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问题之书-序

问题之书-序

作者头像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发布2021-04-20 11:28:14
3950
发布2021-04-20 11:28:1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Listenlii的生物信息笔记

问题之书

一、序

1.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自从2017.12.4开始写公众号,不断地有人加我好友问各种问题。2020年底写过一篇文章:《六问:如何提问题》希望指导大家如何高效的提出问题。但是仍然源源不断的出现一些让我原地爆炸的问题。虽然人生就是不断遇到和解决(或逃避)问题的过程,但是一些问题平白让我自闭了许久。这几年从回答问题中得到的快乐远远少于收获的负能量。在某天又一次的崩溃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在回答别人问题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本书叫答案之书,而我这本书是关于如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暂且借个名字,叫问题之书吧,记录一下我现阶段的一些想法。虽然很多可能看起来很幼稚或者有错误,但也是成长的过程。以后也会不断更新。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为我对提问者和被提问者心理的一些认识;第二章为如何认识、组织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后面的内容汇总了一些常见的R语言中和文献中的问题。

写的时候不禁想到《兰亭集序》一段话: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2.1 智慧的成长

有一个著名的Dunning-Kruger效应,描述人智慧的成长: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时,人们往往迷之自信,这种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稍稍懂得一点皮毛之后达到巅峰,即图中的“SB之峰”。等跨过了这个阈值,会逐渐警醒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懂。在以后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内,随着自己知道的越多,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遇到的问题也越多。心态逐渐由自大过渡到自卑、焦虑及否定自我的阶段,最终下沉至“绝望山谷”。而当再跨过这个阈值之后,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单位问题出现率(即:出现的问题/增加的知识)会不断递减,越来越游刃有余,自信心被重建,整个人越来越谦虚。

在整个变强的过程中,前期主要依靠知识的积累,而后期经验可能较知识更为重要。很多问题是在有了足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被发现和分析。

从“SB之峰”到“绝望山谷”是大多数人所处的位置,也是在这个阶段人们最希望向别人求助。而过了“绝望山谷”的人自己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具有深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触类旁通的联想能力和高超的搜索技巧。

2.2 提问者的心态

遇到问题之后,一些人会萌生想别人询问的想法。这种想法可能源于以下几种心里:

  1. 对这个事物不理解,不熟悉,自己解决不了;或者担心自己解决不了;或者懒得自己耗费心力去解决;
  2. 害怕,尤其是对代码,不少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这会破坏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动力。

我注意到很少会有提问者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对方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容易理解,是不是愿意回答。只是简单地把问题抛出去就完事了,却不会想到自己问题给对方带来的困扰。

所以对于提问者,在提出问题之前实际上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一点在下一章:如何认识、组织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中详细说明。

2.3 被提问者的心态:知识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知识诅咒的意思是,一旦我们知道某个事物,我们就很难想象不知道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掌握了知识,知识反过来“诅咒”了我们。知识诅咒会使得我们理解别人的问题、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很困难。被提问者往往产生知识诅咒,我就深受其害。当被人问及我知道的东西时,我会首先思考为什么这个东西他不会;而且他为什么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当我回答之后,时常还会不理解为什么对方看不懂我在说什么。这种心态将我和提问者摆到了对立面,我会很难理解他的状态,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产生负面的情绪。

此外,对于被提问者来说,遇到一个好问题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问题可以激发被提问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解决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知识上正向的反馈。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的问题都只是单纯的在付出时间,对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收获。一直为爱发电总会有心累的一天。

综上所述,知识诅咒、无法共情、问题无价值、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诸多因素会消解被提问者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心态爆炸。

2.4 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之间的博弈

当一个问题被抛出,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解决了;而是未解决。不妨斤斤计较一下:

1. 如果问题解决了:

-提问者收益为1。

-被提问者可能收益为1(当且仅当这是个好问题,几率较小);

-可能收益为-1(知道答案,平白付出了时间成本,几率较大)。

2. 如果问题没有解决:

-提问者收益可能为0(我认为向别人提问也是诸多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付出的时间是必要的,不提问也会在自己解决过程中付出时间,所以并不会造成负收益);

-也可能为0.5(排除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我认为这也是正收益)。

-而被提问者收益为-1(浏览了问题;经过了无效的交流,仍然平白付出时间成本);

-也可能为0.5(发现了自己不知道或者忽略的盲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提问者和被提问者博弈过程中,提问者总体上处于有利地位。为什么说不要害怕、害羞问问题,因为并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结果。但是却可能对被提问者带来困扰。

3. 开宗明义

本书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为了以后做减法,不得不在此先做加法,写一些方法论和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后有人再不会问问题,直接甩这本书给他。
  • 本书只针对陌生人之间非面对面的提问,如网络上向别人提问。不涉及认识的人之间提问或当面提问。
  • 我意识到大部分人永远在入门,因此如何更快速的解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本书针对提问者和被提问者的痛点,旨在让双方在沟通阶段能够更高效,也即需要的交流更少;如果非要问,能够提出一个让对方心情愉悦的问题;或者能直接自行解决而不麻烦别人。
  • 本书可能对很多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正确的废话。但是本书针对的是刚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或者已经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未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人。

满纸自家言,一把辛酸泪。

睡醒看微信,问题等反馈。

键盘敲一天,羲和已西归。

日日难清净,夜半终能寐。

是为序。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3-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Listenli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问题之书
  • 一、序
    • 1.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 2.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 2.1 智慧的成长
        • 2.2 提问者的心态
        • 2.3 被提问者的心态:知识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 2.4 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之间的博弈
      • 3. 开宗明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