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电子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

电子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

作者头像
FPGA技术江湖
发布2022-05-23 14:22:15
7070
发布2022-05-23 14:22:1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FPGA技术江湖

文章大纲

  • 电动化、智能化催生增量需求
  • 传感器:智能汽车之眼,感知层核心硬件
  • 连接器:小部件、大空间,国产供应商破局
  • 画质重塑时代,MiniLED多点开花
  • 上游原材料价格展望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PCB用量大幅提升
  • 云计算流量风云正起,服务器PCB量价齐升

智能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催生

增量需求

汽车电动化:即汽车以电能作为能源供给,电机作为动力引擎,具有节能、零排放等特点。目前常见的有BEV(电池动力),HEV(油电混动)、MHEV(轻混)、PHEV(插电混)和REEV(增程式)等。

汽车智能化: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对智能汽车的定义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并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 电动化、智能化使得汽车对高压连接、智能传感、车身控制芯片、功率器件等都提出了增量需求。
  • 自动驾驶与ADAS分为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层技术架构。

感知层的作用为收集及预处理周围环境的信息,决策层对收集的数据整合、分析与判断,执行层根据判断结果做出实时反应。

三层技术架构分别对应:

(1)在哪里?即感知和定位;

(2)去哪儿?即决策和规划;

(3)怎么去?即控制和执行。

  • 感知层以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为主;
  • 决策层的载体是MCU;
  • 而执行层借助功率器件实现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

智能汽车

传感器:智能汽车之眼,

感知层核心硬件

传感器是智能

驾驶之眼

感知层是“智能驾驶之眼”:

  • 感知层包括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遍布车身,以保证驾驶安全。
  • 自动驾驶级别越高,所需传感器数量越多。特斯拉Model3传感器阵列包含8颗摄像头,12颗超声波传感器。3颗摄像头负责前方视野,主摄像头探测距离高达250米。
  • 智能驾驶相关的环境监测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根据Yole的预测,单车的L4级别的智能驾驶传感器价值将较L2的405美元成长8倍,至3,430美元。其中:

  • 车载摄像头:单车价值量从L2的200美元增加为L4的580美元,个数将从L2的4颗成长为L4级别的14颗,包含前视、环视等功能;
  • 激光雷达:单车价值量从L2的0美元增加为L4的1700美元。个数将从L2的0颗成长为L4级别的5颗。
  • 毫米波雷达:单车的价值量从L2的87美元增加为L4的490美元,个数将从L2的1颗成长为L4级别的8颗。

车载摄像头市场

空间广阔

随着ADAS和自动驾驶的逐步深入,预计未来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ICVTank预测,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15年的6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至273亿美元,10年CAGR达16.0%。

国内市场预计在2022年突破百亿元,2025年达到237亿元,年复合增速32.7%,高于全球增速。

  • 特斯拉Model3有8个环绕车身并能够覆盖360°的摄像头,包括3个前视摄像头(1颗长焦、1颗广角、1颗中距)、2个侧方前视摄像头、2个侧方后视摄像头和1个后视摄像头;
  • Mobileye的自动驾驶系统MobileyeDrive则配置13个摄像头,能够提供完全端到端自动驾驶功能。新势力厂商在单车摄像头数量上显得更为激进,蔚来ET7共搭载11颗车载摄像头,小鹏P7则搭载多达14颗车载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需求

迅速提升

车载毫米波雷达中心频率由24GHz提升到了77GHz。由于77GHz相比24GHz具有体积小、容易实现单芯片集成、性能好(更高速度分辨率、提高信噪比、更高输出功率)以及更少研发成本和雷达系统物料成本的优点。

以ACC场景为例,77GHz毫米波雷达的体积为24GHz毫米波雷达的1/3,探测器精度为24GHz毫米波雷达的3~5倍。所以,77GHz毫米波雷达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目前的主流自动驾驶车型中,通常L2级别配备3个24GHz和1个77/79GHz毫米波雷达,L3/L4级别车一般配备4-6个24GHz和2-4个77/79GHz毫米波雷达。

完全实现ADAS各项功能一般需要“1长+4中短”5个毫米波雷达。奥迪A8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1LRR+4MRR),奔驰S级搭载6个毫米波雷达(1LRR+6SRR)。

