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你的颜值能打多少分?让飞桨来告诉你

你的颜值能打多少分?让飞桨来告诉你

作者头像
用户1386409
发布2020-02-12 15:23:12
3910
发布2020-02-12 15:23:1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PaddlePaddlePaddlePaddle
【飞桨开发者说】钟山,中科院信工所工程师,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

想必很多人都对自己的颜值到底怎样充满好奇,也有很多软件为大家提供了颜值打分的趣味功能。其实,颜值打分也可以视为一个图像分类问题,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飞桨搭建一个VGG网络,实现一个简单的颜值打分demo。

01

VGGNet介绍

VGGNet 由牛津大学的视觉几何组(Visual Geometry Group)和 Google DeepMind 公司提出,是 ILSVRC-2014 中定位任务第一名和分类任务第二名。提出 VGGNet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在大规模图像识别任务中,卷积网络深度对模型精确度的影响。通过VGGNet,研究人员证明了基于尺寸较小的的卷积核,增加网络深度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的效果。VGGNet结构简单,模型的泛化能力好,因此受到研究人员青睐而广泛使用,到现在依然经常被用作图像特征提取。

VGGNet引入“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不同的层进行简单的组合构成网络模块,再用模块来组装完整网络,而不再是以“层”为单元组装网络。VGGNet有5种不同的VGGNet 配置,如上表所示。其中每一列代表一种网络配置,分别用 A~E 来表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所有VGG配置都有五个卷积模块,模块中所有卷积都是3×3卷积核(conv3),因此特征图的尺寸在模块内不是变的,每个模块卷积之后紧接着最大池化层。最浅的A网络也称为VGG-11,它包含11个带可学习参数层,最深的E网络也称为VGG-19,包含19个带可学习参数层。业界普遍认为,更深的网络具有比浅网络更强的表达能力,更能刻画现实,完成更复杂的任务,VGG-19结构如下图所示。

VGGNet是基于 AlexNet网络的,VGG在Alexnet(注:Alexnet介绍参考《深度学习导论与应用实践》5.7.2节内容)基础上对深度神经网络在深度和宽度上做了更多深入的研究,相较于Alexnet而言,VGG中的3×3卷积核的感受野要小,但是两个3×3 卷积的卷积级联其感受野相当于5×5卷积,三个3×3卷积级联感受野相当于7×7卷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每个卷积层后面都跟随着非线性激活层,这样整合三个卷积层和三个非线性激活层增加了非线性表达能力,提高网络的判断能力。

其次是减少了网络的参数,假设输入特征图的通道数为

,输出特征图的通道数为

,级联三个3×3卷积层中的参数为

,而使用7×7卷积层中的参数为

,参数要多81%。此外C网络中还使用了3×3卷积层,同理也是为了增加非线性与减少网络参数。

介绍完VGG网络结构以及相关基础之后,接下来我们将在AI Studio平台上用 Paddle Fluid API 搭建一个VGG网络模型,实现对颜值打分的功能。

本实践代码运行的环境配置如下:Python版本为3.7,飞桨版本为1.6.0,电脑配置MacOS 10.15。

02

数据准备

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这次我们用到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公布的人脸照片数据集(https://github.com/HCIILAB/SCUT-FBP5500-Database-Release)。该数据中包含了500张不同女生的彩色照片以及每张照片的颜值得分,其中,得分是由随机寻找的70人对每张图片进行打分,最终求平均得出。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将颜值得分全部设定在1-5分并取整,即每个图片的标签为[1,2,3,4,5]中的一个。

注:原始数据集中每张图像并没有专门对人脸部分进行剪裁,图像中包含大量背景。因此,我们将提前去除了非人脸的部分并将图片大小剪裁为224x224,存储为本次实践中使用的数据集,如下图所示,图片命名格式是:颜值得分-图片编号。处理好的数据集获取地址为 https://pan.baidu.com/s/1B9Hlo031BABA6Hj-r16EQw。

了解了数据的基本信息之后,我们需要有一个用于获取图片数据的数据提供器,在这里我们定义为data_reader(),它的作用就是提供图片以及图片的标签(即颜值得分)。为了方便对图片进行归一化处理和获得数据的label,我们定义了data_mapper()。

注意:由于飞桨中交叉熵损失函数要求label必须从0开始,而数据集label从1开始,所以在获取label时,我们将label减1。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导入必要的包
import os
import paddle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PIL importImage
import paddle.fluidas fluid
frommultiprocessing import cpu_count
import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data_mapper(data):
    img, label = data
    img = paddle.dataset.image.load_image(img)      
    #将img数组进行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0到1之间的数值
    img= img.flatten().astype('float32')/255.0
    return img, int(label)

def data_reader(data_path,buffered_size=512):
  print(data_path)
  def reader():
      for image in os.listdir(data_path):
          label = int(image.split('-')[0])-1       #label减1
          img = os.path.join(data_path+ '/' +image)
          yield img, label
  returnpaddle.reader.xmap_readers(data_mapper, reader, cpu_count(), buffered_size)

paddle.reader.xmap_readers() 是飞桨提供的一个方法,功能是多线程下,使用自定义映射器 reader 返回样本到输出队列(详细介绍可在

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documentation/docs/zh/api_cn/io_cn/xmap_readers_cn.html#xmap-readers 中查看)。

