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Linux调度系统全景指南(上篇)

Linux调度系统全景指南(上篇)

作者头像
刘盼
发布2021-03-10 10:26:29
1.6K0
发布2021-03-10 10:26:2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人人都是极客

| 导语 本文主要是讲Linux的调度系统, 由于全部内容太多,分三部分来讲,调度可以说是操作系统的灵魂,为了让CPU资源利用最大化,Linux设计了一套非常精细的调度系统,对大多数场景都进行了很多优化,系统扩展性强,我们可以根据业务模型和业务场景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性能优化,在保证客户网络带宽前提下,隔离客户互相之间的干扰影响,提高CPU利用率,降低单位运算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欢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目录

CPU

CPU作为计算资源,一直是云计算厂商比拼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目标是合理安排好计算任务,充分提高CPU的利用率,预留更多空间容错,增强系统稳定性,让任务更快执行,降低无效功耗,节约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CPU 实现的抽象逻辑图

  1. 首先,我们有一个自动计数器。这个自动计数器会随着时钟主频不断地自增,来作为我们的 PC 寄存器;
  2. 在这个自动计数器的后面,我们连上一个译码器。译码器还要同时连着我们通过大量的 D 触发器组成的内存。
  3. 自动计数器会随着时钟主频不断自增,从译码器当中,找到对应的计数器所表示的内存地址,然后读取出里面的 CPU 指令。
  4. 读取出来的 CPU 指令会通过CPU 时钟的控制,写入到一个由 D 触发器组成的寄存器,也就是指令寄存器当中。
  5. 在指令寄存器后面,我们可以再跟一个译码器。这个译码器的作用不再是用于寻址,而是把拿到的指令解析成opcode 和对应的操作数。
  6. 当我们拿到对应的 opcode 和操作数,对应的输出线路就要连接 ALU,开始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对应的计算结果,则会再写回到 D 触发器组成的寄存器或者内存当中。

这里整个过程就大概是CPU的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为了加快CPU指令的执行速度,CPU在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优化,例如流水线,分支预测,超标量,Hyper-threading,SIMD,多级cache,NUMA架构等, 这里主要关注Linux的调度系统。

CPU上下文

Linux 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 CPU 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CPU 轮流分配给它们,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

而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 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也就是说,需要系统事先帮它设置好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

CPU 寄存器,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而程序计数器,则是用来存储 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也被叫做 CPU 上下文(执行环境):

而这些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堆栈),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在Linux中,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是两种工作模式,操作系统运行在内核空间,而用户态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它们代表不同的级别,而对系统资源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这样代码(指令)执行存在不同的CPU上下文,而进行调度的时候,要进行相应的CPU上下文切换,Linux系统存在不同堆栈来保存CPU上下文,系统中每个进程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内核栈,而系统中每个CPU都将为中断处理准备了两个独立的中断栈,分别是hardirq栈和softirq栈:

Linux系统调用CPU上下文切换堆栈结构:

  • 中断上下文:中断代码运行于内核空间,中断上下文即运行中断代码所需要的CPU上下文环境,需要硬件传递过来的这些参数,内核需要保存的一些其他环境(主要是当前被打断执行的进程或其他中断环境),这些一般都保存在中断栈中(x86是独立的,其他可能和内核栈共享,这和具体处理架构密切相关),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 进程上下文: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发生在内核态,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括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状态。
  • 系统调用上下文:进程可以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运行,分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和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需要进行CPU上下文切换,在执行系统调用时候,需要保存用户态的CPU上下文(用户态堆栈)到内核堆栈,然后加载内核态的CPU上下文。
  • CPU处理器总处于以下状态中的一种: 1、内核态,运行于进程上下文,内核代表进程运行于内核空间; 2、内核态,运行于中断上下文,内核代表硬件运行于内核空间; 3、用户态,运行于用户空间。

中断

中断是由硬件设备产生的,而它们从物理上说就是电信号,之后,它们通过中断控制器发送给CPU,接着CPU判断收到的中断来自于哪个硬件设备(这定义在内核中),最后,由CPU发送给内核,内核来处理中断。

硬中断简单处理流程:

硬中断实现:中断控制器+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框架设计(x86):

X86计算机的 CPU 为中断只提供了两条外接引脚:NMI 和 INTR。其中 NMI 是不可屏蔽中断,它通常用于电源掉电和物理存储器奇偶校验;INTR是可屏蔽中断,可以通过设置中断屏蔽位来进行中断屏蔽,它主要用于接受外部硬件的中断信号,这些信号由中断控制器传递给 CPU。当前x86 SMP架构主流都是采用多级I/O APIC(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中断系统。

Local APIC:主要负责传递中断信号到指定的处理器;

I/O APIC:主要是收集来自 I/O 装置的 Interrupt 信号且在当那些装置需要中断时发送信号到本地 APIC;

