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OFC2022: 从Pluggable到CPO的演变

OFC2022: 从Pluggable到CPO的演变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2-04-27 08:23:35
2.1K0
发布2022-04-27 08:23: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

今年OFC有一个workshop, topic是"Is Paradigm Shift from Pluggable Optics to Co-packaged Optics Inevitabl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atacenters?" 标题是个疑问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Yes”,是一个共识,但是“might not as smooth as shown”。小豆芽这里整理下各位大佬的观点以及一些相关的进展,供大家参考。

1. CPO的驱动力在哪里?

CPO的驱动力,其实也就是回答为什么选择CPO这一技术路线。CPO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a) 降低功耗

提及CPO, 大家都会讲到它在降低功耗方面的优势。不同报告人给出了不一样的功耗数值,Broadcom给出的是30%的功耗降低,Intel给出的是15%。典型的指标是5pJ/bit。

b) 提高带宽密度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提升,铜互联无法解决board-to-board, rack-to-rack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难点,而光互联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根据Broadcom的估算,带宽密度可以提高50%。另外,CPO也可以解决计算芯片高速IO接口的密度难题,即所谓的Optical IO。下图是CPO在交换机芯片Switch以及计算芯片XPU两个应用方向的示意图,

c) 降低成本

这一点与硅光紧密相关,利用硅光的器件集成度高的优势,CPO模块可以支持更高带宽的速率传输,从而可以降低单位速率的成本,微软给出的数值是<<1$/Gbps。Broadcom预估CPO技术会有40%的成本降低。

2. CPO的难点与挑战

虽然CPO技术的优势很明显,但是也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与挑战。大家比较关心的集中在以下几点:

a) 良率

这一点是CPO技术的Achiles's heel, 由于光芯片是直接与电芯片封装在一起的,如果某颗芯片发生了损坏,整个模块就无法正常工作。Pluggable遇到这一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替换一个光模块,发挥其flexible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硅光fab进一步优化工艺,提高光器件与系统的可靠性与良率。

b) 封装

由于涉及到高带宽的高速信号传输,需要使用2.5D/3D等高级封装技术,包括高密度bump与TSV技术,使得单位面积芯片可以支持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先进封装技术的引进,也会对良率带来新的挑战。下图是Broadcom的芯片3d封装结构图,与Intel的封装方案类似,PIC放置在EIC上方。

c) 散热控制

无论是switch芯片还是XPU芯片,其本身的功耗非常大。保证整个系统在高温下依旧可以正常工作,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另外,硅光芯片中可以引入氮化硅波导,降低温度对光器件的影响。

3. 外置激光器与片上集成激光器的比较

关于这一点,大部分厂家选择的是外置激光器,唯有Intel走的是片上集成的路线,这与Intel的硅光工艺直接相关。下表是Lumetum给出的两个方案比较,

外置激光器方案可以单独对激光器进行散热控制,从而避免大功率电芯片对其散热与性能的影响,激光器本身的散热也不会对PIC和EIC产生影响。外置激光器不会额外占用PIC的面积,因此optical engine的带宽密度不受其影响。外置激光器如果发生损坏,可以方便地替换掉。但是外置激光器需要额外的光学组件与光纤进行耦合封装,成本会有所提高。在链路损耗方面,也需要计入从激光器到光芯片的耦合损耗。另外,由于需要同时支持多个sub-system, CPO系统对激光器光功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各厂家在CPO方向的进展

a) Marvell

Marvell展示了其首款CPO样机,带宽为1.6Tbps, 未来将支持其51.2T的交换机芯片。Marvell没有透露更多的具体细节,小豆芽这里贴一下他们的图片。

b) Broadcom

Broadcom去年发布了其首款CPO产品,今年报告上展示了一些细节,单个CPO模块支持3.2Tbps,整个系统包含4个CPO模块,共12.8Tbps的带宽,如下图所示。

c) Ranovus

Ranovus发布了其第二代产品,带宽为800Gbps,并宣布与Xilinx合作。其CPO模块如下图所示。其采用的是GlobalFoundries的硅光工艺平台。

简单整理一下,大家对CPO的前景是比较认可的,其可以解决功耗与带宽密度这两个痛点,是必然(inevitable)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CPO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也需要与电芯片、封装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有较高的技术瓶颈,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往前推进。短期内CPO无法在数据中心大范围部署,CPO未来也会与pluggable光模块共存一段时间。硅光技术在CPO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大部分厂家都是采用微环调制器这一技术,需要控制电路调节微环的工作点。值得一提的是,OFC会上发声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IC厂商,包括Intel、Nvidia、Broadcom、Marvell和Cisco等,或者与大厂展开合作,例如Ranovus与AMD Xilinux。这里面没有看到中国IC的身影,小豆芽不清楚国内是否已经有厂商涉及这一领域。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家的起步线是接近的,机会是均等的。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向我提问,小豆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出解释。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3-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