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虚拟现实、模拟假设和元宇宙

虚拟现实、模拟假设和元宇宙

作者头像
用户1324186
发布2022-04-11 19:15:35
7210
发布2022-04-11 19:15: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媒矿工厂媒矿工厂

来源:podbean 翻译:马文涛 这是一次关于元宇宙哲学问题的播客。主持人 Riz Virk 围绕着创作背景和动机、与元宇宙相关的电影小说、元宇宙的进化发展、虚拟世界的意义及伦理道德等一系列方面和 David Chalmers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主持人是 Riz Virk 是一位未来学家、元宇宙研究者、企业家、投资者、董事会成员、畅销作家、视频游戏先驱和独立电影制片人。他探索了科学和科幻小说之间的界限、人工智能、量子物理、意识、虚拟现实、宗教等等。

这次,Riz 采访了著名的纽约大学哲学教授 David Chalmers,他出版了一本名为《Reality+: Virtual Worlds and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的新书,讨论了元宇宙相关的哲学问题。David Chalmers 还在 2003 年写了一篇著名的关于电影《黑客帝国》的文章《The Matrix and Metaphysics》,他是第一批认真对待虚拟现实问题的哲学家。

根据采访的内容,将采访分为 9 个部分。

目录

  • Part 1: 创作背景和动机
  • Part 2: 与元宇宙相关的科幻电影、小说以及起源追溯
  • Part 3: 关于 David 的新书
  • Part 4: 元宇宙的进化发展
  • Part 5: 我们能否证明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 Part 6: 能否通过模拟世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 Part 7: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 Part 8: 被模拟出来的生物是否和真实生物平等?
  • Part 9: 玻尔兹曼大脑理论与模拟理论的冲突

Part 1: 创作背景和动机

《Reality+: Virtual Worlds and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 David 在 2002 给《Matrix》(黑客帝国)写的一篇文章。早在 1996 年,David 就开始思考这个宇宙真实性的问题。他认为,宇宙是由比特化的信息构成的,这种比特化的信息将主导人的思维。一个人该如何区分他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中,他的思维是否被外在的引导给欺骗呢?答案是他自己根本无法分辨。因为,当他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时候,他自己反而察觉不到,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他的思维被比特化的信息所主导。

在 2002,受《Matrix》的启发,David 开始思考缸中之脑的问题,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如果你在这个困境中,那又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谁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也是从《Matrix》之后,虚拟宇宙(元宇宙)的概念开始变得生动形象,广为人知,人们开始对元宇宙有了各种各样的联想。这便是 David 创造这本书的背景和动机。

Part 2: 与元宇宙相关的科幻电影、小说以及起源追溯

《世界旦夕之间》(World on a Wire)是 1973 年法斯宾德为电视台制作的两部式科幻电影,改编自 Daniel Francis Galouye 出版于 1964 年的长篇小说《三重模拟》(Simulacron-3),本片后来被好莱坞翻拍成《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并深刻启发了后来的同题材系列电影《黑客帝国》(Matrix)。电影《第十三层楼》 (the 13th floor )讲述了四重世界,半导体领域的科学家传汉龙创造了虚拟世界(第四重世界),并能把自己的意识连接到虚拟世界。但随后他却发现自己也是生活在别人所主导的虚拟世界中,当研发虚拟世界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也是虚拟的,这种震撼感绝对无以伦比。

更早的元宇宙思想要追溯到 20 世纪初,一些关于梦机器(dream machine)的想法诞生,但那时候并没有计算机;在 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明,Arthur C Clarke 提出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的雏形概念 ,但这些都是一些雏形概念,直到 1964 年 Daniel Francis Galouye 长篇小说《三重模拟》(Simulacron-3),虚拟现实的完整场景才被构建出来。Stanisław Lem 也在小说中提到空想机,实质是一个实现虚拟现实 VR 的机器,之后,他还创作了短篇小说 Non Serviam,他利用人工智能创造了一个模拟宇宙,在这里,他是上帝,他面临着道德抉择。我能毁掉它们吗? 我要把它们永远留在身边吗?1977 年,Philip K. Dick 在法国梅茨的科幻小说大会上在题为《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很糟糕,你应该看看其他一些世界》的演讲中宣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计算机模拟的世界,只是众多模拟世界中的一个。