有了数据提供器data_reader()后,我们就可以很简洁的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提供器train_reader()和用于测试的数据提供提供器test_reader(),BATCH_SIZE是一个批次的大小,在这里我们设定为16。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构造训练、测试数据提供器
BATCH_SIZE = 16
train_r =data_r(data_path='/home/aistudio/face_image_train')
train_reader =paddle.batch(paddle.reader.shuffle(reader=train_r,buf_size=128),
                          batch_size=BATCH_SIZE)
test_r=data_r(data_path='/home/aistudio/face_image_test')
test_reader = paddle.batch(test_r,batch_size=BATCH_SIZE)

03

网络配置

数据准备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开始构造前面已经介绍过的VGG-16网络,网络结构图如下:

首先用fluid.nets.img_conv_group()函数定义一个卷积模块conv_block(),从而通过配置卷积模块组件VGG-16网络结构。卷积模块conv_block()主要用来设定该模块中的输入、池化、卷积、激活函数、以及dropout和bacthnorm。获得了卷积模块后,通过多个卷积模块的组合以及三个全连接层就可以轻松获得一个VGG-16模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 vgg_bn_drop(image, type_size): 
    def conv_block(ipt, num_filter, groups,dropouts):
        return fluid.nets.img_conv_group(
            input=ipt, # 具有[N,C,H,W]格式的输入图像
            pool_size=2,
            pool_stride=2,
            conv_num_filter=[num_filter] *groups, # 过滤器个数
            conv_filter_size=3, # 过滤器大小
            conv_act='relu',
            conv_with_batchnorm=True, # 表示在 Conv2d Layer 之后是否使用 BatchNorm
            conv_batchnorm_drop_rate=dropouts,#表示 BatchNorm 之后的 Dropout Layer 的丢弃概率
            pool_type='max') # 最大池化

    conv1 = conv_block(image, 64, 2, [0.0, 0])
    conv2 = conv_block(conv1, 128, 2, [0.0, 0])
    conv3 = conv_block(conv2, 256, 3, [0.0,0.0, 0])
    conv4 = conv_block(conv3, 512, 3, [0.0,0.0, 0])
    conv5 = conv_block(conv4, 512, 3, [0.0,0.0, 0])

    drop = fluid.layers.dropout(x=conv2,dropout_prob=0.5)
    fc1 = fluid.layers.fc(input=drop, size=512,act=None)
    bn = fluid.layers.batch_norm(input=fc1, act='relu')
    drop2 = fluid.layers.dropout(x=bn,dropout_prob=0.5)
    fc2 = fluid.layers.fc(input=drop2, size=1024,act=None)
    predict = fluid.layers.fc(input=fc2,size=type_size, act='softmax')
    return predict

接下来进行数据层的定义。由于数据是224x224的三通道彩色图像,所以输入层image的维度为[None,3,224,224],label代表图片的颜值得分标签。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定义输入输出层
# 定义两个张量
image =fluid.layers.data(name='image', shape=[3, 224, 224], dtype='float32') 
label =fluid.layers.data(name='label', shape=[1], dtype='int64')

上面我们定义好了VGG网络结构,这里我们使用定义好的网络来获取分类器。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获取分类器
predict=vgg_bn_drop(image,5)

接着是定义损失函数,这里使用的是交叉熵损失函数,该函数在分类任务上比较常用。定义了一个损失函数之后,还要对它求平均值,因为定义的是一个Batch的损失值。同时还可以定义一个准确率函数,可以在训练的时候输出分类的准确率。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定义损失函数和准确率函数
cost =fluid.layers.cross_entropy(input=predict, label=label)
avg_cost =fluid.layers.mean(cost)
accuracy =fluid.layers.accuracy(input=predict, label=label) 

为了区别测试和训练,在这里我们克隆一个test_program()。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克隆main_program得到test_program,使用参数for_test来区分该程序是用来训练还是用来测试#注意:该fluid.default_main_program().clone()请在optimization之前使用.test_program =fluid.default_main_program().clone(for_test=True)接着定义优化算法,这里使用的是Adam优化算法,指定学习率为0.002。
# 定义优化方法
optimizer = fluid.optimizer.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0.002)  
opts = optimizer.minimize(avg_cost)