激光雷达前景广阔,国产厂商

有望进入主流市场

市场格局:市场仍属早期阶段,乘自动驾驶发展东风,未来前景广阔。

  • Velodyne为激光雷达市场龙头以及机械式激光雷达始祖,技术领先,具有专利壁垒,推出混合固态及纯固态激光雷达通过现代摩比斯等T1进入汽车前装市场。
  • Luminar目前至少3款量产车型落地,包括沃尔沃、戴姆勒、丰田等客户,并与Mobileye达成合作。
  • 国内激光雷达厂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进入主流市场。MEMS做到车规级的有镭神智能和禾赛科技;OPA有镭神智能和速腾聚创在开发;镭神还在研发Flash;小鹏汽车已使用国内激光雷达产品。

投资建议:深度受益

智能化趋势

投资建议:

  • 汽车智能化离不开感知层的信息收集,传感器是感知层核心硬件,在车身搭载数量大量增加。感知层部件包括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 根据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单车传感器价值量提升空间较大,L4级别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单车价值3,430美元,较L2的405美元成长8倍,搭载数量也成长约5~6倍。
  • 其中:车载摄像头单车价值量从L2的200美元增加为L4的580美元;激光雷达单车价值量从L2的0美元增加为L4的1700美元;毫米波雷达单车的价值量从L2的87美元增加为L4的490美元。
  • 从供应链及行业成熟度来看,车载摄像头在车身搭载数量最多,渗透率领先,行业成熟度最高,且国内供应链切入时间较早,从镜片到镜头、模组均有厂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 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11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至273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6%,而国内市场这一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47亿元增长至2025年237亿元,复合增速31%,高于全球增速,主要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走在全球前列。
  •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厂商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正以破竹之势加入竞争行列,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分得一杯羹。

相关标的:

  • 智能化趋势下,供应链厂商受益传感器搭载数量增加,建议关注国内相关企业,包括韦尔股份(车载CMOS国内龙头)、舜宇光学科技(车载镜头&模组全球龙头)、联创电子(车载镜头&模组)、永新光学(车载镜片&激光雷达元件)、蓝特光学(车载玻璃非球面透镜)、宇瞳光学(车载镜头)等。

智能汽车

连接器:小部件、大空间,

国产供应商破局

汽车连接器是最

大细分领域

根据Bishop&Associates,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销售规模627.3亿美金,2010~2020年CAGR为2.7%,预计2023年将超过900亿美元。

2019年,汽车领域超越通信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23.7%。

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放量为汽车连接器增长提供持续动能。根据Bishop&Associates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4.5亿美元(141.5亿美元,2020年)。

高压连接器:应运而生的

连接器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使用大容量锂电池,其工作电压的范围从传统汽车的12V蹿升至400~600V,且电驱单元、电气设备数量大量增加,对连接器的可靠性、体积和电气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压连接器主要使用在新能源车整车高压电流回路(包括充电系统和整车系统),同导电线缆同时作用,将能量通过不同的电气回路,输送到整车系统中各高压部件,如电池包、电机/电机控制器、PDU、充电系统、DCDC转换器、空调压缩机、PTC加热器等车身单元。

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达1,000~3,000元。

受制于当前技术水平,纯电动汽车连续行驶里程有限,换电模式弥补了这一缺陷。当前主流纯电车型电池容量以70kWh居多,单次充电续航里程约500公里,但充电时间较长,直流快充也在30min以上(充至80%)。而蔚来换电站更换电池仅需5分钟。

  •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应用上,换电连接器是电池包唯一的电接口,需要同时提供高压、低压、通信及接地的混装连接;
  • 在快速换电过程中,电池与整车配合存在误差,换电连接器需要具备浮动补偿能力;
  • 此外,因为更换电池频率较高,换电连接器还需要满足高寿命、低维护成本的要求。换电连接器单套价值量较高,千元左右,以蔚来为例,需要汽车内1套连接器,换电站10套+以实现功能。

换电得到政策大力支持,车企和换电运营商推出换电站建设计划,2025年预计国内换电站规模超1.5万座(截至2021年9月,全国890座)。

射频&高速连接器:深度受益

ADAS和汽车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车载传感器用量增加,数据传输要求(高速高频大数据量)相应提高,车载射频连接器使用量也随之增长,并催生了高速高频连接器需求。

车载射频连接器以FAKRA标准为主,源自罗森博格,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FAKRA已成为汽车行业通用的标准射频连接器,被业界广泛应用。罗森博格作为领导者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对FAKRA连接器升级迭代,目前主流包括FAKRA、miniFAKRA组。

