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外企/民企/创业的职场感想

外企/民企/创业的职场感想

作者头像
叶锦鲤
发布2019-05-08 14:45:16
6780
发布2019-05-08 14:45:1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悦思悦读

作者:Ada 李力 未来佳人创始人/爱美医生联合创始人

就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软件专业。

两年高校教师,十年程序员,五年技术社群运营。

曾就职于清华同方,AIG,CA,SUN,Oracle,CSDN等公司。

目前医疗美容领域创业中。

现居北京,一夫一女一猫。

这次做职场分想之前是有一些顾虑,因为从职场来讲的话,我不算是个成功的人——作为打工来说,没有获得过百万年薪,没有当过总经理,只是我待过公司的数量还比较多。我创业也就有个五年的时间。做过的公司也都不是很成功,这是前面先跟大家介绍一下。

但是作为一些个人经验分享,我还是觉得有意义的,可能希望大家也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毕竟我在职场有20多年了。

个人职场价值怎么评估

我不知道大家,已经上班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在职场里老是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

就觉得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东西,职场里都用不到;或者是老板或者你的上级总让你干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完全没有价值感的一些事情;或者你的上级、老板很傻……总之很少听到有人对这个工作很满意的一种情况。

我后来就在想说,个人对自己的评估,或者是你个人的职场价值应该是怎么计算呢?

很多人是发自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我认为它是有一个客观规律的,有一个客观值来评估。

我就先讲一个例子:很早之前,在工作可能没几年的时候,曾经看过有个网文,这个人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是个文人,他的哥们是房地产老板,把他请去做了副总,负责一些策划什么的,他也是很长时间觉得很郁闷,觉得他这个老板很土,不理解他的一些追求,也没有什么情怀。

所以后来他就觉得自己要去开创一方事业,他原来是在南方,后来就去了北京,但是到北京后混得非常惨,有一段时间,他只能住地下室,他的网文大部分写在地下室的一些经历,就见了各种各样的底层的人民群众,这个是怎么结尾的呢?后来他老板又联系他了,让他回去了,继续做他的副总。

可能他就在副总宽敞的那种大办公室里,很舒服地回忆起在北京的那种算很凄惨的生活,写下了这些网文。我倒是不是特别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各种的细节真的非常栩栩如生。

还有一个例子:我原来在IT行业,就对薪酬这个事情,感觉很奇怪,比如说一个程序员在小公司拿6000块钱一个月,然后他去了比如说外企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拿3万块钱一个月,然后最近人工智能大火,他又跳槽拿6万块钱一个月,这些事情都在两年内发生的话,你认为能这个人的能力有大幅变化吗?

你的工资代表了你的职场价值吗?代表了你的技能水平吗?

说到这些,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个科斯法则。科斯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个人,应该是在90多岁高龄去世,前一段时间还有很多的悼念文章。

科斯法则就是在研究公司存在的意义。它的意义是: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要小于公司去跟外部做交易的成本,这是公司所存在的一个基石。

那么我后来发现了一些科斯法则的引申,我们很多人的时候在考虑自己的职场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累加上公司这个平台在你整体价值里的作用

就像我前面举的程序员的例子,或者包括房地产副总的例子,他们的职场价值可能更多来源于一个综合的评估,就是他个人能力在公司平台上所发挥的一个综合价值,但是他们把这些所有都归功于自己。

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我觉得比较偏颇。实际上,同样一个人技能,他在不同的公司里,他拿到了薪水待遇是不同,那么不同的这部分就是公司这个平台给你个人能力上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但是人性通常就会有这个问题,当他成功的时候,他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所导致的。当他失败的时候,他认为是环境所导致的。所以当一个人获得了一个整体职场价值评估,基于公司所获得的薪酬数字,他经常是全部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这个会造成很大的一个幻觉。

实际上,整个薪酬的大包里,越是在大公司里,或者在越好的公司里,你真正的个人能力在这里面比例是越低的

你如果真的是特别想评估你职场技能的真实价值,你不要提你在什么公司做什么事情,我的一个建议:你就去尝试做一个兼职

就是比如说你是程序员,你就去就接一个外包的活。如果你是个设计师,你就接一些设计师的活,总之就是类似你用你的技能去兼职市场找活儿,或者你就是做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者……

你去用你这个技能去尝试获取一些收入,你来看一看结果。基本上这是一种在完全市场经济下的话,你的技能所能获得收入的一个真实的标准。

是否应该离开“舒适区”?

