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一个创业程序员的35岁人生总结(五)

一个创业程序员的35岁人生总结(五)

作者头像
范蠡
发布2018-08-17 16:12:14
6980
发布2018-08-17 16:12:14
举报

推荐序 很多人应该记得当年QQ空间的偷菜、农场、牧场风靡全中国的场景,以及后来网页游戏的兴起,flash技术铺天盖地在互联网上流行,闪吧、闪客帝国、AS3天地会等各大flash站点和论坛万人空巷。我上大学那会儿一直到大学毕业都痴迷于flash编程,甚至为了能从事网页游戏开发,差点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那个年头flash技术真的很火,可惜随着html5技术的崛起,加上苹果公司对flash的抵触态度,连Adobe公司自己逐渐放弃flash平台,开始拥抱html5。如今的flash已是明日黄花,很多人和我一样,见证了flash技术以及整个行业的兴起与衰落。但是,他的技术和思想以及那些经历确是宝贵的财富。而本文的主角————寂寞火山大神,作为flash界的前辈和开拓者,在我学生时代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的故事在那段迷茫的日子里犹如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行。今天,我把他的故事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技术虽然可能已经过时,但是互联网的产品和思想却一直从未改变。

到底怎样才能创业成功?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创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思考的方向对了,答案很快就找到了,但是得出结论时的心情很复杂:通透、兴奋、失落、迷茫、无奈,可谓五味杂陈。这个结论就是:利润!!!看到这个结论,很多不是当老板的朋友,尤其是做技术和产品,但有一颗创业赤子之心的朋友,估计跟我当时一样要失望了!创业难道不是要实现理想,实现自我,服务用户,打造产品,改变行业,改变世界么?

我直接抛出结论确实有点唐突,我自己刚开始也不太能接受。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创业,创业宏观上其实可以指创造任何一番事业的行为,比如我党打天下,比如公益事业等等,但现实中,尤其是针对我一直思考和参与的创业行为,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的本质,则正是“利润”!估计还会有些朋友不服气,就算这里说的创业是指商业行为,但是商业的本质就一定是利润么?马云爸爸不是说了,他从来没考虑过赚钱的问题,天天想着赚钱,反而赚不到钱!这个。。。我现在只能说,马云这话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会专门讲。只给答案,不给限制条件,这是典型的鸡汤套路。其实创业这十年来,我也关注过很多鸡汤达人、创业教父,靠谱的几乎没几个,这些人说来说去,大部分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就算不是为了自身利益,他们也一般不会说不该说的话。他们如果教你练葵花宝典,一定只会跟你描述葵花宝典多么牛逼,练成葵花宝典的人曾经多么努力,但很少跟你说“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算勉强说了,也不会详细描述当时到底是怎么拿刀割自己小JJ的,因为这东西政治不正确,没法明说啊。如果大家真的信了他们,完全照着他们说的练功,又没有先割了自己的小JJ,估计十有八九要走火入魔!真正为了说真话,不惜损害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超级大V,少之又少,我见过的,也就 史玉柱、任志强、周鸿祎 等几个吧,而且你还要尽量看他们的现场视频,绝对不能看网上各种杜撰的段子。但是由于这些人总说实话,得罪了不少人,而且还损害了自己甚至是公司的利益,现在很多也都不怎么敢出来乱说了。这几位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也正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不擅长伪装自己,每次出来说话都是伤人一万自损八千,这种人还能在社会上有好口碑就奇了怪了!

