11 月加入 Tubi,写下了《缘分天注定》那篇文章。当时我不少身在美国的朋友很惊奇,下载了 Tubi TV 的 app,然后跟我说:这公司的 app 很烂,影视剧也很烂,没一个我想看的,你为什么要加入这么一家公司? 我是这么回答的: 「我跟创始人深入聊过,我觉得有两点 Tubi 做的很好,所以一定能成:1) 创始人对数据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 我们 app 做得的确很烂,backend 更是烂到令人发指 —— 一个 API 要花近 10s 才返回结果,但这么烂的产品之下竟然有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流程 —— 即便大家不知道这数据怎么更好地使用;2) 在这么烂的系统之下,公司仍然有坚实的,不断增长的收入,所以这是一个 business,好的 business。而 engineering,没有什么黑魔法,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架构,正确的人,正确的方法论,假以时日,一切都会变好。途客圈给我的教训是,engineering 再棒,没有 business,撑不到可以真正发展得哪一天;而 Tubi,几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幸运的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两年多的时间,Tubi 走到了今天。我们的服务越来越快,95%-tile response time 以 ms 来计,有些甚至可以用 us 度量;我们的内容一日千里,现在各种大厂的优质影片;而我们的 revenue,正如大家看到的,一季度我们刚刚度过有史以来最好的季度。 这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两年半,也是我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两年半。我非常感激 Tubi 让我经历这一切。

Believe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信仰。说给团队听,其实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我原本准备的故事是 netscreen 的故事。之前读过童建和陈怀临的关于 netscreen 早年峥嵘岁月的故事,除了创业艰辛,事在人为,不让客户的问题过夜这些感悟外,我最大的收获是这么一段话(原文记不太清了):我们一帮二流工程师组成的三流公司,打败一流公司(Cisco),硬生生把硬件防火墙这件事做成,靠的是我们相信这件事情能够做成,以及作为第一代技术移民,这事不成我们没有太多退路。我本想用 netscreen 的故事来探讨 believe is 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但考虑到把这个故事讲给网络圈外的人士听,有太多太多的知识点和细节需要普及。所以在台上,我讲了一个我讲过无数遍,每一次谈起都能激励自己的故事:Roger Banister 和 four-minute mile。

如果你听过 Tal Ben-Shahar 的 positive psychology,你对此一定不陌生。我是这么说的(有些内容当时一激动忘记讲了):

几十年前,四分钟时间内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多顶尖的运动员不停地尝试,失败,尝试,失败 —— 哪怕非常接近四分钟,也没有任何人突破四分钟,因而四分钟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人类的极限。甚至,科学家,生物学家都在不同场合,试图证明这一点。Roger Banister,剑桥的一个博士生,对这个所谓的极限非常怀疑:如果有一个极限,为什么这个极限恰巧是一个整数?为什么不是3’59“48?于是他就训练自己,试图突破这个所谓的极限。他不停尝试不停失败,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在一次运动会上,他跑进了四分钟。全世界沸腾了 —— 头版头条纷纷记录这一英雄般的壮举。 故事到此,其实才刚刚开始。就在他打破记录的一周后,一位澳大利亚的运动员,把他的记录进一步推进。之后又有别的运动员纷纷成功进入四分钟。自从他打破这个魔咒后,一年里有十几个运动员都完成了同样的事情。 这让人叹为观止 —— 他们是同样一批运动员,训练方法并未有本质突破 —— 之前他们无法达成的夙愿,在 Roger Banister 完成尝试之后,却轻松完成。短时间内,他们身体上并未变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思维,从「这是一件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转变成「这事竟然发生了,那么我也可以做到」。当你相信你能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在主观上总是能去寻找不同的方法,从而不停地尝试和改进,直到做成。 在 Tubi,我们也经历过自我怀疑的时刻。我们曾经有一位产品经理,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过我们的 retention 后,得出结论,我们根本留不住用户,大概 3-6 个月,新用户便流失殆尽。一个做了好几年的公司,留不住用户,那么,product/market fit 一定出了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 product 的方向,及时转变方向,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的点。佐证这个观点的那些冷冰冰的数字,看了就让人透心凉。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产生过激辩。我们都认同我们的 retention 有问题,但我们不相信是 product/market fit 的问题,我们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出问题的部分是 product/engineering。我们为此把 retention 作为一个最重要的 KPI 在 product 和 engineering 层面不断优化 —— 对于 engineering 来说,就是不断提升性能,提高品质,降低崩溃率。最终,我们的 retention 渐渐做上来,一切变得美好起来。 如果我们在那个时刻认命,失去信心,放弃寻找解决之道,那么,我们熬不到曙光初现的今天。 Believe is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ime

我的第三个故事有关时间。是我自己的经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时间?在我看来,时间是从因到果的一个度量(a measurement from a cause to a result)。 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你有如此之多的时间?一天花差不多四个小时通勤,要至少花点陪两个孩子,要管理一支 local 的团队,还有一支在中国的团队,还要写很多代码,还做自己的 side project,然后竟然还有工夫写文章。 我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时间于我,尤其是空闲时间,太过稀缺(scarcity),以至于我不得不把点滴时间尽可能利用起来。当一件事情看上去很稀有,你才会格外珍惜它,从而好好利用它。 我的第三个故事,源于我和女儿睡前故事后的一次对话。它就发生在几天前。 那天晚上,我例行给她讲完故事。她问了我一些问题 —— 我现在已经完全忘记是什么问题了。然而我脑子被驴踢了,这么回答她: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概是 73 岁。爸爸已经活了 36 岁,所以能够陪伴你的时间只有 37 年。到你 18 岁的时候,我就只有 24 年的时间和你在一起。她听了之后先是一怔,继而放声大哭,边哭边说:爸爸,我希望你能活一百万年。那晚我额外多花了半个小时哄她入睡。 回到书房,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看待时间和生命的视角。生命真的很短暂。 生命真的很短暂,非常有限。你要学 elixir,最好现在就开始;你有还没解决完的 bug,fight with it。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之后,你总是能挤出时间做那些一直拖着,本想慢慢做的事情。重要的是,你会意识到,你是自己时间的主人,就像《肖申克救赎》里,杂货店老板对Red说的那样,你想尿尿,就去尿尿,不需要我的命令。是的,你不需要等待别人的命令来做某件事情。在 Tubi,我们有太多太多未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立即行动,而不必手头没有任务而荒度一天。 和我一样,你在 Tubi 的时间其实也是非常有限的。我的日子还剩下 13.5 个工作日,你也许还有 250 个工作日,那是一年时光,或者 500,或者 1000,甚至 3000 个工作日。无论多寡,它都不是无限的(infinity)。如果你真正看到了这一点,你总能对团队做出比现在更大的贡献。你会更努力地工作,解决问题 —— 你若种下了这个因,剩下的 —— result,无论是金钱,地位,经验,能力,作为一个滞后的因子(trailing factor),都会随着时间的脚步最终追上来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4-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程序人生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Serendipity
  • Believe
  • Time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