这次分享起因,来自于去年有前同事聚会,让我比较意外的是以前Sun Microsystems 工程院院长宫立的分享。

宫立 (Li Go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_Gong_(computer_scientist)

他是一个非常open的人,虽然他在做工程院的院长的时候我还没有入职,但是后续听到很多同事对他评价非常好,他是一个很乐于帮助员工成长的领导而且他自己在美国的时候也是成就非常高的科学家,在Java上有突出专利。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跟我们聚会的时候给出了一些建议,让我非常的诧异。但是我后来想一想,会觉得可能在人在不同阶段,对职场的事情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我的同事里面都是毕业于名校,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自我期许都比较高的。聚会里有人问宫院长说我这个工作虽然福利很好,领导也很好,可是我就是没有成就感之类的这样的疑惑,希望前领导给一些建议。

结果宫院长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你们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有一个好坑,你呆着就不要动了

他这个建议让我非常意外,因为我认为他之前都是非常鼓励员工去发展自己的一些技能,然后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来自于一种硅谷的文化。但是现在他的态度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后来的分析就是,他其实从科学界或者从研究界转到企业界以后,他发现规律是不太一样的,就是在科学界的时候,他是非常鼓励学生去尽量去追求攀登科学高峰的这种思路,但在企业界里的话,他会发现对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只是需要员工做个螺丝钉。

实际上你如果特别鼓励员工去追求这种一个极致的个人价值实现的话,可能不是个特别得当的策略,对很多人来讲的话,呆在一个好坑里(好公司好职位),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面可能稍微再补充一下,宫院长他自己其实也有些遗憾。他当年也是相当自负的,就是在科学界非常有成就以后,他认为可以在商业界也能够做出类似的成就。但现在回过来看,他会觉得人能在一个领域里做出极致的成就就很不容易了,而他放弃科学界,而认为自己在在企业界也能大展宏图,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时间。能够在两个相差很远的行业里都能做到顶尖,是很难的事情。

各种类型的工作单位

接下来话题就是谈一谈公司对个人发展的一个影响。

最近网络上经常喜欢讲选择大于能力,其实这个话也不能绝对来看,因为有很多时候,其实你是没有更多选择的,你就这一个选项,你只能去努力

我们现在谈的是,你有多个选项的情况下,我大概只能先聊聊个人经验。我呆过外企民企,还有小创业公司,不过我因为可能同学或者是朋友比较多,他们分布更广一些,有同学在央企政府军队学校这样的机构里,有时候在一起聊的话,也会聊些公司的话题,能够做一些对比,我跟大家都讲讲这里面的一些区别或者是特点。

外企 vs 民企

先说外企,曾经有小朋友问我说,拿到了外企和民企的offer,问我去哪一家,我说你其实最主要还得看你看重什么,想要什么。

外企,我还是认为在我所见识到的企业里面,是能够最让员工以一个人的样子去存活的机构或者组织。我说的外企,应当是一种欧美的外企。因为这些企业发源于发达国家,那些国家一般比较讲究对个人的尊重,然后这种尊重在社会文化影响下,也会贯彻体现在公司文化中间。

在外企里面,你即使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基层员工,你也可以活得堂堂正正像一个人,就靠能力吃饭。当然也不用寄予太高的希望,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外企里面一样有政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只是说在同一水平上来比较,外企的等级观念不多。

我第一次去民企的时候,也一直担心自己不太适应,所以还找了一个比我先去那家公司的同事问。他原来是在外企待过很多年,那家民企也是他去的第一家民企我就问他,你能不能跟我讲一下,你感觉民企跟外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他就跟我说一句,他说这里所有的人都不靠谱