在十年的创业过程中,除了自身的三次实践,物以类聚,我身边还有各种创业的朋友,同时也关注好多网上的创业故事,还有各种创业的21条军规,36计,100种死法,10大成功秘诀等等。尽管说啥的都有,做啥的都有,出于什么目的创业的都有,什么样的团队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情况也是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我发现,凡是做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赚钱”啊!而且利润率越高的公司,往往越滋润,哪怕这个公司很小;相反,就算一个公司再大,一旦利润率下降,就开始各种压力,各种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出来了。有人会说,不对啊,你看现在的乐视,虽然不赚钱,不是活的挺滋润的,而且还越做越大,花样繁出?这个,我真心回答不了,因为我看不懂乐视的套路,也许人家赚钱的方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谈商业的本质,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本质,个人以为本质就是剔除表面纷繁复杂的现象后,最后剩下的那个相通的,所有现象都一致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在商业领域,毫无疑问就是“利润”,只有这个“利润”在所有商业行为里是一致的,相通的,必须的,越多越好的!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通透兴奋之余,第一反应就是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是傻逼!”为什么是傻逼?而且还是一百遍的傻逼?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但我十年的创业生涯中,竟然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赚钱的问题!!!这段话去除情感因素描述就是:我跟本质是A的东西死磕了十年,但我心中只有BCD,没考虑过A!这就好比我跟一个女人A睡了十年,最后才发现我睡错了,我一直以为我睡的是另外一个女人B,一直在我心里的其实是女人B!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但我为什么傻逼到如此程度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我一贯的自我状态,唯心价值观作祟;另一方面,虽然这逻辑说出来很容易理解,放到现实中却各种看不清,在现实中,你会发现,有些人虽然心中也只有BCD,但他还真能做成A,因为他的BCD中正好包含了A。就算他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包含,后来某天,时代变了,可能突然就包含了。如果A这个东西正好又是赚钱的话,他还会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一下就赚爆了。比如坚持在起点写仙侠小说的一批人,走过了食不果腹的悲怆历史,在这个IP就是竞争力的年代,赚的盆满钵满;还有最近大赚的直播网红和短视频段子手之类的也是。这可能就是马云那句“天天想着赚钱反而赚不到钱!”能被大众喜爱的一个常见逻辑。但这玩意儿听着激情,实际上完全是靠天吃饭的意思啊!可能是我太渺小了吧,不幸老天没看到我,虽然我也跟FLASH和创业死磕了十年,却还是一事无成!反倒是在大学的时代,莫名其妙做过一次飞猪!

好吧,用十年的时间做代价,我现在终于明白商业的本质了,但是明白了之后有什么用呢?当然是调整自己用商业的眼光看待创业了!我以前创业,看的是什么?在大学的时候,我主要是看镜子里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第一次创业,我主要看技术,希望参加的项目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第二次创业,主要看团队,希望跟牛逼团队一起把项目做成;第三次创业,主要是看心情,为了自己当老大,为了创业而创业。而从今往后再创业,我第一眼就看利润,我先要花最大的精力把这个事情“赚谁的钱,怎么赚钱,能赚多少钱”这几个问题想清楚。首先最关心的是利润率的问题,最好能空手套白狼,做到100%纯利润!要拿出之前跟程序性能死磕的代码精神死磕利润率的极限!把这个核心的点搞定之后,再在这个本质点上开枝散叶,想各种其它细节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创业的成功率。为此我还总结了一个最小化的商业模型,这个模型是我完全自己想出来的,没参考任何经济著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模型图如下:

对上图稍作说明,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但是利润怎么产生呢?必须通过“交换”。不管我们是“生产”了一个东西,还是从别人那里“买了”了一个东西,想要产生利润,就必须跟“用户”交换,在当今时代,主要是换成钱,而且我们还必须让收入大于付出,这样才能有利润。有些人估计会不屑:你这算啥模型啊?这太简单了吧,谁不知道啊!嗯,是的,所有底层的东西,往往都是简单到无需思考的程度,所以它们才会那么牢不可破,才能稳固的支撑一座理论大厦的平地而起!上面的图算是基于商业“利润本质”的一个最小模型,但如果想再复杂点,完全可以,看下图:这张图是我随便写写的,其实要真追求全面,那能发散的太多了,而再往下一级,比如拿我比较懂的“研发”来说,就能又发散出去好多点,比如:前端、后端、运维等等,“产品”就更复杂了。当然,“生产”和“倒卖”你可以只选一个做,但即便如此,要点也是非常的多。这么多要点里,我们只要有一个搞不定,这次创业很有可能就要挂,尤其是当梦想和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挂的更快!然而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这些要点很容看到,也比较容易自我评估。最难的还是商业逻辑,这东西比较隐蔽,很多人难以意识到自己逻辑有问题,我之前就是吃的这个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下面四张图:

这四张图乍看上去,貌似差不多,但其实分别代表着四种常见商业逻辑:1号图最逗比,就是最初阶段的我自己,什么都要以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诉求作为核心点,这个虽然可以让你排除各种诱惑死磕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最终还是要靠天吃饭,做成了就是奇迹,做不成就是悲剧,而且做不成的概率是最高的;2号图是我自主创业时的状态,大家第一眼看上去估计会觉得很乱,乱就对了,实际情况要比图上乱的多,我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只拉了一条逻辑线出来。这条线发源于研发,因为我主导创业的时候,手中最强力的武器就是研发,其它技能基本都是小白,所以这次创业不是因为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想明白了如何获取利润,而是从一个貌似非常合理的优势出发,也就是从研发出发,必然下一站就是产品,产品的下一站肯定是对用户和市场的研究,研究完了用户,肯定要再回头修改产品,这时候还会携带一些盈利和支付渠道,也就是“交换”的问题。这时候会发现要盈利,必须明确目标用户群,要降低获取流量的成本,这时候又会跳到用户层面的考虑。最终各种转圈之后,还是落到如何赚钱的问题上!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版线路图,而且是针对我自己的。现实中,要复杂的多,简直可以说一团乱麻。而且现实中的创业发源点也是千奇百怪 ,有些发源于“管理”,比如我杭州那次创业,我曾问过杭州CEO一个终极问题,就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是什么?他回答是希望将来可以买一个无人小岛,成立一个国家。还有发源于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这个策划和产品经理创业里最常见。然后还有发源于掌控了流量、货源或者支付渠道的等等。然而不管2号图创业者的最初创业动机是什么,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虽然有初衷、有优势、有干劲,但没有一个符合商业本质的核心思路,做起事情来各种弯弯绕,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做得还不够。要说他们不知道创业一定要赚钱吧,也不完全是,但就差那么一点点更进一步的领悟。啊!多么痛的领悟!相比之下,3号图的创业者就靠谱多了,他们应该已经彻底领悟了商业的本质,并且能够抵抗住其它要点的诱惑,心中有本质,方能在纷繁复杂中化繁为简,万剑归宗,把所有要点都落脚到利润上去考虑,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但最厉害的,还是4号图的创业者,对于4号创业者,商业的本质是利润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是天生的创业人才,赚钱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可能从大学甚至更早就开始赚钱了,赚再多钱他们也不能停止,钱对他们来说虽然只是数字,但赚钱这事总能让他们高潮,省钱对他们来说则完全是条件反射,表面看,他们抠门的活像铁公鸡!所以,他们在很早的人生阶段,就开始一切行为都围绕着赚钱展开,就像早期的我在FLASH领域一样。然后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练,他们会比大部分人的商业嗅觉敏锐,一旦有什么赚钱的机会,瞬间就能看懂,然后组织执行。就像我经过十年技术积累,要出个什么新技术,肯定会比普通人理解上手快得多。

讲到这里,我想说,其实,赚钱也是个技术活儿!跟编程什么的是一样的。而任何技术活儿,想要达到很高的造诣,除了本身的天赋,也要靠长久的学习和训练。虽然我身边很多朋友,如果问他们想不想赚钱,谁都会说想,但又有多少朋友真正把赚钱当成一个技术活儿了?有谁是真正的爱赚钱?真正的把赚钱当成人生的追求了?别的我就不说了,我就问一句:“多少人百度过 怎么赚钱 之类的词汇!?”如果连这些词汇都没百度过,说明这些人心中没钱,对钱没爱,至少绝对不是原始本能,不然一个学习型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去查一下呢?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人心中有其它更重要、更本能的追求在不停的召唤他们,导致他们没空儿也没心思去查怎么赚钱,比如技术、产品、使命、业余爱好、国家大事、家长里短、甚至是王宝强和他老婆的故事,总之就是没动力把时间投到研究赚钱上。

钱,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确实都喜欢,但要说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最多算是个附属物,他们一般都会希望通过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最终顺带赚到钱。这估计就是马云那句“天天想钱反而赚不到钱”这么有市场的根本原因吧。可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我骂自己一百遍傻逼”的逻辑么?

另外,还有一句从小忽悠我了几十年的毒鸡汤必须跟大家澄清一下,就是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教导: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社会上则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只要不停的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赚钱是早晚的!虽然我知道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也不是故意坑我们,他们本来也就没想过必须让我们去创业。但是,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甚至已经毕业很久的创业者,竟然很多也还一直信奉这一条毒鸡汤!比如我。这条鸡汤会严重拖慢我们看清商业本质的进程。这条鸡汤对于打工者比较适用,但对创业者绝对不适用!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所以创业者必须干净利落的直奔赚钱而去,心中要时刻都有钱,时刻考虑节省成本的问题,时刻考虑提升利润率的问题,不停的磨练自己的赚钱技能,不停的提升商业嗅觉,一切学习和实践要围绕商业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只知道好学习技术,埋头苦干工作。

看到这里,有些人估计有点郁闷了:这活脱脱一个惟利是图的资本家形象啊!?是的,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但是商人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商业的本质决定的,商业的本质是利润,这个本质会对创业者进行筛选,不符合标准的,比如曾经的我,剔除掉,符合标准的剩下。经过长期的大浪淘沙,唯利的商业本质筛选出来的这个群体,必然一身铜臭气,让老百姓讨厌!所以我现在经常跟我的创业朋友们说:做生意,不要总是讲道德,讲法律就够了,商业的本质就是赚别人的钱。同一时间社会总财富就那么多,你赚了,说明必然有别人的钱流入了你的钱包,说明你的回报肯定大于了付出,不然应该是你的钱流入别人钱包。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堂而皇之的讲道德,这不是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么?