中断分类

中断可分为同步(synchronous)中断和异步(asynchronous)中断:

  • 同步中断是当指令执行时由 CPU 控制单元主动产生,之所以称为同步,是因为只有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 CPU 才会发出中断,而不是发生在代码指令执行期间,比如系统调用,根据 Intel 官方资料,同步中断称为异常(exception),异常可分为故障(fault)、陷阱(trap)、终止(abort)三类。
  • 异步中断是指由其他硬件设备依照 CPU 时钟信号随机产生,即意味着中断能够在指令之间发生,例如键盘中断,异步中断被称为中断(interrupt),中断可分为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和非屏蔽中断(Nomaskable interrupt)。
  1. 非屏蔽中断(Non-maskable interrupts,即NMI):就像这种中断类型的字面意思一样,这种中断是不可能被CPU忽略或取消的。NMI是在单独的中断线路上进行发送的,它通常被用于关键性硬件发生的错误,如内存错误,风扇故障,温度传感器故障等。
  2. 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s):这些中断是可以被CPU忽略或延迟处理的。当缓存控制器的外部针脚被触发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类型的中断,而中断屏蔽寄存器就会将这样的中断屏蔽掉。我们可以将一个比特位设置为0,来禁用在此针脚触发的中断。

处理流程:

区别:

相同点:

1.最后都是由CPU发送给内核,由内核去处理;

2.处理程序的流程设计上是相似的。

不同点:

1.产生源不相同,陷阱、异常是由CPU产生的,而中断是由硬件设备产生的;

2.内核需要根据是异常,陷阱,还是中断调用不同的处理程序;

3.中断不是时钟同步的,这意味着中断可能随时到来;陷阱、异常是CPU产生的,所以,它是时钟同步的;

4.当处理中断时,处于中断上下文中;处理陷阱、异常时,处于进程上下文中。

中断亲和:

  • 在 SMP 体系结构中,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和一组相关的宏来设置 CPU 亲和力(CPU affinity),将一个或多个进程绑定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中断在这方面也毫不示弱,也具有相同的特性。中断亲和力是指将一个或多个中断源绑定到特定的 CPU 上运行;
  • 在 /proc/irq 目录中,对于已经注册中断处理程序的硬件设备,都会在该目录下存在一个以该中断号命名的目录 IRQ# ,IRQ# 目录下有一个 smp_affinity 文件(SMP 体系结构才有该文件),它是一个 CPU 的位掩码,可以用来设置该中断的亲和力, 默认值为 0xffffffff,表明把中断发送到所有的 CPU 上去处理。如果中断控制器不支持 IRQ affinity,不能改变此默认值,同时也不能关闭所有的 CPU 位掩码,即不能设置成 0x0;
  • 中断亲和好处是,在大量硬件中断场景,对于文件服务器、高流量 Web 服务器这样的应用来说,把不同的网卡 IRQ 均衡绑定到不同的 CPU 上将会减轻某个 CPU 的负担,提高多个 CPU 整体处理中断的能力;对于数据库服务器这样的应用来说,把磁盘控制器绑到一个 CPU、把网卡绑定到另一个 CPU 将会提高数据库的响应时间,优化性能。合理的根据自己的生产环境和应用的特点来平衡 IRQ 中断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吞吐能力和性能;

Linux系统常见中断分类

时钟中断

时钟芯片产生,主要工作是处理和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决定是否执行调度程序以及处理下半部分。和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系统时间、进程的时间片、延时、使用CPU的时间、各种定时器,进程更新后的时间片为进程调度提供依据,然后在时钟中断返回时决定是否要执行调度程序。下半部分处理程序是Linux提供的一种机制,它使一部分工作推迟执行。时钟中断要绝对保证维持系统时间的准确性,“时钟中断”是整个操作系统的脉搏。

NMI中断

外部硬件通过CPU的 NMI Pin 去触发(硬件触发),或者软件向CPU系统总线上投递一个NMI类型中断(软件触发),NMI中断的主要用途有两个:

  • 用来告知操作系统有硬件错误(Hardware Failure),如内存错误,风扇故障,温度传感器故障等;
  • 用来做看门狗定时器,检测CPU死锁等;

硬件IO中断

大多数硬件外设IO中断,比如网卡,键盘,硬盘,鼠标,USB,串口等;

虚拟中断

KVM里面一些中断退出和中断注入等,软件模拟中断;

查看方式:cat /proc/interrupts

Linux系统中断处理

由于中断会打断内核中进程的正常调度运行,所以要求中断服务程序尽可能的短小精悍;但是在实际系统中,当中断到来时,要完成工作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耗时处理。因此期望让中断处理程序运行得快,并想让它完成的工作量多,这两个目标相互制约,诞生顶/底半部机制。

