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JVM 知识总结

JVM 知识总结

作者头像
宇宙之一粟
发布2020-10-26 10:33:49
5460
发布2020-10-26 10:33:4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宇宙之_一粟宇宙之_一粟

一.类加载

1.基本类型和String类型被static final修饰时不会触发类的加载,当子类访问父类成员触发类加载时,父类为主动加载,子类为被动加载,被动加载不会执行代码块.

2.双亲委派机制:首先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他的上级类加载器,递归这个操作,如果上级的类加载器没有加载,自己才会去加载这个类。

2.1BootstrapClassLoader(启动类加载器)c++编写,加载java核心库 java.*,构造ExtClassLoader和AppClassLoader。由于引导类加载器涉及到虚拟机本地实现细节,开发者无法直接获取到启动类加载器的引用,所以不允许直接通过引用进行操作.

2.2ExtClassLoader (标准扩展类加载器)java编写,加载扩展库,如classpath中的jre ,javax.*或者

java.ext.dir 指定位置中的类,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扩展类加载器。

2.3AppClassLoader(系统类加载器)

java编写,加载程序所在的目录,如user.dir所在的位置的class

2.4CustomClassLoader(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

java编写,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可加载指定路径的class文件

3.类加载:类的加载指的是将类的.class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读入到内存中,将其放在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然后在堆区创建一个 java.lang.Class对象,用来封装类在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

3.1类加载过程: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和卸载七个阶段

image

其中类加载的过程包括了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加载、验证、准备和初始化这四个阶段发生的顺序是确定的,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开始。另外注意这里的几个阶段是按顺序开始,而不是按顺序进行或完成,因为这些阶段通常都是互相交叉地混合进行的,通常在一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调用或激活另一个阶段。

1、加载

”加载“是”类加机制”的第一个过程,在加载阶段,虚拟机主要完成三件事: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其定义的二进制字节流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中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相对于类加载的其他阶段而言,加载阶段是可控性最强的阶段,因为程序员可以使用系统的类加载器加载,还可以使用自己的类加载器加载。我们在最后一部分会详细介绍这个类加载器。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类加载器的作用就是上面虚拟机需要完成的三件事,仅此而已就好了。

2、验证

验证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被加载的类的正确性。也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加载好的.class文件不能对我们的虚拟机有危害,所以先检测验证一下。他主要是完成四个阶段的验证:

(1)文件格式的验证:验证.class文件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的格式的规范,并且能够被当前版本的虚拟机处理。这里面主要对魔数、主版本号、常量池等等的校验(魔数、主版本号都是.class文件里面包含的数据信息、在这里可以不用理解)。

(2)元数据验证:主要是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比如说验证这个类是不是有父类,类中的字段方法是不是和父类冲突等等。

(3)字节码验证:这是整个验证过程最复杂的阶段,主要是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在元数据验证阶段对数据类型做出验证后,这个阶段主要对类的方法做出分析,保证类的方法在运行时不会做出危害虚拟机安全的事。

(4)符号引用验证:它是验证的最后一个阶段,发生在虚拟机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时候。主要是对类自身以外的信息进行校验。目的是确保解析动作能够完成。

对整个类加载机制而言,验证阶段是一个很重要但是非必需的阶段,如果我们的代码能够确保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验证,毕竟验证需要花费一定的的时间。当然我们可以使用-Xverfity:none来关闭大部分的验证。

3、准备

准备阶段主要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初始值。这些内存都在方法区分配。在这个阶段我们只需要注意两点就好了,也就是类变量和初始值两个关键词:

(1)类变量(static)会分配内存,但是实例变量不会,实例变量主要随着对象的实例化一块分配到java堆中,

(2)这里的初始值指的是数据类型默认值,而不是代码中被显示赋予的值。比如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 //在这里准备阶段过后的value值为0,而不是1。赋值为1的动作在初始化阶段。

注意,在上面value是被static所修饰的准备阶段之后是0,但是如果同时被final和static修饰准备阶段之后就是1了。我们可以理解为static final在编译期就将结果放入调用它的类的常量池中了。

4、解析

解析阶段主要是虚拟机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过程。什么是符号应用和直接引用呢?