如果你还是无法接受,道德追求对你来说还是首要的,我劝你还是不要创业,做个乐于奉献的老师或者有傲骨的知识分子更适合你。实在不行,你可以选个小的领域,适度经商,用你一半的能力打败那些菜鸟对手。如果这样不能满足你的成就感,那你只能搏一下未来,做一些非常超前的东西,这样现在没人会跟你恶意竞争,你不会因为不遵从商业的本质而被人家打的满地找牙。但这种创业模式,前面也说过了,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风险是最高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创业这个行业里,越是这样的幸存者,反而越容易被大家传颂,一方面是大家都喜欢创造奇迹的英雄,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崇高追求的人。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更多赚钱的人,都是遵从商业本质,低调潜行的“真”商人!最后,可能有些创业的朋友还是不服气:“我们虽然赚了人家的钱,但我们做的事业对社会有很多附加值啊,我们改变了世界,解决了就业啊!?怎么能咬定说我们的收益一定大于了付出?”,我就回一句:“你可以不做这些所谓的贡献,没人强迫你,你不去做,一堆人排着队要做呢,说不定人家还没你狠,没你赚的多呢!”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商业的趋利本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类的趋利本性,发挥了人类改造自我,改造社会的最大潜能,是合理化分配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但这个是商业本质的附加值,不是某个商人的,所以也就不是创业者可以用来自我意淫的理由!——但是奸商们可以用这套来忽悠别人,有节操的商人们可以用这套麻痹自我。。。

最后再总结一下,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任何商业行为一定要谨记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不经商或者适度经商啊!?没谁敢说这个社会只有经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里奉上我最近总结的一句新的人生信条:“用价值观选择做什么,然后用客观规律指导怎么做!”可如果你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做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个客观规律跟自己的价值观违背了怎么办呢?这就是一个客观和主观,唯心和唯物的哲学问题了,先把本章结束掉,我们后面再进一步讨论。

★从商业本质的角度再看 技术、产品、用户和公司战略的关系

上一章讲商业的本质,比较务虚也比较毁三观,所以还是有必要专门开这一章,每个核心点挑一两个具体例子,详细再讲下。当领悟了商业的本质后,再回头看自己之前的很多感性认知,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很多道理,只有在对比下,在细节中,才能真正理解。

首先说技术,技术是我死磕时间最长的技能。最早在大学选择FLASH,完全是出于爱好,当时别说我,全世界估计也没几个人能预测到仅仅两年后,FLASH程序员就会随着网页游戏的兴起,成为当时最抢手的程序员种类之一。后来毕业了,选工作的时候,更多是学习的心态,创业什么的,甚至工资,都无所谓,只要能提升技术就行。再后来技术到一定程度了,就希望能帮助项目和公司更好的实现大家想要的产品,最终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想。

在类似我经历的公司中,有两个问题,会同时困扰大部分程序员和老板。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程序员,尤其是前端程序员,天生有一种极强的学习欲望,前端这门技术,半年不学习可能就要落后,一年不学习估计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了。程序员爱学习,不停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对于很多创业公司,却成为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很多程序员,会极端的掉入学习的漩涡中,简直跟掉入钱眼儿里的老板有得一拼,眼中除了学习啥也容不下,比如曾经的我。更要命的是,有些程序员,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习方向,还跟公司的业务方向不太一致。。。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出现很多老板死活想不通的升级版矛盾,就是这些程序员会极度反感改需求。站在老板的层面看,每次改需求,都意味着产品的提升,团队的成熟,甚至整个公司都离赚钱更进了一步,可为啥这些程序孙子们这么排斥呢?你们写啥代码不是写?写改需求的代码和写新功能的代码,有啥本质区别么?可程序们想的是:妈蛋,老子好不容易,紧赶慢赶,终于提前把任务完成了,刚想休息下,刚能有点儿时间研究下自己真正喜欢的新技术了,这下可好,又要重写这个功能!这在很多程序员眼中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营养,给别人擦屁股的体力活儿。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们想的是,怎么打磨产品,怎样尽快赚钱;程序员们想的是,怎样学习,怎样学更牛逼的程序,做更牛逼的东西。看到了么?这俩类人根本没尿到一个壶里,在项目早期还好,中后期一旦公司各种压力上来,各种更频繁的需求变更出来,这个矛盾就会大规模爆发。究其本质,一方面是老板不懂技术人员的心理,更多的方面,其实是技术不了解商业的本质,不知道他用自己的技术所参与的这个项目,身处的这个公司的终极诉求是什么,自己在这个以赚钱为使命的组织中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当然,如果老板自己都没搞清楚的话,天天鼓吹高大上的理念,那么程序员这方面就会表现的更加的极端。高大上的理念,前期虽然可以起到招揽英才和打鸡血的作用,但是后期如果控制不好,达不到预期的话,很有可能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如何让程序员既明白商业的本质,又保持战斗的激情,这是摆在所有老板面前的一个难题。