而高清屏、激光雷达等需要高速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目前HSD主要应用于高清屏显,而激光雷达则需要以太网连接器。射频&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约1,000~2,000元。

FAKRA==摄像头/传感器/GPS/无线电设备;miniFAKRA==800万~1,000万像素摄像头;HSD==高清屏。

国内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赛道高成长性

受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红利驱动,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新增市场约69亿元,乐观测算,2022年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102.9%,2025年达到350亿元。加上传统燃油车连接器需求,2022年合计市场规模达340亿元,2025年500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4.7%。

若保守测算,2022年/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增量市场112亿元/210亿元。

竞争格局:汽车连接器高门槛,

海外巨头占垄断地位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大厂商市占率超过60%。过去40年,全球前十大连接器制造商的市占率从1980年38%提升至2020年的61%,2015年后长期保持60%的占比,头部集中格局稳固。前三大巨头泰科电子、安费诺和莫仕市占率超过35%,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全球龙头地位,带领着行业技术潮流,并在高端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汽车连接器门槛较高,海外企业头部集中更明显。2019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前十大厂商占比86.5%(v.s.通信为44.2%),其中前三大厂商泰科、矢崎、安波福分别占比39.1%、15.3%、12.4%。汽车领域门槛较高,头部厂商集中在欧美和日本,且海外巨头的优势更为明显,占据的市场份额高于全品类的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内资企业抓住

机遇,有望“破局”

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下,国内汽车连接器厂商同海外差距大幅缩小,以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为目标客户,内资供应商发展势头强劲。

其中高压连接器由于单车价值高、同传统供应商差距更小,成为较好的切入口,成为众多厂商首发布局的产品。根据当前国内供应商的客户导入进展,未来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海外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

投资建议与

相关标的

投资建议:

  • 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单车价值量1,000元,新能源汽车对连接器的需求量成倍增加,单车价值量达3,000~5,000元。
  • 其中,电动化带来对高压连接器的新增需求,单车价值量约1,000~3,000元,智能化带来对射频&高速连接器的需求,单车价值量约1,000~2,000元。国内新能源车连接器市场有望从2021年的69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50亿元,CAGR为50%。
  • 传统汽车连接器市场集中度高,前十大厂商市占率达86.5%,几乎均是海外龙头,前三家占比接近70%,呈现非常稳固的垄断地位。新能源汽车趋势下,国内供应商同海外差距大幅缩小,以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为目标客户,内资供应商发展势头强劲。
  • 其中高压连接器由于单车价值高、同传统供应商差距更小,成为众多厂商的切入口。根据当前国内供应商的客户导入进展,未来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海外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内资供应商获得赛道性增长机会。

推荐逻辑:

  • 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客户导入较为领先的电连技术(射频连接器)与瑞可达(高压连接器),当前具备估值优势的鼎通科技(新能源汽车业务由Tier2向Tier1转型,成功导入BYD等),以及永贵电器、意华股份、胜蓝股份、徕木股份、合兴股份。

智能汽车·

画质重塑时代,Mini

LED多点开花

显示技术进阶,

画质重塑

显示技术70年历程:CRT液晶与PDP分庭抗礼液晶成为主流LED背光源普及追求显示性能提升。

MiniLED背光

多点开花

MiniLED弥补LCD与MicroLED技术断档:

  • 面板厂——延续液晶面板的生命周期;
  • 终端品牌——摆脱传统液晶需求的激烈竞争,产品高端化提升附加值;
  • 超高清显示政策推动,4K/8K规模化应用;
  • 技术条件成熟,可实现商用。

苹果、三星为代表的终端厂商产品落地,TV/NB/Monitor/Pad均有布局,车载显示屏、VR头显等也成为“入局者”。

MiniLED:画质与

成本的均衡选择

MiniLED在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可靠性、寿命等方面均超过OLED,同时产业链投入资金少,成本低,在大尺寸领域有显著优势。

MiniLED背光实现画质与成本的平衡:65寸4K电视,入门级MiniLED背光模组成本比传统LCD高30%~50%,高阶MiniLED背光成本仍低于OLED15%。

中大尺寸是MiniLED背光

主要发力空间

以12.9寸iPadPro以例,根据日本FomalhautTechnoSolutions拆解,内部硬件成本510美元(售价1099美元),其中miniLED芯片成本90美元,接近总造价的1/5。(2500+分区,超1万颗灯珠)

