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工程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四)——按管线发料

工程物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四)——按管线发料

作者头像
天堂向左
发布2022-04-26 18:46:54
3170
发布2022-04-26 18:46:5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天堂向左程序员向右

需求的诞生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按管线发料不是来自材料管理业务的需求,这是一个来自施工管理业务的需求。

因为管道施工管理的特点,管理者希望把材料按照管线施工图(单线图)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比如单根或多根一起的方式发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所发材料对应的单线图进行施工预制。我们一般称这种发料方式为按管线发料。

施工管理中按管线发料会对材料的数量和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它和材料管理之间是有关系的。施工管理和材料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或者模块,他们之间应该有清晰的边界,施工管理系统应该从材料管理系统中读取材料当前的状态信息,在进行施工管理加工过后,将材料状态的改变申请反馈给材料管理系统,由材料管理系统来落实材料状态改变的操作。这才是他们之间最正确的耦合方式。

但是不管材料软件还是后来引进的第三方仓储系统(LOC)无一例外地实现了这个功能,是不是我们越俎代庖了?其实不是,这是软件的另一个特性决定我们必须要做的,那就是软件的可用性。按管线发料在发料管理业务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失去这个功能将是软件发料的可用性下降到不可用的红线以下,这是一个跨界刚需。

问题分析

那么我们在实现按管线发料功能时,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先总结四个大的问题,这四个问题之间有交织,说的时候可能会混在一起说。

1.MTO没有及时更新

MTO没有及时更新(导入材料软件)这是一个很常见,但是可控的问题。项目会安排大致三次集中导入MTO的时间,例如30%模型完成阶段(以下简称阶段),60%阶段,90%阶段,其实算上最后一次100%入库版,至少应该有四次MTO集中导入,这不包括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重新导入的次数。直到入库版导入完成,我们实际上都可以看做MTO的更新是及时的。那么不及时发生在哪里呢,就是从入库版进入系统,到现场管道开始大规模预制前夕。在这个时间段内,MTO产生的变化我们都应该视为设计变更,这一部分变更,往往没有进入材料系统,因此MTO没有及时的改过来。

1.1

会出什么错误吗

如果施工单位拿的是旧图纸,那施工肯定会产生错误,最好的情况是材料领错了还没用上,可以拿回来再用,最差的情况已经都焊上去了,该切割切割该报废报废吧,不过这个问题我们注意到即使不用材料管理系统也会出现,这是一个设计变更管理问题,不是软件应用问题。

1.2

为什么说是可控的问题

可控是因为这个更新不及时有时候是我们刻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材料软件在早起几个项目应用中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入库以后MTO就不再更新了

1.3

入库版MTO不再更新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无奈的决定,因为不更新没有好处,但是更新会带来坏处。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仅针对五环公司的专业分工来研究分析)。MTO是做请购单汇料的基础,所以MTO数据带有基准性,如果MTO天天在变,那对于材控专业来说MTO基本就是一个不可控(或者说是不可靠的)的数据源,此时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材控提交的设计量要随着MTO的变更不停的修改,这样才能保证设计量是准确的,而实际上这个工作是很难实现的,MTO就像我们的软件开发需求说明一样,在某个阶段或者时刻应该封板,要更新必须等待下一个窗口,而不是窗户一直打开着,材控专业每天不停的对请购单改来改去。

如果MTO是即时修改更新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设计变更管理的版本控制数据碎片化了,这虽然在软件开发技术实现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业务层导致了一个新的情况发生,那就是设计变更的操作必须由管道布置专业来完成,材控专业不可能去一根根的更新管线信息。操作一旦细化,发生错误的概率又会增大,设计人员来处理变更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场景有什么:管线改名字?不改名字?增加了材料、减少了材料、更换了材料?管线删除了?怎么操作:一行行输入?不现实,Excel导入?导入如果要处理删除的数据,需要实现数据集的与或非计算,学习曲线有点陡。

目前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流程来实现设计变更的在线管理,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更新MTO数据,数据更新之后应该通知谁,更新之后会影响什么下游数据。这其实就是第三个问题“3.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管理流程”。我们目前的管理能力还达不到在线管理设计变更的水平。

至少目前的分大阶段导入和更新MTO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大版本直接用覆盖方式导入,旧版本MTO软删除,实现版本控制,利用材料编码实现与请购单的松耦合,MTO不论怎么更新都不会影响已经生成的请购单。

1.4

不更新意味着设计变更的材料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办法仍然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但也是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可行的办法,设计变更实际发生的材料增补以请购单(上一个版本材料软件是合同量单)的形式直接进入材料软件,省去了更新MTO的动作,但是接收了增补的材料量,使得这一部分材料能够登上全生命周期管理材料的大船,完成后面的到货和发料动作。