中断上半部分:

中断处理程序是顶半部——接受中断,它就立即开始执行,但只有做严格时限的工作。能够被允许稍后完成的工作会推迟到底半部去,此后,在合适的时机,底半部会被开终端执行。顶半部简单快速,执行时禁止部分或者全部中断。

中断下半部分:

底半部稍后执行,而且执行期间可以响应所有的中断。这种设计可以使系统处于中断屏蔽状态的时间尽可能的短,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顶半部只有中断处理程序机制,而底半部的实现有软中断,tasklet和工作队列等实现方式;

软中断

软中断作为下半部机制的代表,是随着SMP(share memory processor)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它也是tasklet实现的基础(tasklet实际上只是在软中断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的机制)。软中断一般是“可延迟函数”的总称,有时候也包括了tasklet(请读者在遇到的时候根据上下文推断是否包含tasklet)。它的出现就是因为要满足上面所提出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区别,使得对时间不敏感的任务延后执行,而且可以在多个CPU上并行执行,使得总的系统效率可以更高。它的特性包括:产生后并不是马上可以执行,必须要等待内核的调度才能执行。软中断不能被自己打断(即单个cpu上软中断不能嵌套执行),只能被硬件中断打断(上半部), 可以并发运行在多个CPU上(即使同一类型的也可以)。所以软中断必须设计为可重入的函数(允许多个CPU同时操作),因此也需要使用自旋锁来保护其数据结构。

软中断的调度时机:

  1. do_irq完成I/O中断时调用irq_exit。
  2. 系统使用I/O APIC,在处理完本地时钟中断时。
  3. local_bh_enable,即开启本地软中断时。
  4. SMP系统中,cpu处理完被CALL_FUNCTION_VECTOR处理器间中断所触发的函数时。
  5. ksoftirqd/n线程被唤醒时。

软中断内核线程

在 Linux 中,中断具有最高的优先级。不论在任何时刻,只要产生中断事件,内核将立即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等到所有挂起的中断和软中断处理完毕后才能执行正常的任务,因此有可能造成实时任务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中断线程化之后,中断将作为内核线程运行而且被赋予不同的实时优先级,实时任务可以有比中断线程更高的优先级。这样,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实时任务就能得到优先处理,即使在严重负载下仍有实时性保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断都可以被线程化,比如时钟中断,主要用来维护系统时间以及定时器等,其中定时器是操作系统的脉搏,一旦被线程化,就有可能被挂起,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不应当被线程化。

软中断优先在 irq_exit() 中执行,如果超过时间等条件转为 softirqd 线程中执行。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软中断在 softirqd 线程中执行:

在 irq_exit()->__do_softirq() 中运行,时间超过 2ms。

在 irq_exit()->__do_softirq() 中运行,轮询软中断超过 10 次。

在 irq_exit()->__do_softirq() 中运行,本线程需要被调度。

注:调用 raise_softirq() 唤醒软中断时,不在中断环境中。

TASKLET

由于软中断必须使用可重入函数,这就导致设计上的复杂度变高,作为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增加了负担。而如果某种应用并不需要在多个CPU上并行执行,那么软中断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诞生了弥补以上两个要求的tasklet。它具有以下特性:

a)一种特定类型的tasklet只能运行在一个CPU上,不能并行,只能串行执行。

b)多个不同类型的tasklet可以并行在多个CPU上。

c)软中断是静态分配的,在内核编译好之后,就不能改变。但tasklet就灵活许多,可以在运行时改变(比如添加模块时)。

tasklet是在两种软中断类型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如果不需要软中断的并行特性,tasklet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tasklet是软中断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延迟情况下的串行执行。

tasklet有两种,tasklet 和 hi-tasklet:

前者对应softirq_vec[TASKLET_SOFTIRQ];

后者对应softirq_vec[HI_SOFTIRQ]。只是后者排在softirq_vec[]的第一个,所以更早被执行;

/proc/softirqs 提供了软中断的运行情况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cat /proc/softirqs
CPU0      
          HI:    1   //高优先级TASKLET软中断
       TIMER:   12571001  //定时器软中断
      NET_TX:     826165  //网卡发送软中断
      NET_RX:    6263015  //网卡接收软中断
       BLOCK:    1403226  //块设备处理软中断
BLOCK_IOPOLL:   0  //块设备处理软中断
     TASKLET:   3752   //普通TASKLET软中断
       SCHED:     0  //调度软中断
     HRTIMER:   0  //当前已经没有使用
         RCU:    9729155  //RCU处理软中断,主要是callback函数处理

工作队列

工作队列(work queue)是Linux kernel中将工作推后执行的一种机制。软中断运行在中断上下文中,因此不能阻塞和睡眠,而tasklet使用软中断实现,当然也不能阻塞和睡眠,工作队列可以把工作推后,交由一个内核线程去执行—这个下半部分总是会在进程上下文执行,因此工作队列的优势就在于它允许重新调度甚至睡眠。

workqueue 中几个角色关系:

