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学术大讲堂 | (一)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展望(2)

学术大讲堂 | (一)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展望(2)

作者头像
灯塔大数据
发布2019-05-07 15:14:41
5810
发布2019-05-07 15:14:4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灯塔大数据灯塔大数据

三、新技术的机会和切入点

(一)人工智能领域。

1、智能的四个层次

通常认为智能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运算智能。这一阶段更多依赖计算资源来获得智能。包括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都属于广义上的运算智能。从应用场景来看,早期IBM推出的深蓝战胜人类象棋选手,背后也是采用暴力搜索的方式。

(2)感知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大多属于这一阶段,比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感知智能解决的是人类感官的问题。

(3)认知智能。这一阶段将上升到抽象层面。在这里智能将解决概念、语言的问题,比如自然语言、知识图谱。整体来看,认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来说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的感知层智能应用更多的还是使用运算层、感知层的技术来模拟实现的,还没有真正可以实现理解认知的模型出现。

(4)通用智能,即一个和人类更加相似的智能。这一阶段目前看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且可能要和生物神经科学领域技术相结合。

图3-1 人工智能发展的四个层面

2、深度学习的本质和局限

当前的人工智能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类。我们通常习惯于从单一的研究场景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深度学习可以解决但是从宏观来看,我们又该如何回答深度学习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且从技术发展角度思考,对“深度学习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回答更为重要。

图3-2 深度学习领域关系图谱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深度学习的本质。事实上,机器学习的本质是寻找分类超平面。深度学习的本质是:从输入的特征空间到输出特征空间找到一个非线形映射,使得特征空间线形可分。通常来说,研究深度学习需要满足几方面的条件,如大量的数据、规律的稳定性等。据此,我们可以来探索深度学习的局限。其实当前深度学习研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数据量依赖的问题、能耗和模型复杂度的问题、通用性——即过拟合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模型有泛化能力,且可解释)、黑盒子的问题(如何评估人工智能的安全隐患如)、应用范围、只能针对固化且稳定规律的问题(如在规律可变的金融领域,深度学习模型适用性较差)。了解这些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趋势,比如我们正在探索的弱监督学习、胶囊网络(初步看其价值在于可以将多个模型、维度进行整合)、深度强化学习(和人的学习过程更加类似)、图神经网络等等。凭借场景需求、数据基础优势,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相信我们也可以掌握有价值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生物神经科学领域的启示

人工智能研究的未来趋势是进一步向人的智能靠拢。通过对人的智能的一些研究,可以发现人的智能和当前机器智能实现差别很大。以当前科学研究较为成熟的“视觉”领域为例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人视觉系统中,图像从视网膜进入后,经过晶状体,经过不通维度的感知单元以及不通维度的处理单元。对比人视觉系统处理图像的过程可知:

(1)现在的计算机视觉是单模型的,但人的视觉系统是多通路处理。多通路的本质是数据的升维。数据升维是指将原始数据按照不同特征提取成几个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人的视觉系统通常会对数据先升维,再整合,再降维,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

(2)人的视觉处理过程是从低级(类似感知层)到高级(类似认知层)多级循环处理过程,不是单一过程。

(3)人的视觉处理过程需要感知(类似神经网络技术)和认知(类似贝叶斯技术)协同工作。

(4)人的视觉是系统化过程,即感知、识别、学习、预测一体化过程。而计算机视觉是将几个环节分离开了。

图3-3 人类视觉系统结构图

更高层的,再来以人脑的结构来认知人类智能。人的智能包括很多层次,从感官引领的初级感知,到神经引领的高级感知。高级感知有多种细胞组合而成,它将输出一个世界图景。和计算机识别图片不一样,人类的大脑看到的不止是一个个像素点,而是包含了人、物体、环境等各种元素的三维模型。高级感知之后,人类大脑还拥有一个认知层,负责做出评价。初级认知会给出第一反应,从而形成情感、体验。进一步的,在第一反应之后人类大脑会通过逻辑推理方式上升高级认知。初级认知出现了矛盾、不合常理的反应,将由高级认知来解决。高级认知会输出决策和注意,之后再上升到人类独有的抽象认知层,通过概念推导形成语言和思维。通过对人类大脑工作原理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整个AI的研究还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

图3-4 人类大脑智能处理流程

上述模型可以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业解决方案带来一些启示:假设要为公安等行业设计一个通用的人工智能大脑模型,如何将各类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如下图所示,模型的输入是物联网。输入信息首先在感知层做边缘处理,之后所有数据进入数据智能层来模拟人类的记忆,接下来再继续进行认知、策略,进而产生行为。当然,有一些边缘智能可以直接触发行为,这一点和人类类似。同时,我们还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世界模型,类似于人类大脑中的世界图景,被称为数据孪生。

图3-5 通用人工智能大脑结构设想

整体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路径。未来,还需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多种技术(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等),来引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从技术研究层面,可以在构建行业大脑、认知层、边缘智能(结合5G和物联网)、人机结合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图3-6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图