这个事情就让我琢磨蛮久的,因为民企我既然选择它,我还是蛮喜欢这家公司的,包括我的那些民企同事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是他说的这个不靠谱,我也非常赞同,大家的工作习惯非常不一样

在外企里就是它的规则是非常明晰的,我们可以花很长时间在讨论一件事情,说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据理力争,这个事情讨论很长,但是一旦定下来之后,你都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之后的话,它的奖惩是非常明显的,你比如说像销售团队,你这个年度的任务没有完成的话,你真的就是要滚蛋的。

外企的这种事前的规划,还有执行力,还有对流程的把控和管理,我们原来认为是特别正常和普通的一个事情,后来就发现民企是没有这些的,很多民企没有这些做事方法。

我先说这个对比,肯定先发现民企的一些缺陷了,民企他因为往往有一言堂的情况,就很多事情老板一拍脑袋,然后说我们就这样干了,其实下面有很多人他可能有不同意见,但是他不会表达出来,他觉得表达出来,老板也不会听他的,可能还会对他有看法。

那就造成表面上,老板一挥手,我们干这个,大家好好好,但实际上很多人心里是不同意的,他一出会议室,他就各种牢骚各种不同意见发出来,你可以想想这么一个事情推行下去的话,结果会是什么?就是很多事情是很好,但是大家态度是阳奉阴违,你能肯定最后结果是做不好的。我觉得不少民企有这个现象。

但是民企有一个好处在于什么?就是因为它的规则没有那么清晰,而且民企经常里面经常缺各种资源,资源更受限,事情比人多得多。 所以经常就会出现,把很多的事都塞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优点就在于说,你如果在一个发展特别快的民企里面,你能获得非常快的成长机会,因为人的能力是在尝试不同的事情里面锻炼出来的。

而且从民企来讲的话,因为老板的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企业更好,那么评估你做事情的标准其实就很简单,你所做的事情只要让这个公司能够好,一般你最终会得到你老板的认可的。

评判标准到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当你想尝试很多事情的时候,很多人巴不得这些事情赶紧交给你去做,所以你倒是可以去获得机会锻炼,负面的词汇说,是扩大自己的地盘,中性一点的词,是说你可以去就是说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和影响力。

但这种事情在外企里面是很不可想象的,因为外企里面就是界限非常的清晰,如果你手要伸长一点,想捞到别人的地盘里去,你认为你是在帮忙,别人认为是你在打打他地盘的时候,你是要被砍死的。

创业公司

现在说说创业公司,很多的创业公司经常是拿期权来跟大家讲薪酬,你如果是进一家创业公司,行规是你要降低你的工资,然后有一部分工资用期权来兑现。

问题是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很难把它的期权兑现,所以很多人就会嘲笑这种方式,认为是脑子进水了才会接受期权。这个事情就要看你对创业公司的认知了。

因为如果从做员工的角度来讲的话,如果是你按照你最高薪酬,你比如说你认为你一年能拿30万的年薪,你干20年,你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你是可以看到顶的。但是这种创业公司的期权,至少给了你一种可能性,就是万一它做成了呢,五年内,你就可能会成为千万富翁。

我觉得对一些愿意去冒险的人还是值得去尝试的。创业公司还有一个好处,创业公司都是在赶风口,往往它处在一个趋势上,你有时候通过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可能还获得进入一个高速发展行业的机会。

这是创业公司可能带来的一些优点,缺点的话就是创业公司都很短命。一般活不了几年,经常会出现这样情况,经济周期一来就倒掉一批创业公司,你会发现就业市场一下多了好多人在找工作,这是创业公司不利的一面,就是非常不稳定。

央企国企

我再谈谈我所了解的一些其他组织的特点,不一定对,这是跟一些朋友同学交往聊天感知到的,最主要是作为参照或者是对比来谈的。大家也就当对比来听一听。

比如说央企,我上学的时候,本科学校是冶金部下的高校,我有同学是从就是石油行业来的。我后来就发现,同样作为本科毕业生,你分到比如说煤炭系统,或者你分到石油系统,你最后的境遇截然不同。

