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初创公司做产品,正在踩哪些坑?

初创公司做产品,正在踩哪些坑?

作者头像
齿轮易创说互联网
发布2018-12-13 17:15:33
6450
发布2018-12-13 17:15:33
举报

“产品”已然成为现阶段创业公司不得不接触的词汇,互联网产品给各行业带来了进阶性的变化,运营结构与手段在无声中展现震撼性的变化。

当创业企业学会思索产品的重要性,新的作业模式开始渗透融合。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有清晰的产品认识,能够构架完整的产品管理,最终通过产品达到设计初衷。

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吸收运营知识,或者使用独特的营销手段,最终发现,产品本身无法承载“负重”,创业者从最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产品的本质。

实际上,对产品方向模糊不清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模糊,最终会回到三个问题上:需求与痛点在哪?投入产出如何达到平衡?产品怎样落地与布局?

素材来源齿轮易创(chilunyc.com) 产品合伙人任明肖

任明肖

曾任⼤街⽹、正和岛产品负责⼈

海尔、方正、用友、新奥特、银杏资本等产品顾问

Visa、亚⻢逊、印象笔记、小⽶、亚布⼒、BCG等

5+年产品经理培训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然而以为可能是“错的”

听到的需求≠真正的需求

索尼要发布音响,就问现场媒体的人喜欢什么颜色的?大部分回答是黄色。后来索尼又做了一个动作,让大家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个音响,结果大部分人拿了黑色

这种表象其实很有意思,话语会受当时的场合、随众等影响,通常会使用⼀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说辞,不受特别限制的行为往往代表真实意愿,不要看用户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所以当很多企业沉溺于显性“客调”,得到的反馈,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反应市场需求。

如何做:匿名或隔离性的调研,不给用户引导和限制,观察其最真实的行为。

用户的预期⼀般是顺势思维下的推导

福特最开始做马车,用户的需求是快,后来生产出汽车。

⼈们善于惯性思考⽽非追根溯源,普遍会根据新的条件产生新的需求,所以在最开始设计产品时,就脱离了整体外部条件。

如何做:由于⼤部分解决⽅案,用户基于当前认知条件,新的⽣产⽅式往往会改变解决方案,要创造基于刚需下,更易迭代的产品。

正确看待竞品分析

企业做竞品分析,往往重点放在这个竞品是不是比我赚得多,他们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借鉴,运营的好是不是代表有市场等等,但竞品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独特性。

小黄车小蓝车小绿车五花八门的共享单车涌现视野,所有企业主投入时,只看到了其市场价值,但却忽略了其本身的产品根源。

竞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差异化定位,吸引到用户。竞品分析≠产品体验。产品报告简单介绍产品交互设计只是产品体验,更重要的是功能背后的逻辑,它为什么选择要这样做。

如何做:

1.确立竞品数据采集渠道:

⾏业统计分析报告;

新闻或媒体报道;竞品官⽹、论坛产品更新、历史版本;各应用平台介绍及截图;应⽤平台下载数据;应⽤平台用户评论;咨询客服或技术问答;核⼼或活跃用户调研;运营部⻔或管理层。

2.对数据分析后,确定差异化

定位(垂直)差异化;体验差异化;设计差异化;效率差异化。

3.明确常量竞争与变量竞争

基础条件⼀致时,拥有资源越多越容易胜出;需正视且去积极寻找那些可能引起量变的因⼦;找到后快速迭代以实现弯道超⻋。

当感受到产品成本的昂贵,可能并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

创业公司大部分的钱,会投入到很多不必要的地方,为了一款产品的诞生,大量的去网罗产品、技术人才,在团队搭建和磨合中耗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又在后续留存和招募中耗费大量金钱成本。

最终可能会造成形式大于内容,产品收益远远低于投入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实则需要明晰四点。

自己是否在精益创业

不断验证杜绝浪费降低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本质上是渐进性探索客户内在真实需求

MVP不一定必须是个成品,验证的是需求

比如在网上发布视频,获取用户反馈

调查问卷

对于那些未被发现的需求不适合,因为不好验证

要求公司和团队能够接受失败,甚⾄频繁地失败

不可能完全解决成本和时间的浪费

对团队有要求,并不是所有团队都可以敏捷

敏捷的灵魂不是快,而是灵活

敏捷的基础在于团队的综合能⼒

再敏捷也挡不住频繁修改需求

不要忽视文档的重要

清晰的认识产品外包和技术外包的区别

有没有产品经理,是否会梳理需求并提供后期运营方案

产品和技术是不一样的:产品会花足够多的心力确认需求

技术外包需要与外包公司的高层保持联系

有没有学会项目管理

预留出风险处理时间

以目标和责任来做最终衡量标准,慎用行政权力

把问题分类,根据优先级确认让步程度

预判产品运营的可能性

让产品自带运营属性

形成完整的产品闭环

商业模式:具体解决了什么人的什么问题

产品架构:驱动模式和形态类型

运营体系:冷启动和运营推⼴

运营的关键点:功能是否要为运营设计;潜在用户在哪里?

找寻种子用户

1-9-90原则

找哪些对需求最敏感和愿意尝鲜的⼈

给他们⼀一个尝试的理理由和动机

红包虽已被玩坏但仍是最有效的

产品冷启动

身边朋友或同行反⽽不是最好的渠道

直接使⽤已有产品的资源进行导流

⼀夜刷爆朋友圈是可遇不可求的

找互补的外部资源合作各取所需

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使用竞价排名

后续数据分析

投放之前设定好数据埋点

灰度发布 vs A/B Test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

初期重点观察核⼼业务转化率

追问动力

—EN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11.16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然而以为可能是“错的”
  • 当感受到产品成本的昂贵,可能并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
相关产品与服务
项目管理
CODING 项目管理(CODING Project Management,CODING-PM)工具包含迭代管理、需求管理、任务管理、缺陷管理、文件/wiki 等功能,适用于研发团队进行项目管理或敏捷开发实践。结合敏捷研发理念,帮助您对产品进行迭代规划,让每个迭代中的需求、任务、缺陷无障碍沟通流转, 让项目开发过程风险可控,达到可持续性快速迭代。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