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是能无歧义的定位到目标就好,就好比在班级中,老师可以用张三来代表你,也可以用你的学号来代表你,但无论任何方式这些都只是一个代号(符号),这个代号指向你(符号引用)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可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者是一个能直接或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和虚拟机实现的内存有关,不同的虚拟机直接引用一般不同。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7类符号引用进行。

5、初始化

这是类加载机制的最后一步,在这个阶段,java程序代码才开始真正执行。我们知道,在准备阶段已经为类变量赋过一次值。在初始化阶端,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赋值了。一句话描述这个阶段就是执行类构造器< clinit >()方法的过程。

在初始化阶段,主要为类的静态变量赋予正确的初始值,JVM负责对类进行初始化,主要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化。在Java中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值设定有两种方式:

①声明类变量是指定初始值

②使用静态代码块为类变量指定初始值

JVM初始化步骤

1、假如这个类还没有被加载和连接,则程序先加载并连接该类

2、假如该类的直接父类还没有被初始化,则先初始化其直接父类

3、假如类中有初始化语句,则系统依次执行这些初始化语句

Class初始时机:

1.创建类的实例(四种方式) new/反射instance/序列化/clone

2.访问类中的某个静态变量,或者对静态变量赋值

3.主动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4.class.forName("全限定类名")

5.完成子类的初始化,也会对本类的初始化(接口例外)

6.该类是程序引导入口(main入口或者test入口)

  • 双亲委派机制代码分析

image

双亲委派机制的作用

1、防止重复加载同一个.class。通过委托去向上面问一问,加载过了,就不用再加载一遍。保证数据安全。

2、保证核心.class不能被篡改。通过委托方式,不会去篡改核心.class,即使篡改也不会去加载,即使加载也不会是同一个.class对象了。不同的加载器加载同一个.class也不是同一个Class对象。这样保证了Class执行安全。

自定义类加载器

在这一部分第一小节中,我们提到了java系统为我们提供的三种类加载器,还给出了他们的层次关系图,最下面就是自定义类加载器,那么我们如何自己定义类加载器呢?这主要有两种方式

(1)遵守双亲委派模型:继承ClassLoader,重写findClass()方法。

(2)破坏双亲委派模型:继承ClassLoader,重写loadClass()方法。 通常我们推荐采用第一种方法自定义类加载器,最大程度上的遵守双亲委派模型。

我们看一下实现步骤

(1)创建一个类继承ClassLoader抽象类

(2)重写findClass()方法

(3)在findClass()方法中调用defineClass()

二.JVM内存模型

1.jvm可以分为内存模型,类加载子系统,字节码执行引擎三部分,其中主要分析内存模型

2.内存模型由虚拟机栈,堆,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法栈组成,其中方法区在jdk8中由元数据区替代,并且堆中的永久代也移至元数据区,此块空间使用的是os中的直接内存.

2.1:虚拟机栈:虚拟机栈由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组成,每执行一个方法都会对应的在栈中创建一个栈帧,方法的执行和结束对应着虚拟机栈的入栈出栈.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线程私有。堆和元数据区为线程共享。栈帧中局部变量表 数量,如果是类方法(static)是从0开始的,如果是从1开始的话,0的被this当前对象使用

2.2:堆:堆空间由年轻代,老年代组成其中年轻代占1/3,老年代占2/3,永久代在jdk8移至元数据区.其中年轻代分为eden和from,to,占比为8/10,2/10.在创建对象时会在eden中,最初一次,当Eden区满的时候,执行Minor GC,将消亡的对象清理掉,并将剩余的对象复制到一个存活区Survivor0(此时,Survivor1是空白的,两个Survivor总有一个是空白的);下次Eden区满了,再执行一次Minor GC,将消亡的对象清理掉,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urvivor1中,然后清空Eden区 将Survivor0中消亡的对象清理掉,将其中可以晋级的对象晋级到Old区,将存活的对象也复制到Survivor1区,然后清空Survivor0区;当两个存活区切换了几次(HotSpot虚拟机默认15次,用-XX:MaxTenuringThreshold控制,大于该值进入老年代,但这只是个最大值,并不代表一定是这个值)之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比如,我们自己定义的对象),将被复制到老年代.当老年代存满后会执FULLGC,此时停止所有线程等待清除.