二三十年下来的话,就会发现,煤炭系统的很多员工或者是很多退休人员都在,到政府静坐,为了要点工资。但是像石油行业的,我看他们很多员工就是能够跑到海南,跑到什么成都这样地方能买房养老了。

所以央企听起来好像很好,但是你也得看。这个央企是不是垄断性非常好的或者利润非常好的一个行业?而且央企受也受趋势影响。

比如说我在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有个学校收分比清华北大还高,就是北京邮电学院。因为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毕业都会进,中移动这样的企业,收入特别好,所以当时很多学生很高的分,本来是可以上清华北大的,都去考北京邮电学院了。

但四五年前就已经传出来像中移动这样的企业,下面的员工叫苦连天的,收入也很一般,央企倒不至于裁员,但是它会给你压业绩,也许随时就给你换岗。 你不用太期望于它有很高的稳定性,虽然不会裁员,但它绝对不是会保证你能过得很舒服的。

政府部门

像政府这种情况,我对公务员也有一种观念的转变,就是我原来一直认为政府官员都是一些脑满肠肥的不学无术的家伙,但实际上不是。

政府作为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大组织,就是最后能成为什么各种市长省长什么部长这些之类,其实也都是人中尖子。你最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精明非常有能力的人。

他的行为跟比如说跟我们在外企或企业里的行为不一样,是因为他的评估标准或者他做的屁股的位置不一样,不代表他做的那些事情不合理。

但是政府也有这么一个问题,他不但对公务员的限制会比较多,它对人的思想要求也比较多。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话,就非常不适合去政府待着的,因为在那里面呆着会非常的难受。

而且政府基本上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你的大腿抱的不对,基本上你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完蛋。这个跟企业还不一样,企业里也有升职需要抱大腿的现象,但是基本上是你这家不行,还可以去别的公司,政府只有一家。

高校院所

还有些人也对这种学校这样的地方比较感兴趣。我在学校里呆过,因为我本科毕业就留校做了两年的高校老师,本科生教本科生计算机科学。当时是因为计算机人才非常缺乏的缘故。

但学校这样的组织其实也不是一个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个象牙塔。而且我会觉得如果你如果想学校选择学校这样的组织,你最好能确定你的追求:i)要么是真心喜欢做科研,你觉得可以从科研里面得到很大的成就感;ii)要么你是真心喜欢去教学生。

我觉得除了这两点之外的话,学校也跟正常的企业组织差不多。也一样有等级关系,一样有各种的考核,一样有各种的人际,人际黑洞,一样有政治之类的东西。但你如果过于美化学校环境,你会觉得很痛苦。

不同年代的毕业生就业趋势

现在毕业生都喜欢求职BAT或者是新的这种互联网公司TMD,美团滴滴头条。这种现象就让我想起来之前毕业生对外企的追捧。

因为我加入外企的时候是2000年,那个时候外企在中国已经处于巅峰期再往下走的一个阶段,后来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

我离开外企的直接原因是遭遇了两次裁员,被SUN裁员一次,被甲骨文裁员一次,我就觉得这些工作太不靠谱了,而且确实当时也有很多的不满,外面又有很多的吸引,所以就离开外企了。

但外企巅峰时候的那种印象我还是能够回忆起,有非常好的福利待遇,现在就大家网上经常传的说那种提供零食,提供免费自助餐,夏威夷团建,高级豪华餐,五星级酒店等等,当年的外企提供类似福利,而且大家都习以为常,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福利。

所以现在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喜欢晒那些我们以前习以为常的一些福利,我都会觉得这是很多年前很多公司就做到的,为什么新兴的公司还能把它再做一个噱头,在不断地反复来推出来。

我的看法是,公司是跟着时代去发展的,时代总有潮流。每个时期总是有一类的企业会站在潮头,但是这个周期过去以后,这种企业会跌落,有新一批的企业会站起来。

当中国刚开放时,急需国外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时,外企有相当大的红利,当互联网开始成为潮流时,BAT这样的公司就站到了潮头。