用户完成网络定义后,一段 Fluid 程序中通常存在两个Program:

(1)fluid.default_startup_program:定义了创建模型参数,输入输出,以及模型中可学习参数的初始化等各种操作,由框架自动生成,使用时无需显示地创建;

(2)fluid.default_main_program :定义了神经网络模型,前向反向计算,以及优化算法对网络中可学习参数的更新,使用Fluid的核心就是构建起 default_main_program。

04

模型训练

在上一步骤中定义好了网络模型,即构造好了两个核心Program,接下来将介绍如何飞桨如何使用Excutor来执行Program: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定义使用CPU还是GPU,使用CPU时use_cuda = False,使用GPU时use_cuda = True
use_cuda = False
place = fluid.CUDAPlace(0) if use_cuda else fluid.CPUPlace()
#创建一个Executor实例exe
exe =fluid.Executor(place)
#正式进行网络训练前,需先执行参数初始化
exe.run(fluid.default_startup_program())

定义好网络训练需要的Executor,在执行训练之前,需要告知网络传入的数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images值,第二部分是label值: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feeder = fluid.DataFeeder(place=place, feed_list=[image, label])

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式的训练了,本实践中设置训练轮数60。在Executor的run方法中,feed代表以字典的形式定义了数据传入网络的顺序,feeder在上述代码中已经进行了定义,将data[0]、data[1]分别传给image、label。fetch_list定义了网络的输出。

在每轮训练中,每10个batch,打印一次训练平均误差和准确率。每轮训练完成后,使用验证集进行一次验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EPOCH_NUM = 60
#训练过程数据记录
all_train_iter=0
all_train_iters=[]
all_train_costs=[]
all_train_accs=[]

#测试过程数据记录
all_test_iter=0
all_test_iters=[]
all_test_costs=[]
all_test_accs=[]
model_save_dir ="/home/aistudio/work"

for pass_id inrange(EPOCH_NUM):
    # 开始训练
    for batch_id, data inenumerate(train_reader()):      #遍历训练集,并为数据加上索引batch_id
        train_cost,train_acc =exe.run(program=fluid.default_main_program(),#运行主程序
                             feed=feeder.feed(data),                 #喂入一个batch的数据
                            fetch_list=[avg_cost, acc])         #fetch均方误差和准确率
        all_train_iter=all_train_iter+BATCH_SIZE
        all_train_iters.append(all_train_iter)
        all_train_costs.append(train_cost[0])
        all_train_accs.append(train_acc[0])
        #每10次batch打印一次训练、进行一次测试
        if batch_id % 10== 0:                                            
            print('Pass:%d, Batch:%d,Cost:%0.5f, Accuracy:%0.5f' %
            (pass_id, batch_id, train_cost[0],train_acc[0]))
    # 开始测试
    test_costs = []                                                        #测试的损失值
    test_accs = []                                                         #测试的准确率
    for batch_id, data in enumerate(test_reader()):
        test_cost, test_acc =exe.run(program=test_program,              #执行训练程序
                                     feed=feeder.feed(data),            #喂入数据
                                     fetch_list=[avg_cost, acc])         #fetch 误差、准确率
        test_costs.append(test_cost[0])                                #记录每个batch的误差
        test_accs.append(test_acc[0])                             #记录每个batch的准确率
        all_test_iter=all_test_iter+BATCH_SIZE
        all_test_iters.append(all_test_iter)
       all_test_costs.append(test_cost[0])                                      
        all_test_accs.append(test_acc[0])
# 求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test_cost = (sum(test_costs) /len(test_costs))        #计算误差平均值(误差和/误差的个数)
    test_acc = (sum(test_accs) /len(test_accs))  #计算准确率平均值( 准确率的和/准确率的个数)
    print('Test:%d, Cost:%0.5f, ACC:%0.5f' %(pass_id, test_cost, test_acc))


每轮训练完成后,对模型进行一次保存,使用飞桨提供的fluid.io.save_inference_model()进行模型保存:
# 保存模型
# 如果保存路径不存在就创建
if not os.path.exists(model_save_dir):
    os.makedirs(model_save_dir)
print('savemodels to %s' % (model_save_dir))
fluid.io.save_inference_model(model_save_dir,  # 保存预测Program的路径
                              ['image'],      #预测需要feed的数据
                              [predict],       #保存预测结果
                              exe)             #executor 保存预测模型

05

模型评估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draw_cost_process()和draw_acc_process()函数,用来可视化展示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和准确率的变化趋势。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 draw_cost_process(title,iters,costs,label_cost):
    plt.title(title, fontsize=24)
    plt.xlabel("iter", fontsize=20)
    plt.ylabel("cost", fontsize=20)
    plt.plot(iters,costs,color='red',label=label_cost)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
defdraw_acc_process(title,iters,acc,label_acc):
    plt.title(title, fontsize=24)
    plt.xlabel("iter", fontsize=20)
    plt.ylabel("acc", fontsize=20)
    plt.plot(iters,acc,color='green',label=label_acc)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