估计有些程序兄弟看到这里会不高兴了:就算我知道公司都是为了赚钱,那我就不能为自己多考虑考虑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么?公司死活管我毛事,我只要学到技术了,技术牛逼了,到哪里不能拿高薪?是的,你这样说没错,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老板何尝不也是这么想的?老板只想保障公司的生存和成功,其它一切人,甚至包含老板自己的个人利益,都会放到次要。当老板发现某些个人严重影响了公司赚钱的脚步,甚至威胁到了公司的生存,那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也必须果断出击。就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是天道,但最好心中也要有全局,明白自己正在经历的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什么,知道周围人都是怎么想的,否则你的天道不会有人尊重,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还有一些程序员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体验的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你有幸参与过一款很赚钱的游戏,那么不管从金钱回报,还是其它各个层面的回报,甚至包括技术本身,可能都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绝对比你死磕技术却一事无成要牛逼的多!

技术经过痴迷学习这个初级阶段后,就会更多的开始考虑项目、产品和公司层面的问题,这时候也是矛盾多多。这里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技术在没深刻领悟商业本质的前提下,会用技术的成本问题看待公司的成本问题,这个情况在我第一次创业中后期非常明显,当时不是项目整个进度卡在后端技术问题上么?我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时候公司就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到研发上,不要再给技术制造任何额外的负担,不要再为了赶那些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进度,而让技术写一些临时代码。可是我们忽略了:首先老板不懂技术,肯定无法像我们一样能准确评估技术成本;然后老板的核心问题是钱的问题,没有我们对技术的那种偏执。在这个前提下,他可以解决跟钱相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未必非要死磕技术,死磕产品,甚至没必要非跟我们这几个技术合伙儿人死磕。

比如他可以包装产品和概念,然后继续融资;也可以像公司后期那样,放弃不擅长的研发,转而做销售,卖毛绒玩具曲线救国;他甚至还可以靠忽悠把项目卖了,至少保障自己不亏!而这些可能性,我当时完全无法理解,只是一味的觉得老板是傻逼,做事情朝三暮四,抓不住重点,同时还不信任自己人,没有领导力。这种互相的不理解,久而久之,还会演变成对人的否定,甚至是人身攻击。

其实,从商业的本质和对老板的理解层面,我当时最好的策略肯定不是死磕技术,而是应该首先集中精力让老板相信,外援不靠谱,毛绒玩具不靠谱,这些只会增加成本,更加赚不到钱。当然我当时并没有这个实力和说服,但我至少可以尽力劝老板相信我们,相信技术问题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糟糕,成本我们可以控制住,我们离赚钱只差一步了。我应该站在老板关注的焦点上,立足商业的角度描述这些问题,并给老板能赚到钱的信心。但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为了让老板知道我们的重要性,反而经常把问题说得更加严重!导致老板更加没有信心,更加对我们不信任!我们只想让项目做好,老板只想让公司成功,这两句话完全一样么?大家从商业本质的层面自己好好品味一下吧。

技术是很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项目里,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在一个老板眼中,如果技术不能转化成利润,不能降低生产成本,甚至还造成额外的支出和风险,那技术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再来说产品,产品的问题最好玩,我还是找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商业的本质出发讲一下。一个是创新和抄袭的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很多游戏公司,做了第一款成功游戏,有了钱、人和各种资源后,反而开始各种失败,做的游戏越来越赚不到钱,只能一直吃老本。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谈到创新,这是一个多么高大上的词汇啊,这个世界难道不就是靠创新驱动的么?中国现在最缺少的,难道不就是创新么?我自身所处的游戏行业,最缺少的,难道不也是创新么?整个国家,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我这样一个屌丝,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在谈创新。然而,大家谈的,却都是自己的创新!不同领域的创新要点是什么,不同领域的人之间根本无法相互理解。

在我自己漫长的技术生涯中,我也是如此,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真是奇了怪了,产品创新有那么难么?为啥策划总喜欢各种抄袭?而且我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些抄袭的游戏还大卖!从技术和产品角度看,很牛逼的一些游戏,反而很多都挂了?如果让我自己当策划,我肯定要做真正的创新,绝不抄袭!后来,在我第三次终于开始自己主导创业,主导产品后,我真的履行了这个承诺,但结果大家也都在前面的章节看到了。

