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导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本来养的好好的硕士、博士,平日里撒泼打滚、活蹦乱跳、一天两发朋友圈,可是突然有几天就销声匿迹了,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留微信也没反应,隔几天再打电话吧,手机还停机了。
于是一些导师莫名担心起来:这个学生该不是失恋了吧?
其实,以我多年的养殖经验来看,学生出现这种症状,八成不是失恋了,而是因为导师催论文了。我曾见过一名女生一边因男友劈腿而痛哭流涕,一边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媒体对导师的新闻报导,并配文曰“恭喜导师喜提科技成果奖一项”,“喜”还用的是红双喜的“囍”。
由此可见,失恋并不能对硕士、博士们造成如此大的精神伤害,但催论文能!过了deadline仍使出洪荒之力催论文的导师,更能。
因此,为了维护学术界的安定团结,保障硕士、博士的健康成长,我们几名导师偷偷达成共识,制订了《导师催论文的操作指南》,供参考:
《导师催论文的操作指南》
1. 催论文是法律赋予导师神圣且不可侵犯的权利。
2. 虽然如此,导师催论文也应该催之有度,不可以洪荒之力硬催。导师需知,每一种花式的催论文,都会给学生造成一万点的暴击。
3. 硬催之下,学生会出现人间蒸发等行为,身为导师,不要慌张,也无需报警,只需偷偷确定学生仍然焦虑地活着即可。
4. 确定学生仍然焦虑地活着,可夜观天象,也可问其舍友或辅导员,但不可突然去学生宿舍暗访,此时容易引起学生的应激反应,造成心理阴影。
5. 在校园里偶遇学生,要学会目光呆滞,四下旁顾,给其充分的逃走时间,且不可上前一把揪住询问论文事宜,更不宜在对方携带男女朋友时询问论文事宜。
6. 若在电梯偶遇,学生无法逃走,可先打个招呼,问今天天气怎样,此时不必说起论文,因为无论你说的是刮风下雨,学生都认为是在催论文。
7. 为保证学生安全,论文讲究三不催:吃饭不催、睡觉不催、过节不催。过节时即使学生不发问候短信,也不催。
8. 催论文频次不宜过多,每天催且只催一次,虽然学生晚上想写论文且想的睡不着觉,但也应该白天催论文,晚上催论文的杀伤力太大,容易引起学生内分泌失调。
9. 催论文不宜直接打电话,因为打了也不接,还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一般采用微信留言或者发朋友圈的方式,虽然持续没反应,但是学生一定能看到。
10.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一般要提前两年催论文,对于重度拖延症患者,刚一入校就得催论文。
11. 催论文时,当学生回复“写了一部分,还没写完”时,不要让学生“写了多少就发过来多少”,需知学生写的那部分要是能看,早就发过来了。
12. 学生电脑坏了、U盘丢了、家人生病了,论文被狗吃了,一般不要刨根问底,他只是没有写完论文而已。此时不能说自己认识修电脑的师傅,不要帮助学生找U盘,不要去探望学生“生病”的家人,更不能非要找那只吃掉学生论文的狗理论。
13. 凌晨两点收到学生论文,可大致先看一眼,如果论文写的好,可连夜回复,让学生睡个好觉,如果论文写的不好,想骂两句,可早上再回复,也让学生睡个好觉。
14. 催多了,发现学生停机了,不要非得给他充一百块钱话费,否则他只能想办法把手机弄坏了。
15.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学生,知道了学生的进度,应该安慰他说,“我也没写完”,而不能说“都到什么时候了,你还没写”。
16. 论文久拖不交,学生便迟迟不愿和导师见面,此时若想见学生,干脆编个理由把论文取消了。
17. 告诉学生论文取消了,也不要打电话说,而是要先发短信,收到短信后,学生自然会活蹦乱跳起来。
18. 不能按时交上论文是一种病,名叫拖延症。导师不能歧视罹患论文拖延症的学生,要早发现、早治疗。
19. 害怕学生不能按时交上论文也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