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从Pace-layered架构看中台的三个价值本质

从Pace-layered架构看中台的三个价值本质

作者头像
凯哥
发布2020-05-08 16:25:12
2.9K0
发布2020-05-08 16:25:12
举报

01.前言

最近整个行业似乎都在讨论中台的概念,理论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前段时间,一些失败的案例或者不赞同中台体系的文章出来,让大家感觉似乎”中台“就是一个炒作的概念。

各种争执,众说纷纭,各种解读渐欲迷人眼,如何才能够拨云见日,抓住中台的本质呢?

企业架构是物理世界的业务在数字化世界里的建模,那么物理世界的架构理论是否能够对企业架构给出参考呢?

当我深入研究Gartner提出的分层架构(Pace-Layered Architecture)的时候,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也许,Pace-layered架构师中台的”第一性原理“。

参考PLA,前中后台理想的三层架构应该是纺锤形的:

中台的三个关键价值也呼之欲出:

  1. 沉淀差异化能力,产生更多收入
  2. 为主动创新的前台业务提供支撑
  3. 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业务的策略应该是:

  1. 让前台的投资创新类系统快速迭代,快速对齐和沉淀到中台的能力系统,形成收入。
  2. 让后台的成本类业务系统越来越小,从运营职能转化成收入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向上提到中台,产生客户价值和。
  3. 让中台越来越自动化,更快的支撑前台,更多转化后台的职能到价值。

02.Pace-layered Architecture介绍

Pace-Layered Architecture是Gartner提出的一种企业分层架构的思想。

Shearing Layers

Pace-Layered的思想起源于Shearing Layers,提出者是建筑行业的架构大师Frank Duffy,也就是《Work and the City》,《Architectural Knowledge》的作者,然后被Stewart Brand在他的书《How buildings Learn :What Happens After They're Built》中被详细的构建和解读。

在Brand的书里,将建筑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划分了7个层次,主要是:

  • 地理位置:永久不改变
  • 结构:取决于材质,一般能保存30-300年不改变
  • 外立面:20年以上不改变
  • 基础服务设施: 比如水电暖气等,一般来讲保持7-20年不变化
  • 空间设施:地板、内墙等,一般保持三年
  • 家具软装:家具和各种生活设施,三年以下
  • 居住者:在建筑里活动的人,每天都会发生移动。

通过这样的分层,能够清晰的指导建筑师合理的规划出高质量的建筑架构。

而这个分层的理念,也被软件开发领域所认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敏捷宣言》就是很大程度上受了Shearing Layers的启发。

比如,我们会发现从UI界面,到硬件平台,从前端到后端,可以一一映射到Shearing Layers的框架上。

https://medium.com/code-smells/shearing-layers-in-software-design-2113088f0a5e

03.Pace-layered Architecture

在Shearing Layers的基础上,Brand进一步对Pace-layered 做出了解释:

快速变化的架构部分负责快速学习,提出各种创新建议,并且吸收震动,而慢速变化的部分负责记忆,集成和规则。

对应到盖房子,这两层就很清晰的能够理解:

最前端的家居设备,比如电器,家具,装饰,是用来满足用户(居住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的需求的,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发生变化,冬天用暖气,夏天开空调。这一部分的设计要能够快速变化,能够做到相对独立,按需调整。所以这一些东西的价值可能也没有那么高,算是消费品。

而房子最稳定的部分,就是结构的部分,比如地基,钢结构等,是用来保证这个房子的安全,稳定的基石,这一部分必须是严谨的,遵守严格的建筑规范的,并且也是高价值,很精密的。

当把Pace-Layered Architecture应用到企业应用的时候,就能够将企业应用分成三层:

从上到下,分别是主动变化的创新型系统,高响应的差异化型系统和保持稳定的记录型系统。

  • 创新型系统/System of Innovation

创新型系统是主动变化的,这些系统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能够主动的创新,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不断去尝试和试错,去探索新的业务,去发现新的创新,去验证新的想法。

  • 差异型系统/System of Differentiation

差异型系统,顾名思义,是这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的系统。是承载这个企业最强的业务能力的系统。这个差异型系统的目标是更好,更快的地响应市场的需求的。所以,这类系统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能力体现。

  • 记录型系统/System of Record

记录型系统,是那些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后端系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追求精确型,需要可审计。

由于这个图是2011年Gartner的图,所以快十年过去,市场上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主数据的概念,比如很多原来看上去相对静态的数据已经变得动态了,原来稳定的业务,现在已经变化非常快了,所以我们用抽象思维,忽略那些细枝末节的内容,重点的归纳出如下三类系统的核心区别:

创新型系统,突出快速试验和创新

差异型系统,突出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录型系统,突出稳定性,将业务中那些慢速的,稳态的部分沉淀下来