在我一年半跟产品的搏斗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之前作为技术,作为一个外行,我对游戏创新的理解有很大的误区。我当时一谈创新,就是什么核心玩法创新,甚至是游戏模式创新,觉得现在怎么都是RPG,回合制,策略类游戏,全都是升级打怪挂机,就不能来点新鲜的么?可当我自己深入到策划之后,才发现,原来游戏的王道是内容啊,内容的填充是对用户体验细节的把握啊,难点根本不是什么核心玩法和游戏模式。

核心玩法有时候我们还能微创新一下,但是对于游戏模式,一个历史阶段,它真的会有一个最优解。回合制可能就是当今休闲玩家的最优游戏模式,ARPG可能就是当今土豪重度玩家的最优游戏模式。模式的创新不是我们想创新就能创新的,它是时代的召唤。时代还没到的话,再有激情也做不来,最后只能落得个悲剧英雄!如果我们真的一定要做模式创新,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时代的变迁和机遇。而在这个机遇还没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内容创新!

然而悲剧的是,就算我们内容创新做得再好,不同行业的人,甚至我们自己行业里不同专业的人,比如技术和美术等等,都会觉得我们产品还是没创新,我们做产品的人就是没追求。如果老板也这么认为,那就更悲剧了,产品经理明明是给公司指了一条赚钱的康庄大道,却不得不背上千夫所指的骂名,这就是人类社会最悲剧的一个地方,做实事的人常常没有唱高调的人有发声权。

一个不靠谱的创新,一个以个人追求为出发点,无视时代现实的创新,非但肯定成功不了,还会大大的耗费公司资源,在长期的修改中,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中,近乎无限的提升项目成本,最终导致公司遭受严重的现金流打击,甚至彻底崩盘。公司的本质是什么,大家还记得么?是利润,不是创新!为了创新,把成本搞的奇高,大大压缩了利润率的空间,也就大大提升了创业失败的概率。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再来看抄袭,就容易理解多了。抄袭会一直存在,大面积存在,顽疾般的存在,必然有其非常坚实的合理性。在产品这个层面的合理性就是,当一个新的游戏模式被创立,尤其是被验证成功后,在新的时代还没来临前,从纯商业角度看,最佳商业实践应该是什么?必然是全面模式抄袭,最好连内容也抄,只换题材和相关美术即可。因为这样做既可以保障模式一定不会错,又可以保障最难搞的内容也没大问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降低成本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就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

说来惭愧,我个人第一款赚钱的游戏,就是抄袭的,当时手机卡牌游戏刚刚出来,世面上只有“大掌门”和“我叫MT”两款成功的。我们评估下来,“大掌门”更简单更在我们的实力范围内,然后就决定彻底抄袭大掌门,坚决抵抗任何创新的诱惑,用最快的速度上线。尽管我们这款游戏的程序和美术都是新手,我这个产品经理也是半道出家,整个游戏品质也很一般,但最后竟然还净赚了小千万,这也成为我人生第一款赚钱的游戏。

不过后来我们引入了一个非常牛逼的主策划,这个策划还是没忍住加了一个特色系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外行看上去就是一个系统而已,但我当时就震惊了:第一,他能抵抗住诱惑不改核心的东西;第二,内容填充的体验也很好;第三,加了一个创新竟然还能画龙点睛!这功力绝对不一般,正常应该是加一个创新就悲剧才对!后来这位主策划自己创业,短短两年就从一个屌丝,做了好几款赚钱的游戏,做到月流水千万,年净利润3000W,公司七八十号人。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那种我应该给他打工,而不是他给我打工的稀有牛逼策划啊!而他的套路,其实就是自我模式抄袭加内容微创新的套路,不然怎么可能短时间做好几款赚钱的游戏。

抄袭虽然很爽,但当抄袭的红利期过了之后,最后能一直存活下来的,则是那些能一直从用户角度持续做内容创新,最后还坚持到下一波模式创新机会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虽然风光,甚至有机会创造奇迹,但公司的本质是风光和奇迹么?不是,是利润!如果这样的公司领导人,有一天觉得赚够了,开始转而追求风光和奇迹,忽视了商业的本质,忘记了蛰伏的岁月,再大的公司,估计也难免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他不会一直运气都那么好。