近些年,一些经典的科幻电影诞生,丰富了元宇宙的概念。《黑镜》(Black Mirror)是英国电视 4 台(Channel 4)及美国 NetFlix 公司出品的迷你电视剧。由英国制片人查理·布洛克编剧及制作,包括第一季、第二季、圣诞特辑和第三季构成。该剧第一季于 2011 年 12 月播出。该剧分别以多个建构于现代科技背景的独立故事,表达了当代科技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在黑镜第三季第四集《San Junipero》中,人们可以在他们死后,将意识上传,他们或许还有浪漫的来世。

主持人就关于意识是否可以上传和下载的问题和 David 进行了讨论,David 在他的书中将模拟(simulation)分成两种,一种是 bio simulation(生物模拟),指的是人的感官通过媒介和模拟现实相连,一种是 pure simulation(完全模拟),指的是一种完全由模拟创造出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人完全是由硅和计算机程序构成的。那么 pure simulation 是否会产生意识呢?如果用硅芯片逐渐替换大脑中的神经元。一开始,只需要一些由硅制造的神经元来接管生物神经元的功能,也许大脑的 10% 会被取代。然后是 20%,然后一直到 100%,假设这些人造神经元是完美的,那么最终这个人脱离了原始的神经元,到最后,这个人就完全是硅了。有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意识是会逐渐消失,也有人认为,在最后一刻,意识会突然消失。David 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意识会一直存在,一直到身体完全被硅替代时,意识依然存在。因此,pure simulation 是有可能拥有意识的。

另一个问题是,这个新的人,到底是不是之前的人,还是只是之前人的一个复制体,原来的人会消失吗?另外,一个人全身的细胞每过 7 天就会全部换一次,你在生理上已经完全不是你,但是思想上依然是你。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Part 3: 关于 David 的新书

David 的这本书是受到《Matrix》的启发,从而去思考元宇宙中的哲学问题。首先,我们随时有可能处在这样一个 matrix 中,这种假设叫做模拟宇宙假设(simulation hypothesis)。关于这个假设,David 认为,即使我们处在这样一个 matrix 中,模拟的世界依然具有真实的意义,人们依然可以在模拟世界中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这个 matrix 因为其具有真实的意义而不再是虚假的,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这本书区别于别的哲学家观点的地方。以 VR 技术为例,扎克伯格的 meta 公司、苹果公司以及很多高科技的公司正在致力于让 VR 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实用意义。现在的 VR 足球,脚会直接穿过足球,但随着 VR 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真实感受到踢球时脚上的痛感。

Part 4: 元宇宙的进化发展

谈到元宇宙的进化发展时,主持人抛出问题,在未来,人类是更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元宇宙中生活。David 谈到,元宇宙曾经的巅峰在 2007 年的 Second life 这款游戏。这款游戏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人们在这款游戏中可以进行社交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社群。但在当时,由于没有 VR 技术,这款游戏并没有沉浸感,因此不够真实。这几年元宇宙一直发展得不够好,因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VR 头盔笨重的问题,这给人们的体验大打折扣。VR 眼镜也许是代替 VR 头盔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同时 VR 眼镜也可以带来增强现实(AR)的技术,将现实和虚拟的场景融合到一起。

另外,在未来 15 到 20 年,计算机脑机接口将会逐步发展,计算机和人的感官之间可以进行交互。VR 发展的终极形态将会与现实场景无法分辨,但是这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这几年,尽管元宇宙的概念很火,但是由于相关的技术发展跟不上,人们必然会经历一个理想破灭的过程。