  • work :工作/任务。
  • workqueue :工作的集合。workqueue 和 work 是一对多的关系。
  • worker :工人。在代码中 worker 对应一个work_thread() 内核线程。
  • worker_pool:工人的集合。worker_pool 和 worker 是一对多的关系。
  • pwq(pool_workqueue):中间人 / 中介,负责建立起 workqueue 和 worker_pool 之间的关系。workqueue 和 pwq 是一对多的关系,pwq 和 worker_pool 是一对一的关系。

通常,在工作队列和软中断/tasklet中作出选择,可使用以下规则: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需要睡眠,那么只能选择工作队列。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需要延时指定的时间再触发,那么使用工作队列,因为其可以利用timer延时(内核定时器实现)。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需要在一个tick之内处理,则使用软中断或tasklet,因为其可以抢占普通进程和内核线程,同时不可睡眠。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对延迟的时间没有任何要求,则使用工作队列,此时通常为无关紧要的任务。

实际上,工作队列的本质就是将工作交给内核线程处理,因此其可以用内核线程替换。但是内核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对编程者的要求较高,而工作队列实现了内核线程的封装,不易出错,推荐使用工作队列。

中断上下文

中断代码运行于内核空间,中断上下文即运行中断代码所需要CPU上下文环境,需要硬件传递过来的这些参数,内核需要保存的一些其他环境(主要是当前被打断执行的进程或其他中断环境),这些一般都保存在中断栈中(x86是独立的,其他可能和内核栈共享,这和具体处理架构密切相关),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是否处于中断中,在Linux中是通过preempt_count来判断的,具体如下:

#define in_irq() (hardirq_count()) //在处理硬中断中

#define in_softirq() (softirq_count()) //在处理软中断中

#define in_interrupt() (irq_count()) //在处理硬中断或软中断中

#define in_atomic() ((preempt_count() & ~PREEMPT_ACTIVE) != 0) //包含以上所有情况

总结和注意的点:

1.Linux kernel的设计者制定了规则:

  • 中断上下文不是调度实体,task才是【进程(主线程)或者线程】;
  • 优先级顺序:硬中断上下文 > 软中断上下文 > 进程上下文 ;

中断上下文(hardirq和softirq context)并不参与调度(暂不考虑中断线程化),它们是异步事件的处理机制,目标就是尽快完成处理,返回现场。因此,所有中断上下文的优先级都是高于进程上下文的。也就是说,对于用户进程(无论内核态还是用户态)或者内核线程,除非disable了CPU的本地中断,否则一旦中断发生,它们是没有任何能力阻挡中断上下文抢占当前进程上下文的执行的。

2.Linux 将中断处理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就是上半部和下半部:

  • 上半部用来快速处理中断,它在中断禁止模式下运行,主要处理跟硬件紧密相关的或时间敏感的工作,需要快速执行;
  • 下半部用来延迟处理上半部未完成的工作,通常以软中断方式运行,可以延迟执行。

3. 硬中断和软中断(只要是中断上下文)执行的时候都不允许内核抢占(本文后续章节会讲内核抢占)。因为在中断上下文中,唯一能打断当前中断handler的只有更高优先级的中断,它不会被进程打断(这点对于softirq,tasklet也一样,因此这些bottom half也不能睡眠);如果在中断上下文中睡眠,则没有办法唤醒它,因为所有的wake_up_xxx都是针对某个进程而言的,而在中断上下文中,没有进程的概念,没有相应task_struct(这点对于softirq和tasklet一样),因此真的睡眠了,比如调用了会导致阻塞的例程,内核几乎会挂。

4.硬中断可以被另一个优先级比自己高的硬中断“中断”,不能被同级(同一种硬中断)或低级的硬中断“中断”,更不能被软中断“中断”。软中断可以被硬中断“中断”,但是不会被另一个软中断“中断”。在一个CPU上,软中断总是串行执行。所以在单处理器上,对软中断的数据结构进行访问不需要加任何同步原语。

5.关中断不会丢失中断,但是对于期间到来的多个相同的中断会合并成一个,即只处理一次;时钟中断中需要更新jieffis计数值,如果多个中断合成一个,为了减少影响jieffis值准确性,需要其他硬件时钟来矫正。

本期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想要获取linux调度全景指南精简版,关注公众号回复“调度”即可获取。回复其他消息,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3-0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人都是极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中断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Cloud Virtual Machine,CVM)提供安全可靠的弹性计算服务。 您可以实时扩展或缩减计算资源,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只需按实际使用的资源计费。使用 CVM 可以极大降低您的软硬件采购成本,简化 IT 运维工作。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