工作单位个人发展的影响

前面那话在某些程度上是没有错的,确实选择大于能力。当你在多个公司去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选不同的公司,对你后来的发展会有不同的一个影响。但我说选择是有象限的,你最好在更高维度上去做选择

我觉得,高维度首先是对时代趋势做判断和选择;其次是对行业发展判断和选择。

比如说前面我讲说IT的发展是有潮流的,整个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有一个潮流的。你最好是能在一个潮流刚开始兴起来的时候就能扎进去,这考验的是你对一个趋势的选择和判断。

在时代趋势和行业之下,才是你对公司前景的一个判断和选择。如果是有可能的话,你尽量去把你的视野放得更高一些,从更高维度去看选择。

如果仅仅是说在公司不同公司之间的选择的话,如果拿到几个不同的offer,我会这么去做选择:

(1)把公司的优点和缺点列出来;

(2)首先看哪个公司的优点多,哪家优点比较多,就倾向那家公司;

(3)还看公司缺点,是不是在我的容忍底线之下。在我容忍底线之下的话,是一票否决。

举个最简单例子:如果是这个公司的老板很独裁,这个公司给的福利再好,职位再高,我也不会去的,这个就是一票否决的情况。

这是我个人在做公司选择上的一个方法论,可以分享给大家。

打工 vs 创业

我在2014年开始创业,到现在有五年时间了。

最近有个现在在谷歌的前同事,说有个职位是做社群技术运营,他说感觉特别适合我,想要推荐我去。

我说如果你是在我创业前给我发这个消息的话,我会非常开心,非常感兴趣。因为做员工的时候,就是觉得这是非常适合我的职位,而且还是谷歌这样我非常喜欢的公司。

但是因为创业,我会觉得我的性情已经变了,就是说我变成了一只野狗,我已经不能再忍受家狗的那种生活了。

我对打工和创业的定位,就是野狗和家狗的区别。

即使是我现在觉得创业是很适合我的一个选择,我也不是很鼓励大家去创业。因为什么?从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主流文化,都是在培养大家成为一个合格的打工者。

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有孩子了,我小孩现在15岁已经上初三。在她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我一直在考虑教育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所以这方面也看过一些文章,跟大家交流过。

教育起源于德国,而德国当时教育的话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士兵。最早发源于德国的教育,还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因为在那之前,儿童是没有什么教育的。欧洲早期的时候,五六岁的小孩都能去做童工,大家可以看狄更斯的小说,在《雾都孤儿》这样的文学名著里能感受到那时候的一些情景。

在这样的起源,和这样传统之下,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把大家培养成为合格的打工者,就是让你在既定的规则下去做事,给你任务,你去干,没有任务你就呆着,给大家培训出来就是这么一个习惯。

我创业以后,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会发现我习惯性去完成别人给我的任务。但我不会自己给自己任务。你如果问我想干什么,刚创业时我真的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后来就发现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还有我感觉,创业以来万事都是要从头学的,真的是从零基础开始。因为创业的很多东西学校是教不了你的。

首次创业成功者的特质

我看到一些第一次创业就很成功的那种创业者,他们都有共性。

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人:

i)要么是家传;

ii)要么是在做员工的时候,就为自己创业做了很多能力和资源上的储备。

说到家传,你回溯一些创业者的父辈或者他的整个家族,会发现往上数两代三代,都是富商——比如地产商潘石屹,我原来以为他就是农村里出来的土孩子,但实际他的祖父就是高官。还有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他一直自诩是乡下人,但实际上是他的祖父是当年富商。

这种家族的传统,对生意的理解,对商业规则理解上,能给你打下很好的创业基础,这些教育学校很难提供。

还有些一上来就很成功的创业者,也是属于有家传了,叫家里有矿,家里能给他提供很好的一些资源,多失败几次都没关系。

不是家传而是草根创业成功的,通常是这类人在当员工的过程中就为创业积累了资源,比如销售出身的人,很容易第一次创业就成功,因为他的销售技能,他的人脉积累,都是创业所需要的。

