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小程序奇袭双十一

小程序奇袭双十一

作者头像
云蚁cloudant
修改2018-11-26 10:12:35
6.6K0
修改2018-11-26 10:12: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云市场·精选汇云市场·精选汇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早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蘑菇街、京东等电商平台就开始在微信小程序上集结火力,“小程序电商”也成为过去一年中讨论最多的电商话题,电商平台、公众号大V、品牌零售商乃至淘宝网红,纷纷开始将阵地向微信小程序转移,打起了智慧零售的主意。

有了去年的教训,阿里势必会有所防备,比如支付宝同样上线了小程序功能,双十一期间的活动策划也覆盖到了线下零售。但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倒向微信小程序的却是一大拨头部的品牌商:

优衣库在小程序上线了“热力十一狂欢购”;Zara在官方微信小程序中开启了双十一提前预售,并推出了精选商品低至5折等双十一购物福利;杰克琼斯的母公司绫致时装在小程序中上线了扫码领券、分享集赞、24小时心跳抢单、微信支付满减等活动。

如果把品牌名单继续列举,还有拉夫劳伦、GoPro、蔻驰、海澜之家、七格格、HM、森马、乐町......

来自腾讯的最新数据显示,相比去年11月1日~11月11日,今年的同一时间,品牌自营类小程序今年双11期间DAU增长7倍,交易金额增长22倍。

品牌方的新战场

去年还在观望的零售品牌,已经悉数跻身微信小程序的竞争,尤其是在双十一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线上线下的智慧零售已然成为品牌商们的新战场。

可以给出的解释有很多,诸如零售转型、渠道多元化、新风口等等,但微信小程序最有价值的诱惑力恐怕还是流量。

1. 流量升级的自然选择。

进入2018年以后,“私域流量”的说法逐渐流行起来,与之对应的是“公域流量”,创造这两个概念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淘宝自己。所谓的私域流量指的是淘宝商家自己可以获得运营的流量,比如微淘、直播、买家秀等等,诸如淘宝头条、直通车、必买清单、聚划算、搜索等被定义为公域流量。

零售前沿社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逐渐摆脱对于平台的依赖,解放旧有惯性思维,借助小程序等工具,更好地服务用户,建立私域流量,进而做一门长久的生意,这才是品牌商应该有的决心。

就这个视角来看,电商双十一像是一场公域流量的狂欢,品牌方想要从中受益,最直接的选择就是真金白银买流量。而开放社交能力的微信,10.83亿的月活用户无疑是最大的私域流量池,抱着“解放思想独立经营”的决心,品牌方有意向小程序倾斜似乎并不意外。

2. 流量成本的优胜劣汰。

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鼓励商家把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比较明显的就是淘宝运营的变化,传统的做法是提高排名和店铺等级,现在需要的是打理微淘、直播等,内容的权重不断上升。当然,影响品牌方选择的还有流量成本。

打个比方来说,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是在向品牌商租房子,小程序和APP是品牌商自己造房子。差别在于,在租的房子里,任何访客的进出都必须经过房东的同意,而当顾客试图敲门进店时,可能会一下子跳出来好多个邻居,硬生生把顾客拉到别的店里。

小程序和APP是独栋的店铺,进了你的店就是你的顾客,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把顾客引进来。而小程序和APP的不同在于,小程序早在一个人流涌动的公园里,APP可能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荒地,获客成本的高低不言而喻。

当流量红利见顶,流量成本节节攀高的时候,品牌商势必会寻找别的渠道,即便不是微信小程序,也会有类似的产品。

3. 补齐流量场景的短板。

品牌商的KPI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有多少新增流量,第二层是流量的转化率,第三层是用户的复购率,由此引出的另一个选择因素就是场景。