04.Pace-layered Architecture三层详细区别

Gartner将Pace-layered Archhitecture应用到企业架构领域后,被不少同行进行解读,这里凯哥汇总优化了一版,供大家参考:

如上图所示,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Pace-layered 架构:

  1. 业务流程
    1. 创新型系统:动态,实时发生的,变化非常快的
    2. 差异化型系统:可配置的,自动发生的
    3. 记录型系统:结构化,重复发生的,变化很慢
  2. 信息和数据类型
    1. 创新型系统: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是外部数据,不可控型比较高
    2. 差异化型系统:内外部都有,一些是非结构化的,相比较记录型系统更加动态一些
    3. 记录型系统:高度结构化,非常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是内部的,可被审计的数据,容易被管理的
  3. 数据完整性
    1. 创新型系统:中等或低
    2. 差异化型系统:高
    3. 记录型系统:高
  4. 治理管控:
    1. 创新型系统:随时按需管控
    2. 差异化型系统:精简的管控模式
    3. 记录型系统:严格的管控和测试
  5. 业务参与形式:
    1. 创新型系统:业务执行者
    2. 差异化型系统:辅助支持者
    3. 记录型系统:管理和治理者
  6. 生命周期:
    1. 创新型系统:2-3个月,非常短
    2. 差异化型系统:1-2年周期
    3. 记录型系统:7年以上
  7. 协作性:
    1. 创新型系统:需要高度协作
    2. 差异化型系统:中等协作
    3. 记录型系统:有限的协作
  8. 分析类型:
    1. 创新型系统:偏预测性分析
    2. 差异化型系统:偏计划型分析
    3. 记录型系统:偏报表统计类分析
  9. 信息化系统类型:
    1. 创新型系统:定制化开发
    2. 差异化型系统:套件或定制化开发
    3. 记录型系统:集成性套件

05.Gartner分类的三层系统样例

Gartner将三类系统进行了归纳分类:

当然,在我们看这个表格的时候,这基本上十五年以前的内容了,但是会依然会有一些参考意义:

电商,社交媒体,移动APP这些系统被归为创新型系统。

电商引擎,站点搜索和SEO,客户画像,购物车,精准推荐,交叉销售,这些系统和场景被归为差异型系统。

支付流程,税务管理,财务管理,主数据管理,仓储管理,这些被归为后台的记录型系统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里面的很多系统原来是相对静态的,但是随着企业价值链的拉平,现在变化也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记录型系统变成了差异型系统,原来的差异型系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创新型系统。

对不同的企业来讲,三类系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业务能力的不同,战略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同样的应用可能在不同的类型中,这就是企业的经营能力的体现。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前面创新型的系统是投资类的,是要快速试错的,尽可能的小投资快试错。中间的差异型系统是收入和利润的主题,是企业差异化能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要不断加强。后端的记录型系统要稳定,要尽可能的小,记录型系统越小,意味着差异型系统越多,意味着核心能力越多。

当我们理解了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的核心理念后,我们再来看中台的概念。

06.从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视角看中台

我们全面的理解了分层架构后,再回头来看中台,我们会发现,企业的前中后三层,不正好对应到Pace-Layered 架构么?

根据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的理论,企业差异化的竞争力重点体现在差异型业务这里,创新型业务是创新类的,记录型业务是管控类的,我们肯定希望差异型业务越多越好。

这样一来,理想的三层架构应该是纺锤形的:

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业务的策略应该是:

让前台的投资创新类系统快速迭代,快速对齐和沉淀到中台的能力系统,形成收入。

让后台的成本类业务系统越来越小,从运营职能转化成收入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向上提到中台,产生客户价值和。

让中台越来越自动化,更快的支撑前台,更多转化后台的职能到价值。

07.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给中台建设的三点启发

通过对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的理解,我们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中台的三个核心价值:

  • 沉淀企业最差异化的能力,产生更多收入

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让更多前台的试验变成中台的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后台的运营和监管职能成本变成创造收入的业务服务

  • 为主动创新的前台业务提供支撑

前台的目标是主动创新,快速试验,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这一切需要中台的能力支持,前台才能更加敏捷。

  • 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中台本身的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承担着响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职责,所以中台本身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兼顾一定的稳定性。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5-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凯哥讲故事系列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Shearing Layers
  • 03.Pace-layered Architecture
  • 04.Pace-layered Architecture三层详细区别
  • 05.Gartner分类的三层系统样例
  • 06.从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视角看中台
  • 07.Pace Layered Architecture给中台建设的三点启发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BI
腾讯云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提供从数据源接入、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分析全流程的BI能力,帮助经营者快速获取决策数据依据。系统采用敏捷自助式设计,使用者仅需通过简单拖拽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报表开发过程,并支持报表的分享、推送等企业协作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