65寸4KMiniLED电视显示器模组650美金(其中LCD$300),若背光成本以每年15%~20%的幅度下降,2025年成本将是当前的一半,TV渗透率有望超过10%。

中大尺寸是未来MiniLED发力主要场景:

  • 根据Omdia估计,2021年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量预计达到490万台,2025年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量有望提升到2,500万台(渗透率10%),5年CAGR约120%。
  • 2021年12月,三星再次给出2022年MiniLED电视销量指引,计划销售300万台8K和8KMiniLED电视。

我们预测,2023年中大尺寸TV/NB渗透率5%~10%,背光模组价值量即达到500亿人民币。

投资建议与

相关标的

投资建议:

  • 2021年为MiniLED背光商用“元年”,消费电子终端新品(大中尺寸)全面落地,苹果、三星开启市场培育,车载、VR等领域同样开始导入MiniLED背光技术,终端应用多点开花。
  • MiniLED弥补传统LCD向下一代自发光技术更替的技术断档,成本上相比OLED更具性价比,实现了画质与成本的均衡,预计中大尺寸会是MiniLED背光发力的主要市场,预计2023年TV和NoteBook的渗透率在5%~10%,对应背光模组价值量规模达500亿元。

相关标的:

  • 上游:高集中度,高弹性,全面受益显示需求升级,关注芯片龙头三安光电&稀缺性设备龙头新益昌;
  • 中游:竞争较为激烈,但行业内公司规模较小,新增需求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量,关注MiniLED布局领先的鸿利智汇、隆利科技、利亚德。

智能汽车

上游原材料

价格展望

PCB上游原材料

现状梳理

PCB厂商营业成本对上游原材料价格较为敏感。目前,相关龙头企业的营业成本50%到75%由原材料成本构成。

覆铜板是PCB制造的核心原材料,是将电子玻纤布等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主要起电气连接、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参考生益电子招股说明书,覆铜板成本占其原材料成本的43.59%。

铜箔是沉积在线路板基底层上的一层薄的铜箔,是覆铜板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起到导电的作用。南亚新材招股说明书表明,铜箔在原材料采购成本中占比41.77%。树脂和玻璃纤维布作为覆铜板制造的次要原材料,占其原材料采购成本份额分别为23.41%和20.12%。

铜箔产量和价格的

现状及展望

阴极铜是铜箔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占营业成本较高。铜冠铜箔招股说明书显示,阴极铜成本占营业成本为77.29%。阴极铜属于期货市场大宗商品,采购价格采用市场价格定价方式,因此铜价波动是铜箔生产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

面对COVID-19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均采取相对宽松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来渡过危机,贵重金属作为具备一定金融属性的避险资产得到资本的青睐。

  • 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及美联储的数据,LME铜价与美元指数的数值及增长率走势呈负相关。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推广,全球经济复苏,铜的需求量开始回升,但主产国智利出现劳动力短缺,秘鲁面临环境污染,运输不畅及当地武装冲突等问题,加剧了供需失衡。
  • LME铜价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从2020年中旬开始加速上涨,在2021年5月10日达到10724.5美金/吨,同比增长105%。随后小幅回落,截止2021年12月10日,LME铜价为9543美金/吨。

铜箔产量和价格的

现状及展望

随着美联储在2021年年末决定加快结束其债券购买计划,并发出2022年是其开始加息年份的信号。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增长将受到有效遏制,并有望逐渐回落。

根据澳洲政府工业科学能源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资源及能源季度报告》预测,随着铜矿主产国,智利、秘鲁等国产能逐渐恢复,2023年世界年铜矿产量预计将达到2500万吨。铜矿库存继续维持低位,LME铜价将从2021年9,122美金/吨下降到2023年8650美金/吨,同比下降5.17%。

目前铜箔价格处于高位盘整阶段,随着大宗商品铜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铜箔价格有望实现稳中有降。

环氧树脂产量和价格

的现状及展望

环氧树脂具有优越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可以作为粘结剂,层压材料等应用于电子电气、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环氧树脂主要原材料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价格2021年4月和9月达到顶峰29850元/吨和21300元/吨,同比增长245%和105%。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原材料为原油,属于期货市场大宗商品,采购价格采用市场价格定价方式。因此,原油波动是相关生产成本波动主要因素。