电商平台在购买场景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逻辑在于:用户购物的动机很确定,然后寻找有购买欲望的商品,再然后是价格上的判断,在流量转化率上有着无可厚非的优势。而小程序电商的理想场景是用户在群聊、公众号阅读等场景下,看到有购买欲的产品,然后产生购物的动机,接下来是价格上的考虑,优势在于新增流量和复购率。

可以看到的案例是唯品会,其在2018年Q2财报中公布的数据,小程序在单季度收获了环比超过500%的新用户增长。有了流量才可能有转化,看到电商平台已经做出了表率,大批的品牌商也开始阵地转移,毕竟当小程序程序电商平台之外的又一必选项时,没有任何一家品牌想要成为偏科生。

理清了这几个问题,曾经为了天猫抛弃京东的优衣库,为何在今年双十一期间选择微信小程序,也就不难找到答案。

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成为微信支付对抗支付宝的前奏,小程序在双十一前夕的发力,当真意在对抗电商巨头吗?恐怕不尽然。

小程序不等于电商

即便电商创业者张口闭口都在谈论小程序的流量红利,微信始终保持了沉默,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第三方解读。

靠谱好物创始人魏明杰的观点是,“社交电商里,社交是核心基因,交互才是根本点,而商品和人的信息流重构是创业者最大的弯道机会。如果传统电商买完东西意味着交易结束,而社交电商买完东西,裂变才刚刚开始。”

42章经曲凯则认为,小程序的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拿信息裂变作为方法论,去服务四线往下的微信互联网新增用户。

这些解读不无道理,但小程序的假想敌并非是电商平台,从2017年初的上线至今,一直在朝两个方向迭代。

其一,小程序本质上还是工具。

张小龙曾对微信小程序有过描述,小程序诞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解决流量焦虑,而是一种隐藏入口、利用碎片化场景、“用完即走”的轻巧体验,打通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个枢纽。

也就是说,小程序的本质还是工具,恰巧遇到了微信的社交红利,社交关系圈抹平了消费理念上的差异,社交电商的裂变也就由之发生。

工具属性的微信小程序,自然不会站在电商的对立面,在社交电商的场景外,会员留存。连接线下等都是小程序的优势。诸如优衣库、Zara等头部品牌拥抱微信小程序,看到的是小程序的工具属性,有着完全的自主权。

其二,线上和线下的中间态。

2008年电商首次被宜家提上日程,却被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老爷子以电商会损害线下生意驳回,直到2018年10月底,宜家中国试水近两年的电商业务才扩展至149个城市。但在今年8月份,宜家却悄然上线了“IKEA 宜家家居快闪店”小程序,似乎不符合宜家小心谨慎的风格。

另一个例子就是优衣库。某种程度上,优衣库是电商平台二选一的牺牲品,却也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优衣库、宜家等一众品牌商眼中,微信小程序并不是纯粹的电商应用,而是线上和线下的中间态,既是打通线上线下的媒介,也满足了品牌商切入微信流量红利、寻找增量空间的心态。

在电商格局几近板结的背景下,直接以电商平台的身份对标巨头们,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工具和中间态却在双十一的角逐中对电商巨头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比如对线下零售的助力。连锁百货企业天虹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给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双十一当天小程序客单量占比接近30%,比日常客单量增长135%,日均销售额增长162%;智慧停车小程序的停车订单环比增长近110%。

除了对电商的助力,微信小程序已然成为零售商连接用户的必备工具,也佐证了线上线下中间态的角色。

再比如变相切割了电商流量。电商已经是存量市场,微信小程序在电商业务上的增长,其实也在变相从电商平台手中抢市场,特别是品牌商已经有所衡量的时候,似乎预示着零售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不管怎样,对于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体系而言,可怕的不是竞争对手的正面较量,而是意料之外的奇袭,前者还有反击的抓手,后者似乎只能变相给品牌商施压。可生意场上本就是一个利益取舍的过程,尝到了微信的私域流量红利,商家们还愿意用真金白银去争夺一次性的公域流量吗?

2018年的双十一,可能是小程序成为品牌标配的开始。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