(二)区块链领域

这里主要介绍区块链领域的基础问题。

前文介绍过区块链要解决的问题:即分布式系统信任的问题。我们知道Hadoop解决的是分布式系统可用性的问题,它采用分布式系统中经典算法实现在信息可能会丢失、节点可能失效的情况下找到可靠的节点,从而达成一致。不同于Hadoop,区块链系统中,我们假设信息不会丢失,但是节点可能会做假。因此,区块链需要解决分布式系统共识的问题。

图3-7 区块链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系统由分布式账本、链式数据结构、时间戳、非对称加密、分布式数据的同步等多种技术共同构建。除了数字货币领域,区块链系统自身的价值主要在于“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信用的问题”。信用问题其实是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举例来说,现在有一个区块链应用很流行——区块链发票。发票的本质也是解决信用问题,比如通过酒店发票来证明住宿行为、通过机票发票证明出行时间路程等。区块链技术出现后,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再需要使用发票报销,只需要通过数据上链、自动提取验证就可以实现报销流程。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合同,其本质也是信用关系的建立。在未来,如果通过智能合约等软件化方式,是否可以不再需要签署纸质合同?从这些层面看,区块链的潜在价值十分巨大。

此外,在网络方面区块链也有着很多用武之地。华为2012实验室也在探索区块链在网络中的一些应用,他们尝试使用区块链解决底层网络传统的信任问题,包括DNS解析、原地址的挟持、路由解析等。在金融领域也一样,货币的本质也是信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之所以可以流通,也是由于背后有中央银行的信用做担保。未来,如果数字货币可以使用一个技术来做担保,而非一个中心化的机构,那么货币的价值和流通方式是否将被颠覆?

可以看出,信用的问题被解决后,从理论上来讲,人类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将被重构,即区块链技术未来可以系统性地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现阶段, 由于技术的成熟度还没有达到,整个社会还处于被重构的前期。

前面我们提到,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所牺牲的是性能。性能等问题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在全社会推行的主要因素。目前区块链技术一方面具备海量的应用场景需求,另一方面其对于现有社会的冲击、性能制约、能源消耗制约又带来很多挑战。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相信通过技术的逐渐完善,区块链仍然拥有一个很光明的未来。

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正如前文提及的,创新时代的核心是技术的融合。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探讨下一代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

在大规模系统的演进中,可以看到区块链、AI、网络等技术的身影。基于此,我们可以设想未来、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雏形,它可能会包括:自组织标识网络、自组织内容网络、面向数据的同态加密和计算、各类去中心化应用等。这些离散的点如何形成真正的未来基础设施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图3-8 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三个转变

未来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面向管道连接的网络将转向面向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原来的网络本质上是通过管道把计算节点连接起来。未来的基础设施将由线为中心转为点为中心。不同于原来的容器,这里的点可能会是一个数据中心。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原来的网络可以理解为沿街店铺构成的商业街,而未来将变成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所在的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通过高速路连接。

(2)从面向终端转向面向内容。我们知道,IP协议地址标识的是终端。但事实上,互联网使用中,用户并不关注终端,而是内容、信息。未来,面向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将不再面向终端,而是面向内容。用户也不需要知道内容在网络中的位置,而只需要知道要访问的内容是什么即可。因此,可能需要重构一个基于泛在标识的网络。总而言之,未来我们定位的将是信息、价值而不是终端。

(3)未来网络是面向价值交换的网络,而不是现在的面向信息交换的网络。现在的网络,包括购买商品、搜索微博等都属于信息交换。未来网络可以是做价值交换的。

四、目标和任务

基于上述内容,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未来我们的发展路径。

1、 明确定位——两个“面向”:面向集团的战略;更高层面的,还要面向国家创新战略。进一步的,将国家、企业的战略诉求相结合。

2、 明确目标——站在行业角度看问题,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在局部做到行业领先,输出领先的学术成果;建立国际影响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中国电信成为国家的创新领先企业;主导产业发展。

3、 明确角色——从0到1:明确核心驱动是创新,进而掌握核心技术,注重自主研发,把核心技术变为应用成果,建立行业平台,在内、外部打造影响力。

图4-1 新兴技术研究所定位

4、明确路径。把握好“从技术预研—自主开发—应用创新—标杆落地—能力沉淀—迭代创新”这一全流程发展路径。不能只研究技术,也需要应用创新、标杆落地来验证技术、证明价值,之后再持续实现能力沉淀。

图4-2 新兴技术研究所发展路径

最后希望所内各个团队之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彼此的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层面都有需要相互打通的地方。正如今天所介绍的,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取得新兴技术研究更大发展的重要条件,未来的时代一定是技术融合的时代。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4-1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融智未来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区块链服务平台 TBaaS
腾讯云区块链服务平台(Tencent Blockchain as a Service,简称TBaaS)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帮助客户、开发者及合作伙伴轻松创建和管理可托管、可扩展的区块链网络,助力产业协同发展。TBaaS 支持长安链·ChainMaker、Hyperledger Fabric等区块链底层平台,简化部署、运维及开发流程,实现业务快速上链,提升链上治理效率。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