Part 5: 我们能否证明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这个问题最早源于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David 认为,我们既不能证明自己在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中,也不能证明自己不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中,我们只能找到自己不在完美的虚拟世界的证据。如果我们在一个完美的模拟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和真实世界没有区别,因此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完美的模拟世界中还是真实的世界中。同样,我们无法证明自己不在完美的模拟世界中,因为我们找到的那些不完美的证据可能也是被模拟出来给我们造成错觉的。

Part 6: 能否通过模拟世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以。比如《Black Mirror》中的章节《Hang the DJ》中,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模拟人类之间的关系来观察人们之间是否可以和谐相处。但 David 认为,人类很难实现完美的模拟,因为通常在模拟的世界中被模拟出来的人没有使用模拟,所以这个模拟的世界并不完美。如果在模拟的世界中被模拟出来的人使用了模拟,则将会陷入无限循环中。所以我们使用模拟技术来预测未来是有限制的。

Part 7: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在 19 世纪 70 年代,Robert Nozick 提出了一个想象机器 (Experience machine),类似于缸中之脑(Brain in a vat),你的身体漂浮在一个缸中,你被赋予各种有意义生活的感知。Robert Nozick 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行为,因为你无法做任何事,所有的一切只是想象,就好比做梦一样。但 David 认为 VR 和这种空想不同,在 VR 中你可以真正走进去,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建立与别人的关系,在 VR 中实现和现实生活中一样有意义的生活。

Part 8: 被模拟出来的生物是否和真实生物平等?

David 认为,如果被模拟出来的生物拥有自己的意识,那么他们就和真实生物一样重要。他们的生命也是有价值的,也应该拥有道德准则。创造、扼杀这些模拟出来的生命,涉及到很多伦理和价值问题,应该被谨慎对待。

Part 9: 玻尔兹曼大脑理论与模拟理论的冲突

玻尔兹曼大脑(boltzmann Brain)是假想的产生于混乱中熵的涨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低熵态。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曾提出一个观点:如果已知的低熵态宇宙是来源于熵的涨落,那涨落中也应该会出现许多低熵的自我意识,比如一个孤单的大脑。这种孤单的大脑就被命名为玻尔兹曼大脑。也就是说,一个人现在的状态和意识,来自于宇宙随机涨落的低熵状态,貌似听上去不切实际,但是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一切都是有可能的。这种状态和意识可能只持续很短的时间,甚至只有几秒。有人会质疑,几分钟、几小时过去了,我的意识还在,我依然是我。这是因为几分钟或几小时过去了,新的玻尔兹曼大脑产生了,随机产生了和之前相同的意识。在这种玻尔兹曼大脑的假设下,宇宙中同一时候将会有无数个和我思想一模一样的玻尔兹曼大脑。

在模拟理论(simulation hypothesis)中,所有一切和有着和我同样经历的生物都是模拟出来的,但在玻尔兹曼大脑理论中,这些都是一模一样的玻尔兹曼大脑。David 认为,在模拟理论中,即使我们在模拟世界中,所有的一切依然是真的,因为他们有实际的意义,但在玻尔兹曼大脑理论中,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David 对自己书的介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mV6ObEf0E

如果您对元宇宙、虚拟现实、仿真理论、人工智能虚拟人、数字生命上传感兴趣,一定不要错过这次对话! 更多关于 David 的工作和他的新书的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consc.net/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3-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媒矿工厂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Part 1: 创作背景和动机
  • Part 2: 与元宇宙相关的科幻电影、小说以及起源追溯
  • Part 3: 关于 David 的新书
  • Part 4: 元宇宙的进化发展
  • Part 5: 我们能否证明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 Part 6: 能否通过模拟世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 Part 7: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 Part 8: 被模拟出来的生物是否和真实生物平等?
  • Part 9: 玻尔兹曼大脑理论与模拟理论的冲突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