2.3本地方法栈:用于调用本地方法

2.4.程序计数器:用于存储jvm指令,因为多线程环境下,cpu频繁的切换,需要记录jvm指令的位置

2.5.元数据区:使用操作系统内存,用于存储字符串常量池,常量,静态方法,类字节码信息,因为jdk厂商的不同,在jdk8时将永久代并入元数据区.

image

image

三.四大引用

1.强引用:如 Object o=new Object() 此类引用即使内存溢出也不会被gc回收掉

2.弱引用:如 WeakRefence<T> sr=new WekRefence(Object o) 此类引用触发GC时会回收此对象

3.软引用:如 SoftRefence<T> wr=new SoftRrfence(Object o) 此类引用内存溢出时直接被回收

4.虚引用:不常用,用于gc时通知,随时可以被回收

四.逃逸分析

1.jvm开启逃逸后会分析创建的对象是否分配在堆中.开启后有以下好处:

1.1锁消除:如果该对象只在当前线程使用那么它可以是不同步的

1.2标量替换:基本类型和对象的引用可以理解为标量而对象可理解为聚合量,标量不可再分解,而聚合量可以再分解为标量,当这个对象的访问方式不需要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结构时,它可以存储在cpu寄存器中

1.3栈上分配:如果该对象的引用永远不会逃逸,那么它可以分配在栈上

volatile关键字作用

1.防止jvm指令重排序(jvm在编译时会进行指令重排序)

2.保证可见性(一个线程的修改对另个线程是可见的)

3.不保证原子性(可由syhcnhronized保证,即保证原子性也可以保证可见性或使用JUC包中,如原子类,AtomicInteger)

五.垃圾回收机制:

5.1怎样判断对象是否已经死亡

1.引用计数收集算法:

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不是引用)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1),但当一个对象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的引用计数减1。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当一个对象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计数减1。

优点:引用计数收集器可以很快的执行,交织在程序运行中。对程序不被长时间打断的实时环境比较有利。

缺点: 无法检测出循环引用。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为0

2.可达性分析算法:

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有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从GC Roots到此对象不可达),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

  • 虚拟机栈中所引用的对象(本地变量表)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Native对象)

5.2finalize方法什么作用

对于一个对象来说,在被判断没有 GCroots 与其相关联时,被第一次标记,然后判断该对象是否应该执行finalize方法(判断依据:如果对象的finalize方法被复写,并且没有执行过,则可以被执行)。如果允许执行那么这个对象将会被放到一个叫F-Query的队列中,等待被执行。(注意:由于finalize的优先级比较低,所以该对象的的finalize方法不一定被执行,即使被执行了,也不保证finalize方法一定会执行完)

5.3垃圾收集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采用从根集合进行扫描,对存活的对象进行标记,标记完毕后,再扫描整个空间中未被标记的对象,进行回收。标记-清除算法不需要进行对象的移动,并且仅对不存活的对象进行处理,在存活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极为高效,但由于标记-清除算法直接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因此会造成内存碎片。

2.复制算法:

这种收集算法将堆栈分为两个域,常称为半空间。每次仅使用一半的空间,JVM生成的新对象则放在另一半空间中。GC运行时,它把可到达对象复制到另一半空间,从而压缩了堆栈。这种方法适用于短生存期的对象,持续复制长生存期的对象则导致效率降低。并且对于指定大小堆来说,需要两倍大小的内存,因为任何时候都只使用其中的一半。

3.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采用标记-清除算法一样的方式进行对象的标记,但在清除时不同,在回收不存活的对象占用的空间后,会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往一端空闲空间移动,并更新对应的指针。标记-整理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对象的移动,因此成本更高,但是却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

4.分代收集算法:

在上边三种收集思想中加入了分代的思想。

六.垃圾收集器

6.1Serial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是最基本、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收集器,曾经(在JDK 1.3.1之前)是虚拟机新生代收集的唯一选择。

特性:

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但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CPU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Stop The World

应用场景:

Serial收集器是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

优势:

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比),对于限定单个CPU的环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最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

6.2 ParNew收集器

特性:

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除了使用多条线程进行垃圾收集之外,其余行为包括Serial收集器可用的所有控制参数、收集算法、Stop The World、对象分配规则、回收策略等都与Serial收集器完全一样,在实现上,这两种收集器也共用了相当多的代码。

