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大规模硅光集成光路在量子光学的应用

大规模硅光集成光路在量子光学的应用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0-08-13 10:21:35
1.1K0
发布2020-08-13 10:21: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这篇笔记主要介绍硅光芯片在量子光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这两篇工作都是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O' Brien研究组及其合作人员完成(该研究组最先利用硅光芯片进行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两篇工作基本的思路是,在硅光芯片上产生纠缠光子对,并进行纠缠态的逻辑操作与投影测量(单光子探测器在芯片外)。这两篇工作分别发表在2018年3月份的Science与2018年8月份的Nature Photonics, 由此可见其意义重大。值得一提的是,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都是中国人,是来自北京大学与国防科大的两位老师。

1. 基于硅光芯片的高维纠缠态

第一篇工作发表于Science, 在硅光芯片上产生了高维纠缠态,并对其进行了操控与分析。整个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文献1)

整个芯片非常复杂,包含16个自发四波混频(SFWM)光子对源,93个热光移器,122个MMI, 256个波导交叉器(waveguide-crosser)和64个光栅耦合器。整个光路含551个功能元件,可以称得上大规模集成光路。作为对比,光模块中硅光芯片一般用到的器件数目是10多个。

光路的第一部分利用MMI与热相移器构成的Mach-Zehnder干涉器对泵浦光进行分束,用于调节泵浦光在不同路径所占的比例。第二部分为光子对产生区,由16个螺旋线型的波导构成,泵浦光在此区域内发生自发四波混频,产生信号光子与闲置光子。由于光子对可以在16个路径中任一路径产生,其对应16维的纠缠态,

第三部分用于光子对的分离,由于信号光(1539.73nm)与闲置光(1549.32nm)的波长不一样,可利用Mach-Zehnder干涉器对其进行分离,最终信号光从芯片上方的端口输出,而闲置光从芯片下方的端口输出。第四部分对光子进行操控与分析,主要由Mach-Zehnder干涉器构成,通过改变相移器的相位,对应不同的逻辑操作与测量基矢。

Mach-Zehnder干涉器是整个光路逻辑操作的基本单元,这里再贴一下其对应的2x2矩阵。 Mach-Zehnder干涉器可以看成分光比可以动态调节的定向耦合器。

高维纠缠态产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验证实验,包括量子态层析、系统维度验证实验、高维Bell不等式实验、高维随机扩张实验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 任意两比特操作

第二篇工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采用大规模可编程的硅光集成光路,实现了任意的两比特逻辑操作。整个芯片的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文献2)

整个芯片的尺寸为7.1mm x 1.9mm, 包含4个SFWM光子对源、4个泵浦光滤波器、82个MMI, 58个热相移器,18个波导交叉器与40个光栅耦合器。芯片上器件的数目相比于Science有所减少,总共含206个元件。

实验中,研究人员实现了98种不同的两比特幺正操作,平均保真度达到93.5%。此外,还进行了两比特算法的演示以及Sezegdy型量子行走的演示。但是相关的逻辑操作都是概率型的,这一点比较头疼,这也是光学量子计算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上两篇工作都是在硅光芯片上实现,整个光路非常复杂,包含的器件数目较多。这对整个芯片的加工容差以及均一性都提出了挑战。由于硅光芯片采用CMOS工艺,可以保障每个器件的性能,并且器件尺寸较小,可以单片集成较多的元件。只有每个元件的性能都比较优异,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可以较好地工作。这两篇工作表明了基于硅光芯片的大规模集成光路的可行性,其可以应用到其他相关方向(例如基于硅光的Lidar,光开关等)。

由于MMI的工艺容差较大,因此芯片中的分束器全部采用MMI_2x2,波导交叉器也是基于MMI。相位调制部分采用的都是热相移器,而不是基于等离子体色散效应的电相移器。不同相移器的热串扰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否可通过相移器的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J. Wang, et.al., Multidimensional quantum entanglement with large-scale

integrated optics, Science 360,285(2018)

2. X. Qiang, et.al., " Large-scale silicon quantum photonics implementing arbitrary two-qubit processing", Nature Photonics 12, 534(2018)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