现在是时候讨论一下游戏行业里一个怪现象了,就是大家会看到,很多游戏公司,尤其是创业型的游戏公司,做了一款成功的大作后,便再无建树,只会不停地出第一款的续作。大家真的以为他们没有斗志,不想做第二款大作么?其实正好相反,因为第一款游戏取得了成功后,相比创业之初,钱和人这两个最大的限制条件终于都解决了,他们常常是重金,豪华团队开始打造第二款游戏。虽然第一款游戏研发的时候捉襟见肘,很多决策都是从生存和赚钱的角度做的,但成功之后,他们常常不会认为正是因为天天想着钱的事,做了符合商业本质的事,再加上时代的机遇才成功的,常常会认为是自己产品理念的胜利,自己肯定是拿到了做产品的金钥匙,甚至是拿到了创业和人生信条的金钥匙,于是他们就开始用这把金钥匙不停的开各种锁。然而现实却是,这把表面闪耀的金钥匙是他们自己意淫出来的纯主观的存在,真正冷冰冰的那个客观的钥匙却是:商业的本质是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重金、豪华团队、不惜时间做得一个项目,它的成本必然会大规模的提高,从商业层面,成本的提高,常常意味着利润的降低。本来他们期望第二款能超越第一款,能赚更多的钱,但现实是,就算你投入再多,只要时代过去了,机遇过去了,红利期过去了,在新时代才能出现的新模式到来之前,所有的模式创新几乎都要折戟沙场,不然怎么第一款才叫时代最佳模式呢!?而在模式固定,受众群固定的情况下,收益总盘很难本质性提升,再加上红利期的退潮和竞争对手的涌入,利润能保障不下降都不错了!最后,在收益下降,投入却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这个行为实际上已经严重背离了商业追求利润的本质。无视客观规律的结果一定是被客观规律啪啪打脸,哪怕你的初衷再好也没用。

最后游戏上线,因为投入奇高,收益达不到预期,利润率必然不合理,就开始引起各种连锁反应,老板面对残酷的市场开始有压力了,压力必然扩散到团队,团队躁动了,大家开始找问题了,搞得主策划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是不是这次创新确实太不靠谱了。找来找去找不到本质原因,于是开始互相指责了,有些人开始觉得冤枉了,老子陪着团队搞这么久,最后还没第一款赚的多,甚至都没人家隔壁老王做抄袭换皮赚的多,现在还被人否定,我图啥呢?曾经立项时的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在压力和委屈面前不堪一击。最后项目非但达不到预期,搞不好团队还会崩掉,于是开始一波一波的换团队,最后活生生把这个项目拖死 。

然而,最终有谁问过一句:“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了吗?”,大部分人的考虑范围还是局限在项目上,这个项目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技术、产品、管理,还是老板?找不到病根的就更惨,会接二连三的失败,有些运气好的,利用之前的积累代理人家的产品反而可能又成功了,或者终于熬到了第二波变革和红利期又成了。但这样的天之骄子,幸运宠儿,毕竟是极少数,这种特例很难对我们有啥现实指导意义。就像我大学莫名其妙成为一头FLASH行业的飞猪,在我后来的人生十年中,再没碰到过这种狗屎运了。那努力就一点用都没有么?不是,努力是必须的因素,是我们能把握机遇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努力的人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在头部市场的竞争中,努力程度一般不会是决定成败的本质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产品的王道是内容,产品创新的真功夫是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更多要靠老板夜观天象,老板成功之后要分清主客观因素,一切商业行为的本质都是为了利润,谨记!

说完产品,我们来说说产品的目标群体:用户。说起用户,策划和产品经理最高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用户。这两个专业走出来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动机常常是看到了某些用户的需求没被满足,或者看到了某些已经被满足的需求,但是体验做得不够好,于是他们很兴奋的觉得:哇,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商机!但是商业的本质是用户,是用户需求么?并不是,是利润!

还记得我前面给大家展示的那4张商业思维模型图么?上面一段是典型的2号商业思维,而4号天才型商业思维应该是:我想赚钱,所以我天天研究各种赚钱的方式和对象,所以必然会研究到用户,我研究了用户什么情况下最爱掏钱,而且这个情况我可以通过某种产品实现,我还能做得还比大家成本更低更好用,所以我才做这个产品!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其实也可以殊途同归,也会互有胜负。但现实常常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因为起点不同,侧重不同,在长期的强力执行中,会形成巨大的方向性差异。那最后谁更容易成功呢?注意这里说得是商业上的成功,必然是后者。

用户层面,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领悟,就是团队在讨论产品和策划案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想的啊,这就是用户的需求啊!”这种话我一直就觉得有问题,就因为你是策划,你有点产品经验,你就能代表所有用户?带着这个疑问,我观察了很多项目和团队,甚至观察了很多社会现象,后来越来越发现这句话不靠谱。

先别说用户了,我就问你一句,你凭良心说,你了解你自己么?认清自我难道不是人生最难的课题之一么?你了解跟你朝夕相处的老婆孩子么?你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么?你了解日日夜夜跟你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么?你知道他们每个人的诉求和抉择么?还有,你知道你老板怎么想的么?如果你真知道,估计你很有可能也是个高管了。如果你连身边的人和世界都搞不清楚,凭什么说你能隔着屏幕,知道一个完全见都没见过的用户在想什么?这不是扯么?