应用场景:

ParNew收集器是许多运行在Server模式下的虚拟机中首选的新生代收集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除了Serial收集器外,目前只有它能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

Serial收集器 VS ParNew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在单CPU的环境中绝对不会有比Serial收集器更好的效果,甚至由于存在线程交互的开销,该收集器在通过超线程技术实现的两个CPU的环境中都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可以超越Serial收集器。然而,随着可以使用的CPU的数量的增加,它对于GC时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很有好处的。

6.3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特性: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是一个新生代收集器,它也是使用复制算法的收集器,又是并行的多线程收集器。

应用场景:

停顿时间越短就越适合需要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户体验,而高吞吐量则可以高效率地利用CPU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对比分析: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VS CMS等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特点是它的关注点与其他收集器不同,CMS等收集器的关 注点是尽可能地缩短垃圾收集时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目标则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Throughput)。

由于与吞吐量关系密切,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也经常称为“吞吐量优先”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VS ParNew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与ParNew收集器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具有自适应调节策略。

GC自适应的调节策略: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有一个参数-XX:+UseAdaptiveSizePolicy。当这个参数打开之后,就不需要手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Eden与Survivor区的比例、晋升老年代对象年龄等细节参数了,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系统的运行情况收集性能监控信息,动态调整这些参数以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者最大的吞吐量,这种调节方式称为GC自适应的调节策略(GC Ergonomics)。

6.4Serial Old收集器

特性:

Serial Old是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使用标记-整理算法。

应用场景:

  • Client模式:Serial Old收集器的主要意义也是在于给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使用。
  • Server模式:如果在Server模式下,那么它主要还有两大用途:一种用途是在JDK 1.5以及之前的版本中与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搭配使用,另一种用途就是作为CMS收集器的后备预案,在并发收集发生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使用。

6.5Parallel Old收集器

特性:

Parallel Old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

应用场景:

在注重吞吐量以及CPU资源敏感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Parallel Scavenge加Parallel Old收集器。

这个收集器是在JDK 1.6中才开始提供的,在此之前,新生代的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原因是,如果新生代选择了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老年代除了Serial Old收集器外别无选择(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无法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由于老年代Serial Old收集器在服务端应用性能上的“拖累”,使用了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也未必能在整体应用上获得吞吐量最大化的效果,由于单线程的老年代收集中无法充分利用服务器多CPU的处理能力,在老年代很大而且硬件比较高级的环境中,这种组合的吞吐量甚至还不一定有ParNew加CMS的

组合“给力”。直到Parallel Old收集器出现后,“吞吐量优先”收集器终于有了比较名副其实的应用组合。

6.6CMS收集器

特性: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目前很大一部分的Java应用集中在互联网站或者B/S系统的服务端上,这类应用尤其重视服务的响应速度,希望系统停顿时间最短,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CMS收集器就非常符合这类应用的需求。

CMS收集器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它的运作过程相对于前面几种收集器来说更复杂一些,整个过程分为4个步骤:

  • 初始标记(CMS initial mark):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需要“Stop The World”。
  • 并发标记(CMS concurrent mark):并发标记阶段就是进行GC Roots Tracing的过程。
  • 重新标记(CMS remark):重新标记阶段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远比并发标记的时间短,仍然需要“Stop The World”。
  • 并发清除(CMS concurrent sweep):并发清除阶段会清除对象。

由于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过程收集器线程都可以与用户线程一起工作,所以,从总体上来说,CMS收集器的内存回收过程是与用户线程一起并发执行的。

优点:

CMS是一款优秀的收集器,它的主要优点在名字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并发收集、低停顿。

缺点:

  • 1)CMS收集器对CPU资源非常敏感

其实,面向并发设计的程序都对CPU资源比较敏感。在并发阶段,它虽然不会导致用户线程停顿,但是会因为占用了一部分线程(或者说CPU资源)而导致应用程序变慢,总吞吐量会降低。

CMS默认启动的回收线程数是(CPU数量+3)/ 4,也就是当CPU在4个以上时,并发回收时垃圾收集线程不少于25%的CPU资源,并且随着CPU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当CPU不足4个(譬如2个)时,CMS对用户程序的影响就可能变得很大。

  • 2)CMS收集器无法处理浮动垃圾

CMS收集器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可能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而导致另一次Full GC的产生。