2.MTO范围失控

什么叫MTO范围失控,就是MTO导入的材料涉及的装置主项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30%材料的时候两个装置,60%的时候变成4个装置,最后入库的时候6个装置,其实这并不是范围失控,这只是范围在不断漂移扩大,这种增加MTO的方式还是在管道材控专业的控制之下。最大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没有办法控制的情况,比如前期设计没有建模完的材料就要提请购,可能会人工数一版材料表出来,等后期模型建好了在来替换,这就是一种MTO范围的管理失控,因为人工数出来的MTO不是符合数据要求的MTO,没有材料编码,采购包号也是手动填上去的,它和后期系统建模完成后自动生成的带有编码的MTO形成了冲突,虽然他们的材料范围可能是一直的,但是材料的规格型号和编码是没有办法对应上的。这是一种无法恢复的失控。MIS项目就遇到这样的现实问题,前期建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大量管材以无编码的形式进入系统,自动生成了流水码,后期建模完成又提供了规范系统编码的MTO,要求按照新MTO进行更新,这样一来自然就引起了材料对应关系的混乱,看板查询什么都跟着出问题。

总结一下就是:前期工作不到位,建模的、没建模的、有的进了材料软件,有的不进,有的不知道进没进;中期没有人跟进补录或者更新MTO(还是问题3的事);后期管道施工前夕,又提出要求什么材料不管天上地下的都要管。

3.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管理流程

制度建设问题,不重复。

4.施工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按管线发料,我能想到的两个例子:一个是管子,一个是垫片,垫片一句带过便宜东西不值得用这么高的成本管。管子按管线来发料其实是不方便操作的,首先管子都是按整数米发给施工单位,领的时候你要切一半有可能,切成细碎零头是不可能的,施工单位一般一次拉走一批,回去下料的时候再细分切割,从现场的可操作性上来说,施工单位最方便的领料办法还是数出总米数一起拉走,降低材料装运的成本。所以我们要注意到按管线发料的应用场景并不是覆盖所有的材料类型,如果有那种按管线发料包办所有的想法还是请回到实际中来。

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花很大的代价

1.制度和流程建设

让设计(在线)变更环节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对于设计变更,自己的职责、输入和输出都是什么。

2.设计变更管理策略的科学性

划定范围,哪些变更、哪些不要变更,不要所有的东西全纳入变更管理,你有想管好的心,但没有这个能力。参与变更管理的范围,变更到什么深度,是只管新增,还是新增删除的材料全部要管。增加管理的细度必然增加管理成本,我们的管理水平能否跟上,有时候走更适合我们的路比走完美的路要正确。

3.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思路

3.1

数据结构分割

现场变更和本部原始数据要分开

3.2

数据要能捏拢

现场变更和本部原始数据在统计的时候要能累加在一起,现场变更的数据后期又能单列出来,通过采购管理模块回归到合同量单里。

3.3

数据版本控制

原始的设计数据在更新的时候要保留,不能被覆盖,这样才能与后面更新的数据形成清晰的边界,实现版本控制,变更材料和原始材料才能不混为一团。

MIS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带来的启示

MIS项目MTO更新主要问题出在一和二,原本问题一是每个项目都有的,但是因为MIS的入库是17年9月,离管道施工开始时间跨度太长了,本身项目规模也大,这期间累计的变更数据量估计比其他项目多很多,所以问题一导致的后果就被放大了。

另外马苏项目引进了第三方仓储管理系统,以前我们数据有问题后台直接sql搞定的办法在这个项目无法操作了,因为数据都与第三方做了集成,不能我改另外一边不改,但是因为涉及三方,修改的成本就非常高,这个成本并不是完全指费用,还包括沟通、讨论、调试,以及为了满足与三方系统的集成而做的内部重构和二次开发。维护成本高是系统集成带来的必然结果,不存在谁的问题。

按管线发料的最终归宿

应该放在施工管理系统,作为施工计划管理的一部分,通过数据接口,把计划加工成材料需求申请单,发送给材料管理系统,由材料管理系统来处理材料的申请,根据可用材料情况甚至是材料的预期情况,计算和反馈施工计划的满足程度,在满足程度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按照材料需求申请单,生成正式领料单,在材料系统中完成领料流程。

总结

希望我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按管线发料对于管道施工建设管理是一个有价值课题,而且在技术层面能够通过算法和策略解决,然后管理制度建设跟上,我相信这个问题最终可以被攻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9-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天堂向左程序员向右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BI
腾讯云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提供从数据源接入、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分析全流程的BI能力,帮助经营者快速获取决策数据依据。系统采用敏捷自助式设计,使用者仅需通过简单拖拽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报表开发过程,并支持报表的分享、推送等企业协作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