是的,我们在讨论产品的时候,可以也必须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但是这个分析应该是建立在既有事实上的,是一种结果的倒推,然后再以倒推出来的结论进行量变延伸或者同类推演,进而指导产品的更进一步或者同类产品的开发。绝对不应该是以了解用户自居,把自己的想法当成用户的想法。

但是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太难了,因为到底我们是自己意淫的用户需求,还是根据事实推论出来的用户需求,这条分界线常常不那么明确,就算同一个产品数据,不同的人看,结论常常也不同,人们常常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来揣测数据。真正能做到完全客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人太少了,然而这也正是产品见真功夫的地方。

还有更悲剧的,如果我们连可以分析的事实和数据基础都没有怎么办呢?没办法,照照镜子,赌一把吧,“我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想的”这种话这时就真的有价值了,至少可以起到推动项目进度的作用,然后赶紧想办法去收集信息和数据吧。其实不管有没有经验,想把产品做好都很难,如果真有固定的用户分析套路的话,产品就不会这么难做了,优秀的产品经理就不会这么稀缺了。

产品经理除了要有长期的产品经验,数据积累,还要很高的悟性和对人性、对市场、对社会的敏感。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超女李宇春很火,当时死活理解不了,更不会去研究这个现象,一直认定湖南台有黑幕!后来随着产品意识的觉醒,又有一次在快男海选看到华晨宇跟尚雯婕鬼畜即兴对飙,当时就很有兴趣的马上研究了华晨宇的各种信息,然后直接判定本次快男冠军肯定是华晨宇。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产品意识和用户意识,源于生活,源于对大众行为,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大众行为的敏感和研究。这些研究可以让自己对用户的判断更接地气,更符合事实。相反,看到自己不理解的社会现象就认定为黑幕,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开喷,这样的主观激进分子,比如曾经的我,很难想象他们会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不对啊!”有些人估计马上要反驳了:“不是说,现在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么?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主观激进分子没活路了?”注意,偏执不代表主观,偏执只是形容对某个理念深信不已,这个理念本身有可能就是客观的,是对的。但是主观则是对自己深信不疑,只有自己总是对的,跟自己不一样的,都是错的。现在能看明白两者的差异了吧?而且这句话本身也有一定的鸡汤成分,如果你的偏执坚持的是个错的理念,别说成功了,估计最后要把内裤都输掉,比如曾经的我。。。

产品难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经验今天对,随着时代和用户的变化,未来未必还能对,就算所有的能力都达到要求,最后还要能一直跟着社会进化,这就需要点运气成分了,因为以目前人类的能力,是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预知所有人的行为的。所以,我现在做游戏更加不敢轻易谈创新,用户这么难以把握,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个可行的游戏模式,还不赶紧把这个模式发挥到极致,赶紧趁这个模式还成立多赚点钱,却总是想着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背后是啥?是时代的召唤,是对用户,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是对内容的掌控能力,还需要运气的垂青,这显然不是尊重商业本质的行为!这是一个成功的人,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为了证明自我才应该做的事。这个事情很不商业,很个性!

最后我想说,咱们做A就是做A,因为A的需要,才做BCD,不要明明心里想的是A,做的也是A,却总是希望通过追求BCD最终实现A。这两种逻辑的不同,当用ABCD描述的时候,清晰可见,可一旦把ABCD换成金钱,技术,产品,学习,创业等等人类特有的主观词汇后,就立刻变得复杂了。

比如我们大部人的创业,本质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的本质又是利润,是赚钱。那么我们做的就是赚钱这事,在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就应该一切围绕着赚钱展开,是否能赚钱,是否能最快的赚钱,是否能赚更多的钱,是否能持续一直赚钱就应该是我们的终极法官。我们把技术搞牛逼,把用户当上帝,都应该是为了提升利润。否则能降低成本就降低,哪怕技术方案看上去很LOW,哪怕会伤害到一些用户!要时刻谨记我们是为了降低成本才搞技术,不是因为搞了技术才降低成本;我们是为了赚钱才服务用户,不是因为服务好了用户才赚钱!你们看,这个ABCD的简单逻辑,我加上主观词汇重新一说,是不是就特别无法接受了?而且就算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可我们是人啊,我们不是赚钱的机器,即使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我们难道就不能有钱以外的追求?这个。。。其实又是 主观和客观 的哲学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会放到文章最后进行终极讨论。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高性能服务器开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直播
云直播(Cloud Streaming Services,CSS)为您提供极速、稳定、专业的云端直播处理服务,根据业务的不同直播场景需求,云直播提供了标准直播、快直播、云导播台三种服务,分别针对大规模实时观看、超低延时直播、便捷云端导播的场景,配合腾讯云视立方·直播 SDK,为您提供一站式的音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