由于CMS并发清理阶段用户线程还在运行着,伴随程序运行自然就还会有新的垃圾不断产生,这一部分垃圾出现在标记过程之后,CMS无法在当次收集中处理掉它们,只好留待下一次GC时再清理掉。这一部分垃圾就称为“浮动垃圾”。

也是由于在垃圾收集阶段用户线程还需要运行,那也就还需要预留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给用户线程使用,因此CMS收集器不能像其他收集器那样等到老年代几乎完全被填满了再进行收集,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提供并发收集时的程序运作使用。要是CMS运行期间预留的内存无法满足程序需要,就会出现一次“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这时虚拟机将启动后备预案:临时启用Serial Old收集器来重新进行老年代的垃圾收集,这样停顿时间就很长了。

  • 3)CMS收集器会产生大量空间碎片

CMS是一款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收集器,这意味着收集结束时会有大量空间碎片产生。空间碎片过多时,将会给大对象分配带来很大麻烦,往往会出现老年代还有很大空间剩余,但是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来分配当前对象,不得不提前触发一次Full GC。

6.8G1收集器

特性:

G1(Gar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HotSpot开发团队赋予它的使命是未来可以替换掉JDK 1.5中发布的CMS收集器。与其他GC收集器相比,G1具备如下特点。

  • 1)并行与并发

G1能充分利用多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使用多个CPU来缩短Stop-The-World停顿的时间,部分其他收集器原本需要停顿Java线程执行的GC动作,G1收集器仍然可以通过并发的方式让Java程序继续执行。

  • 2)分代收集

与其他收集器一样,分代概念在G1中依然得以保留。虽然G1可以不需要其他收集器配合就能独立管理整个GC堆,但它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新创建的对象和已经存活了一段时间、熬过多次GC的旧对象以获取更好的收集效果。

  • 3)空间整合

与CMS的“标记—清理”算法不同,G1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两个Region之间)上来看是基于“复制”算法实现的,但无论如何,这两种算法都意味着G1运作期间不会产生内存空间碎片,收集后能提供规整的可用内存。这种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时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

  • 4)可预测的停顿

这是G1相对于CMS的另一大优势,降低停顿时间是G1和CMS共同的关注点,但G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得超过N毫秒。

在G1之前的其他收集器进行收集的范围都是整个新生代或者老年代,而G1不再是这样。使用G1收集器时,Java堆的内存布局就与其他收集器有很大差别,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虽然还保留有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它们都是一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

G1收集器之所以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是因为它可以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G1跟踪各个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这也就是Garbage-First名称的来由)。这种使用Region划分内存空间以及有优先级的区域回收方式,保证了G1收集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执行过程:

G1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1)初始标记(Initial Marking):初始标记阶段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并且修改TAMS(Next Top at Mark Start)的值,让下一阶段用户程序并发运行时,能在正确可用的Region中创建新对象,这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耗时很短。
  • 2)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并发标记阶段是从GC Root开始对堆中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出存活的对象,这阶段耗时较长,但可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
  • 3)最终标记(Final Marking):最终标记阶段是为了修正在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标记记录,虚拟机将这段时间对象变化记录在线程Remembered Set Logs里面,最终标记阶段需要把Remembered Set Logs的数据合并到Remembered Set中,这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是可并行执行。
  • 4)筛选回收(Live Data Counting and Evacuation):筛选回收阶段首先对各个Region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GC停顿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这个阶段其实也可以做到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是因为只回收一部分Region,时间是用户可控制的,而且停顿用户线程将大幅提高收集效率。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类加载
    • 1、加载
      • 2、验证
        • 3、准备
          • 4、解析
            • 5、初始化
              • JVM初始化步骤
                • Class初始时机:
                  • 双亲委派机制的作用
                    • 自定义类加载器
                    • 二.JVM内存模型
                    • 三.四大引用
                    • 四.逃逸分析
                    • 五.垃圾回收机制:
                    • 六.垃圾收集器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代码分析
                    腾讯云代码分析(内部代号CodeDog)是集众多代码分析工具的云原生、分布式、高性能的代码综合分析跟踪管理平台,其主要功能是持续跟踪分析代码,观测项目代码质量,支撑团队传承代码文化。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