这是我看到两类首次创业成功率高的情况。一上来就能做得很成功的话,往往背后都有这两条规律。

像我这样的草根创业者,没有家传,因为我父母包括祖辈都没有经商经历。而且我父母一直以来都是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理念,所以还让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鄙视商人,也很鄙视销售, 这种很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也不知道来自哪里。

但是还好,我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创业从零开始学,或者从很大程度上去扭转自己以前的一些偏见,这个过程也是蛮有意思的。

对创业的误解

我看到有些人对创业有误解,我现在就挑两点来说:

  • 有些人老是说打工不爽了,要去创业;
  • 大家说创业就是要找投资。

以创业为借口逃避

第一个就是说打工不爽了去创业,我认为这是一种逃避

换个比较能理解的概念,就像在外企里,我们经常是讲说员工可以自由转岗的。比如说在甲骨文就规定,如果这个员工提出要转岗,只要他要转岗的部门同意,他所在的部门就必须得放,这个是公司规定。

但实际上大家用脑袋想想也就知道了,他要去的部门老板肯定是想要个得力的干将来帮自己。只有是你的工作业绩很优秀,你才容易去转岗,如果你很渣,作为部门领导人,他是避之不及的那种态度,恨不得把你踢出去,怎么可能还给你转岗的机会。

所以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你在打工的时候就很渣,你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你认为你创业会成功吗?大概率这是不可能的!

打工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容易玩的游戏,大多数人都可以玩的,还有很多人都可以玩得很好,但创业的游戏难度就高多了,要比打工难度大很多倍。

我在创业孵化器待过,我真的见过那种特别惨的创业者,连每天的下顿饭在哪里都要发愁,他甚至买不起一部智能手机,我对这种创业者就很无语,你都已经到这种程度了,真的不如去打份工,把自己养活好了再说。

以为创业必须要融资

现在经常会传出靠一个点子活着一份BP(商业计划书),就拿了千万投资,或者是大学不上了,要来创业。这些传闻都是小概率事件,只是新闻记者喜欢报道的。

我认为,创业不一定要融资

我们对名词附加了太多想象,创业听起来比较高大上,而做生意听起来就比较low。其实创业就是做生意。

因为最核心的,还是你要考虑你的企业给别人带来的价值。商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你从你的终端用户上去获得收入,获得利润,这是企业生存下去的一个基础。

风险投资的进入带来了新的模式,就是你的创业周期可以很长,你一时半会不能用现金流来养活你的公司的话。至少还可以有VC的钱把你先养活住,那么你可以把你的盈利点,放在五年甚至十年以后。

VC的进入只是让你做生意的模式多了很多种选择而已,但是它不改变基准的商业规则,基本信条就是你做公司最终都是要盈利的。

很多创业者非常自信地说,我们创业就不需要考虑盈利的事情,我觉得这胡扯。这里面很多人就是投机分子,他会觉得不管我这事做的怎么样,有没有价值,我先把钱融到了,然后自己先爽一把。我认为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也是相当有害的一种心态。

学霸的底气

前面介绍自己的时候还是蛮谦虚的,但实际上我也是蛮自傲的人,因为谦虚也得看跟谁比,我见过很多牛掰的人,在他们面前的话肯定感觉自己狗屁都不是,必须得谦虚!

但是让我有些底气来跟大家分享职场经验,还是基于几个自信,我也曾是学霸!高考成绩是全校第一的(中学是省重点)待过的高校也都是985,211。

还有职场虽然我认为不算成功,但是求职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难题,往往是我在几个offer里面挑选。创业虽然也不算成功,但至少还有个公司还活着,还能给员工开出工资来。

这件事情让我还觉得有一点点的经验,可以跟大家讲一讲我对这些事的看法,大家借鉴下,可以批判地看都可以。

我还是认为大家要去多去接触一些不同的观点,你不要脑子里只有一种声音,这个就是我做来今天分享的一个主要目的。大家有问题欢迎在文章下留言!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3-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智汇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集团账号管理
集团账号管理为企业客户提供云上多账号管理能力,您可以便捷的完成多个账号的的统一授权管理、财务管理、资源共享管理以及操作审计等,通过这些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预算、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