同时,我国环氧树脂生产长期存在高端产品进口依赖较高,国内低端产能较多,国内行业开工率较低的问题。2021年初,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极端寒冷天气,对北美工厂的产量破坏严重,加剧了供需失衡。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原油需求随之回升,并超过全球原油产量,根据澳洲政府工业科学能源资源部测算,预计在2021年年末,油价将保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

此外,根据澳洲政府工业科学能源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资源及能源季度报告》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2年和2023年小幅下降,并稳定在每桶67美元左右,这主要得益于供给的增加,欧佩克+组织增加生产配额及非欧佩克加国家增加原油产量,预计在2022年和2023年全球石油产量将超过每天1亿桶。

目前,环氧树脂价格已经出现回落,随着上游原材料供给增强,价格趋于合理,环氧树脂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电子纱产量和价格的

现状及展望

电子纱是单丝直径小于9微米的玻纤纱,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燃性以及电气及力学性能,经过整经、上浆、编制、退浆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电子布后,主要用于覆铜板的制造。

2021年初开始,国内各池窑电子纱厂家连续上调,月平均涨幅约1000元/吨。10月以来电子纱市场行情有所下滑,截止到12月9日,华东市场电子纱G75价格主流报价14500-14800元/吨。随着电子纱头部企业新增产能投放,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电子纱价格将会有所下降,带动电子布价格逐渐回调。

覆铜板产量和价格的

现状及展望

覆铜板厂商对下游PCB厂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根据Prismark统计,2019年,全球CR5(覆铜板)市场集中度为52%,全球CR5(PCB)市场集中度为22%,PCB厂商行业集中度弱于覆铜板厂商。当整体供应链面临原材料上涨等问题时,覆铜板厂商更易于将可能会对毛利率造成影响的成本增量,通过涨价转移给PCB厂商。

覆铜板厂商通常能在原材料涨价周期中利用成本转移优势,在一段时期持续维持或提升毛利率,这取决于上下游博弈的强势程度。中国大陆地区覆铜板厂商(CR5)在2021年2季度平均毛利率达到24%,同比增长3%。中国大陆地区PCB厂商(CR5)由于涨价反应的滞后性,在进入原材料涨价周期后,毛利率会受到持续性压制。

  • 2021年3季度,中国大陆地区PCB厂商(CR5)平均利润率为23%,同比下降2%。
  • 2021年年末,覆铜板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滞涨或回落,对覆铜板厂商毛利率的挤压效应逐渐消退,覆铜板厂商客观涨价意愿不强。

覆铜板厂商3季度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小于前2个季度,毛利率开始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的涨幅要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覆铜板价格经过一年的快速上涨后,对下游厂商PCB毛利率侵蚀较为严重。目前,覆铜板厂商需要适当降低毛利率,与下游厂商共同分担整体产业链中因原材料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以维持或提升当前销量。因此,覆铜板厂商主观涨价意愿不强。

覆铜板产能不断得到释放,根据中国覆铜板行业协会对2020年覆铜板投建及投产项目盘点,预计从2020年到2022年累计中国新增覆铜板超过1.5亿平方米,将进一步提升覆铜板的供应量,覆铜板价格有望实现稳中有降。

PCB上游主要

原材料展望

  • 铜箔:由于疫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物流运输不畅、环境污染等原因,截止2021年11月,LME铜价为9728.9美金/吨,同比上涨37.63%。随着铜矿主产国解决面临的相关短期问题,铜的供应紧张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铜及铜箔价格也将高位盘整或出现回落。
  • 环氧树脂:目前,环氧树脂价格已从2021年4月最高点4.1万元/吨下降到2.58万元/吨,随着原材料价格降低、供应量加大,环氧树脂价格将逐步降低
  • 玻璃纤维布:经过2020年到2021年Q3的快速上涨,玻璃纤维布价格不断回落,后期电子纱价格或大概率维持弱势走势,成交价格存松动预期。
  • 覆铜板:覆铜板厂商相比PCB厂商议价能力更强。基本当前状况,覆铜板厂主客观涨价意愿不强,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滞涨及回落,覆铜板龙头厂商积极扩充产能,覆铜板价格将维持当前水平或出现回落。
  • 印刷电路板:随着原材料供需得到有效平衡,价格稳中有落,PCB厂商成本压力将不断得到缓解,有望迎来业绩修复。

智能汽车·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

PCB用量大幅提升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

PCB用量提升

新能源动力系统为电动机,PCB用量大幅提升:

  • 传统能源汽车也就是指传统燃油车,其动力系统采用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则采用电动机。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电子化程度提高,单车PCB价值提升,PCB增量主要来自于三大控制系统VCU、BMS、MCU。
  • 在传统燃油车中,PCB平均用量为1平米,高端车型用量在2-3平米,单车PCB价值量大约400元。新能源汽车PCB单车价值量在2000元以上,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将会给汽车PCB带来大量的增量空间。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PCB用量提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控系统,PCB用量增加。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池包,“发动机+变速箱”被“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取代,直接催生大量的汽车PCB板需求,主要的增量来自于电控单元的三大动力控制系统(BMS、VCU和MCU)。

VCU是动力系统的控制中枢,作用包括监测车辆状态、实施整车动力控制决策,控制电路需要用到PCB。MCU作用是根据VCU发出的决策指令控制电机运行,使其按照VCU的指令输出所需要的交流电。BMS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实现对于电池的保护和综合管理,BMS对PCB板要求比较高,多采用稳定性更好的多层板,所带来的PCB增量越大。

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景气,渗透率不断提升,车用PCB价值量不断提升:

  • 2017年-2021年,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增加。从2017年的2.7%增长至2021年的12.73%。在补贴逐渐退出的背景下,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仍在迅速释放。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0.8%,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应该能突破20%。
  • 2016年-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提升。截止11月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突破300万大关,销量为299万,接近300万。2021年1-11月份新能源销量的大幅提升,给车用PCB带来近60亿元的增量。

未来全球车用PCB市场规模持续提升,2019年,汽车PCB市场下跌了约8%,其中,它的刚性PCB板与车用FPC有所下降,而车用FPC与车用雷达PCB板市场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2020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销受到冲击,车用PCB市场有所下跌。

Prismark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PCB市场为61.32亿美元,2020—2024年间以9%的CAGR增长,到2024年全球车用PCB市场将达到87.36亿美元。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升,车用PCB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虽然单双层板占据PCB用量的30%左右的比例,但这个比例在逐年下降。

智能汽车·

云计算流量风云正起,

服务器PCB量价齐升

云计算流量风云正起,

服务器PCB量价齐升

每次传输总线标准的提升总能带来intel等服务器CPU收入的激增,也就是服务器CPU大年。高速计算机数据传输总线(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由英特尔在2003年提出,旨在替代旧的PCI,PCI-X和AGP总线标准。

PCIe属于高速串行点对点双通道高带宽传输,所连接的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共享总线带宽,实现端对端的可靠性传输,热插拔以及服务质量等功能。

相同条件下,PCIe标准每次升级将实现传输速度翻倍。目前已经经历了从1.0到4.0的演变,预计2022年Q2到Q3IntelEagleStream平台搭载的SapphireRapids推动采用PCIe5.0、DDR5内存等改变行业的技术。

向相关产业链看,更高的技术标对CCL以及PCB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高频高速领域,对PCB板有以下三个高要求:

  • 低介电常数(εr);
  • 低散逸因子(Df);
  • 低粗糙度(Ra)。
  • CCL相应的材质的要求也从普通的FR4提升到双马、PEFE以及碳氢树脂等。

同时为了保证运算效率和传输速度,需要对PCB的设计和结构进行优化。PCB的层数增加,可提供走线的空间加大,灵活性增加,从而达到电路阻抗、高效走线的目的,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因此高速率的电信号传输需要PCB主板的层数的支持。

Intel的Purley平台(PCIe3.0)PCB为10层,Whitley平台(PCIe3.0&4.0)PCB为12-16层,PCIe5.0PCB为16层或18层以上,根据prismark,相对应的18以上PCB的单价大约是12-16层价格的3倍。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Garter相关数据,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2658亿美金,同比增长18%,预计到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597亿美金。Dell’OroGroup预计,全球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将增长17%,其中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这四大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将超过200亿美元。

全球资本支出保持高水平增长,前景乐观。服务器出货量维持稳定增长。IDC预测,2024年全球服务器年出货数量为1528万台,比2021年增加239万台。PCB出货量也有望随着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而增长。

中国云计算市场异军突起,增长迅速。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3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3%,远高于国际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年增长都将保持在30%以上,达到2305亿人民币。

国内外数据流量的激增导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云计算的高增长态势为上游服务器乃至PCB行业提供了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资料来自:华安证券、驭势资本研究所

EN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4-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FPGA技术江湖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