调用draw_acc_process()和draw_cost_process()绘制曲线,方便观察迭代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从而对网络训练结果进行评估。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调用绘制曲线
draw_acc_process("training",all_train_iters, all_train_accs, "trainning acc")
draw_acc_process("testing",all_test_iters, all_test_accs, "test acc")
draw_cost_process("training",all_train_iters, all_train_costs, "trainning acc")
draw_cost_process("testing",all_test_iters, all_test_costs, "test acc")

从训练结果来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有一定的提升,损失也在不断下降。后续大家可以根据训练结果调整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优化,也可以使用CNN模型来进行对比。

06

模型预测

前面已经进行了模型训练,并保存了训练好的模型。接下来就可以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手写数字图片进行识别了。

预测之前必须要对预测的图像进行预处理,首先对输入的图片进行灰度化,然后压缩图像大小为224x224,接着将图像转换成一维向量,最后对一维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图片预处理
defload_image(file):
    im = Image.open(file)
    im =im.resize((224, 224), Image.ANTIALIAS)                  #resize 图像大小为224*224
    if np.array(im).shape[2] == 4             #判断图像通道数,若为4通道,则将其转化为3通道
        im = np.array(im)[:,:,:3]
        im = np.array(im).reshape(1, 3, 224,224).astype(np.float32) #返回新形状的数组,把它变成一个 numpy 数组以匹配数据馈送格式。
        im = im / 255.0                                             #归一化到[-1~1]之间
    return im

接下来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经过预处理的图片进行预测。首先从指定目录中加载训练好的模型,然后喂入要预测的图片向量,返回模型的输出结果,即为预测概率,这些概率的总和为1。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加载模型并开始预测
infer_exe =fluid.Executor(place)
infer_img='/home/aistudio/image1.jpg'
#获取训练好的模型
#从指定目录中加载 推理model(inference model)
[inference_program,#预测用的program
feed_target_names,#是一个str列表,它包含需要在推理 Program 中提供数据的变量的名称。
fetch_targets] = fluid.io.load_inference_model(model_save_dir,infer_exe)#fetch_targets:是一个 Variable 列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推断结果。

img =Image.open(infer_img)
plt.imshow(img)   #根据数组绘制图像
plt.show()        #显示图像

image=load_image(infer_img)

# 开始预测
results =infer_exe.run(
                       inference_program,                      #运行预测程序
                       feed={feed_target_names[0]: image},#喂入要预测的数据
                       fetch_list=fetch_targets)              #得到推测结果

得到各个标签的概率值后,获取概率最大的标签,即为颜值的预测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获取概率最大的label
print('results',results)
label_list =["1", "2", "3", "4", "5"]
print("inferresults: %s" % label_list[np.argmax(results[0])])

运行结果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results[array([[1.7734790e-12, 8.6307369e-02, 1.1037191e-03, 9.1258878e-01,
        7.8247488e-08]], dtype=float32)]infer results: 4

最终我们的美女同事颜值被评估为4分!

至此,恭喜您!已经成功使用飞桨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并实现了颜值打分。

本实践代码、视频及配套文档已发布在AI Studio课程里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学习:

https://aistudio.baidu.com/aistudio/course/introduce/998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1-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PaddlePaddle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步骤1:
  •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这次我们用到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公布的人脸照片数据集(https://github.com/HCIILAB/SCUT-FBP5500-Database-Release)。该数据中包含了500张不同女生的彩色照片以及每张照片的颜值得分,其中,得分是由随机寻找的70人对每张图片进行打分,最终求平均得出。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将颜值得分全部设定在1-5分并取整,即每个图片的标签为[1,2,3,4,5]中的一个。
  • 注:原始数据集中每张图像并没有专门对人脸部分进行剪裁,图像中包含大量背景。因此,我们将提前去除了非人脸的部分并将图片大小剪裁为224x224,存储为本次实践中使用的数据集,如下图所示,图片命名格式是:颜值得分-图片编号。处理好的数据集获取地址为 https://pan.baidu.com/s/1B9Hlo031BABA6Hj-r16EQw。
  • 了解了数据的基本信息之后,我们需要有一个用于获取图片数据的数据提供器,在这里我们定义为data_reader(),它的作用就是提供图片以及图片的标签(即颜值得分)。为了方便对图片进行归一化处理和获得数据的label,我们定义了data_mapper()。
  • 注意:由于飞桨中交叉熵损失函数要求label必须从0开始,而数据集label从1开始,所以在获取label时,我们将label减1。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